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货,不到一周就全都卖光。
第二批货刚铺出去,经销商又立刻要货。
何大清见状,立刻让内地扩大生产。
由于一开始何大清建厂的时候,就是奔着大厂去的。
厂房已经建好了,就差人员。
内地唯一的好处就是人多。
不到一周时间,产能就扩大了两倍。
可是生产出来的收音机,仍然供不应求。
最后只能继续扩大生产。
收音机的大卖,让何大清赚翻了。
同时也给内地提供了大量的外汇。
何大清把赚到的钱,直接投入到了实验室,继续研究电视以及录音机。
这个时候,美国的电视机已经逐渐开始普及。
很多家庭都有了电视机。
电视机的制造难度并不大,中国在1958年,也在实验室生产了第一台电视机。
只是真正的投产,是在1970年。
因为有成熟的生产线借鉴,电视机的生产很快就从实验室搬到了工厂。
与此同时,收录一体机,也完成了实验部分。
“继续扩大生产,收音机,电视机,收录一体机,还有磁带生产线,都要给我展开。”
何大清现在兜里有的是钱,一点也不怕资金链的问题。
“爸,有点难,现在那边忙的手忙脚乱的,现在就算咱们厂子建立起来,也够呛能生产出来。”
“为啥?”
“零件供应不过来啊,现在内地已经把产能拉倒最大了,可是很多零件,还是供应不过来。”
何大清的厂子发展的太快了。
出货量太大了。
国内是计划经济。
每年每样东西的产量都是有计划的。
何大清这么一搞。直接让国内的很多厂子措手不及。
而且扩产不仅需要人,还要土地,原材料。
“缺少什么零件,直接在咱们自己的厂区组建零件生产部门。
需要的原材料,直接从香港购买。”
何大清知道,最近这几年对于公司十分重要。
现在市面上的晶体管收音机可不仅仅有何大清的,还有小鬼子的,美国的。
如果何大清不扩大产量,抢占市场,那钱就都让小鬼子赚去了。
“那这个电视机和收录机呢,如果在内地生产的话,大多数零件都要自己生产,这摊子是不是铺的太大了?”
何雨柱现在都有些怕了。
因为何大清的那个厂区,现在就已经上万人了。
如果按照何大清这么搞下去。
这个厂区肯定要发展到十几万人。
这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要知道,这个时期很多市的市民也没这个人数啊。
“怕啥?继续搞,搞的越大越安全。一万人的生计,可以随意解决。
十几万人的生计,那就没办法了。
让你扩大,你就给我使劲扩。”
何大清前段日子才跟陈总通过电话。
现在国内的势力对于何大清的这个厂子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不过讨论的焦点,不是这个厂子是否关停,而是这个厂子的产权问题。
要知道,何大清这个厂子提供的外汇,都赶上卖石油和粮食赚的了。
这还仅仅是51%的股权。
他们想从何大清手中再收购一些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