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了新家之后,虎子一家短时间内还有点不适应,最主要的原因是院子太大,吃个饭都要走好远一段路,当然方便的地方也有,现在洗衣服轻松了,尤其是洗床单被套之类的大件,扔进洗衣机里搅就行了,比起手洗省了不少力气。
礼拜天的中午,餐桌上摆着八个分量十足的菜,煎炸烹炒一应俱全,一家十七口人坐在一起稍显拥挤,对于几个年龄小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新奇的体验,说来可怜,他们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在茶几上吃饭。
双胞胎兄弟从来不缺乏探索精神,他俩不停拨动着餐桌中间的玻璃转盘,搞的一家人都没法下筷子,刘玉兰和秦淮如一人收拾一个,揪着耳朵用筷子实实在在的敲了一顿,两个家伙才消停下来。
时间进入六月份,一家人逐渐适应了新房的环境,院子里也呈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地里的蔬菜长的郁郁葱葱,几株果树的枝叶青翠欲滴,菜地边缘种植的葡萄,是空间里移出的半大秧苗,现在虽然还没长出果实,但是葡萄藤已经爬满了木架。
以十字路口为中心,四排搭建在青石甬道上的葡萄架,跟绿色的墙壁一般,有效的分割了院里的空间,使得院子看起来不再那么空旷,葡萄架没有延伸到四面的房屋跟前,并不影响屋内的采光,葡萄藤形成的绿茵通道,成了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院里的景象让周雨婷和周雨荷两家人不淡定了,原先她们还觉着新院子有些大而不当,单位分的房子也够住,没必要再花一笔冤枉钱自个儿买房,只是这几个月时间,眼睁睁看着新房产生的诸多变化,让人怎么看怎么舒服,自家那狭小的房屋愈发显得不堪入目,她们两家都起了买房的心思。
两家人的收入都不低,这些年除了要给男方的父母一笔生活费之外,攒下的钱足够买齐一套房子和家电,姐妹俩对于在娘家蹭饭的信念毫不动摇,新房的选址自然是越近越好,两个女婿没什么意见,软饭吃了这么多年,自家的孩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丈母娘一手拉扯大,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幸好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人们手里的钱不太多,思路也没有转变过来,虽然有虎子一家买地建房开了个头,但是跟进的人几乎没有,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说,买地的钱能拿出来,建房的钱就凑不够了,杨得林和李长江没费多大功夫就找好了地方,跟虎子的路数一样,都是选的危房,准备推倒了重建。
杨得林选的位置近一些,距离丈母娘家只有几十米,李长江找的地方也不远,离丈母娘家有一百几十米远近,两处位置的面积都不是很大,跟虎子家的小院大小差不多,他们两家的人口不多,三百来个平方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