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宋江眉头紧皱,毫不犹豫地立刻拿出手机,迅速拨通了胡亮的电话号码,急切地问道:“胡亮在哪里?”
“县长,我在指挥中心!”电话那头传来胡亮干脆的回答。
“大姐,你家在哪?家里有人吗?”宋江这突然的话语,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顿时让原本吵闹的学校门口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宋江和那位中年妇女身上。
“兴华路兴宁小区 2 - 2 - 302,孩子他爸在家!”中年妇女虽然对这突如其来的询问感到惊讶,但事关孩子高考,她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把地址报了出来。
随后,宋江立刻对着电话那头的胡亮果断吩咐:“胡亮,马上安排铁骑去这个地址,家里有人,把孩子的准考证拿过来,这边十万火急!”宋江的声音洪亮且坚定,周围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但相信的人却寥寥无几。大家更多的注意力反而被宋江旁边的余秋华吸引,觉得他有点眼熟。
“大姐,别着急,马上会有人把孩子的准考证送过来,耐心等待就行!”宋江神色镇定,目光坚定地看着中年妇女,试图安抚她焦虑的情绪。尽管大姐显然也不太相信宋江的话,但在这紧急关头,也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对宋江连声道谢。
宋江交代完,让宋平留下继续关注情况,自己则准备带人离开这里。
“余局长?”这时,一个眼尖的人,突然认出了余秋华,声音中带着几分惊喜和不确定。
“对,没错,你就说余局长吧?”刚才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兴奋得声音都提高了几分,大声叫道。
“你是……?”余秋华疑惑地反问道。
那戴眼镜的男子显然十分激动,他环顾四周,看出了大家的疑惑,立马热情地介绍道:“家长们,这位是教育局的余局长,就是他今年大力促成成立了高考冲刺班,我的孩子有幸进入冲刺班里面。而且啊,还集合了大量的优秀教师,要是我的孩子能进一本线,那全是您的功劳!”
宋江原本准备离开的脚步也停住了,没有说话,他也想借此机会听听家长们对教育工作的真实评价,或者听听他们还有什么意见和期望。
“啊?您真的是余局长?”人群中有人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呼。
“跟你们说,我的孩子本来没有进入冲刺班,但经过老师的悉心教育,孩子的成绩突飞猛进,从中等水平一下子跃进了上等。这全是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教育局领导有方的功劳。”
少数家长眼中满是兴奋和感激,但大多数家长眼中却都出现了黯淡的光芒。因为全县三所高中,只有一个冲刺班,而且只要进入这个班,就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迈进了一本线的门槛。
冲刺班的门槛非常高,全县三所高中,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火箭班,只有火箭班的前十名才能进入冲刺班,而且这些名次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星期就会进行一次摸底考试,谁能冲在前面谁就能进去,如果成绩下滑了,那就会被打回原形。就是这样残酷又激烈的竞争机制,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过稀缺和珍贵,他们只能在羡慕的同时,为孩子的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
余秋华在这些家长心中地位还是很高的,毕竟今年的教育系统和以往大不一样,甚至比以前有了显着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