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虾亲王> 第218章 北巡(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8章 北巡(中)(1 / 2)

老朱北巡,沿途不时视察地方。


有时候,还会临时下车,前往田间地头跟老农拉拉家常。


去年玉米丰收,所有百姓都知道了玉米的高产。


为了进一步促进玉米的大面积种植,解决百姓的饥荒问题,所有玉米种子依旧由官府免费发放。


老朱还让各地官府,鼓励百姓多种植玉米,除了登记造册的田地外,能种玉米的地方都不要错过。


百姓们从战乱中走来,饿怕了。


玉米高产不挑地,容易存储又好吃,种子还免费领,哪有不种的道理。


百姓们种植玉米,简直是见缝插针,连乱葬岗都没有放过。


沿途入眼处,密密麻麻的全是玉米。


玉米又快要收获了,一个个玉米棒子着实惹人喜爱。


老朱蹲在田埂上,跟着几个老农唠嗑。


“腹有食,身有衣,居有屋,好,很好,非常好!”


老朱欢快的叫声隐隐传来。


虾仁和马皇后没有跟着老朱去蹲田埂,站在水泥路上等着老朱。


听到老朱充满喜悦的声音,马皇后满怀感慨地道:“虾儿,多亏有你,否则要做到这点,何其艰难!”


虾仁叹道:“姑母,要做到温饱,还任重道远!”


温饱!


历代贤明君主无不是渴望能做到这一点,可没有人能真正做到。


就算是后世,到九十年代,在某些偏远山区,依旧有一家人穿一条裤子的情况出现。


这些,马皇后在后世都详细了解过,也更明白这其中的艰难。


“是啊,温饱,何其艰难!”


马皇后随后又充满信心地道:“现在咱们有了高产作物,再过五年,等土豆红薯推广,纺织工业大发展,大明百姓也能温饱。”


虾仁没有与有荣焉,而是深深叹道:“姑母,人祸甚于天灾!”


马皇后的眉头皱了起来,问道:“虾儿,你想说什么?”


虾仁指着路边和河岸边种的玉米,问道:“姑母,这些玉米收税吗?”


“不收……”


马皇后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老朱不收,朝廷不收,不代表地方官吏不收。


老朱没有明旨不收,朝廷也没有公开说过不收。


这就跟空印案一样。


电台的出现,在马皇后和朱标的劝谏下,老朱没有发动空印案。


空印案没发生,本是皆大欢喜的事,可这也留下了后遗症。


同一批官吏,还是蒙元遗留的官吏。


在另一个平行时空,即使三令五申,巧立名目收取钱财依旧层出不穷,就别提在古代封建社会了。


玉米种植不在登记造册的田地上,想要巧立名目就更简单了。


摊丁入亩等政策的推行,地方官吏可操作的行为被极大限制。


如今有了机会,那些蒙元遗留官吏,又岂会错过。


在异世界,百姓的声音依旧很难发出。


古代封建社会,百姓更容易被欺骗、愚弄,也更畏惧于官府。


以马皇后的见识和智慧,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地方上必然会向百姓收取玉米税,而且收取的额度不会低。


这件事,就严重了。


一旦盘剥过甚,百姓发现种玉米不划算,必然不会再种植玉米,这对帝后太子的温饱计划背道而驰。


也让大明失去民心。


贤后的脸上,浮现出了难得的杀意。


“虾儿,你说怎么应对?”


“姑母,师出无名!”


马皇后顿悟。


法无禁止皆可行,地方官完全可以找借口推脱。


百姓种地,交税天经地义。


空印是欺骗,收税是为朝廷分忧,这你都要杀的话,以后谁敢为朝廷效力?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