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这样看着我?不认得我了吗?我是温雅。”
她抬起手臂,在廖信和金盛的眼前,晃了晃。
两个男人顿时回神了。
在东珠国见过的女子,以及在西渊国见过的女子,都不及廖信眼前站着的女子。
“你要不要照照镜子?看看你自己,能否认出现在的自己。”
廖信走过去,将屋子里的铜镜端过来,放在温雅面前。
温雅也倒吸一口凉气。
实在是,她现在的面容精致的无与伦比,妥妥的肤如凝脂、不染一丝尘埃,气质灵动、恍若仙人。
“好看,我闺女生的真好看。”
金盛没有什么文化,他所用的形容词,也没有什么花样,只能连续的夸赞,温雅生的好看。
“爹,廖信,我的腿似乎真的好了,你们看我走路还跛不跛?”
温雅当即,在堂屋里快走。
廖信就看到,温雅的腿,似乎从未受过伤。
而金盛的感受更深。
这几个月来,他是亲眼见证了,温雅走路时,她的左腿就仿佛累赘。
完全使不上力气,走动时,也只能拖着左腿。
可现在,女儿的左腿,好像从未受过伤。
“不瘸了,走路也不跛了。”
“好了,真的好了,小雅,你不是瘸子!”
金盛激动的手舞足蹈,他甚至拍起手来鼓掌,为温雅庆贺。
廖信倒是没有再说什么。
但他站在一旁,嘴角上扬,洋溢着淡淡的笑容,也足以证明,他内心里的开心和愉悦。
*
近日,水草镇上的学堂,谁都知道,曾经那个瘸子温雅,一下子变得不瘸了,脑袋瓜也变得特别机灵聪明。
夫子提出的问题,温雅总能举一反三。
夫子布置的难题,温雅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出答案。
学堂里,越来越多的夫子,对温雅改观,他们都认为,温雅这一次的县试府试,一定能考中秀才。
年底过后,温雅正式去县城里参加考试。
在考场里写完了卷子,过了几日,就是放榜日。
放榜日。
这一天,无疑是所有举子,最忐忑不安的日子。
不仅温雅感到忐忑,金盛也同样感到心里忐忑。
一大清早,也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间,此时此刻,县衙门口就已经围满了学子,在等着放榜。
春寒料峭。
天气还没有完全回暖,这里有学子,都是女子,人群当中,廖信和金盛的出现,十分扎眼。
尤其是廖信。
他披着白色的披风,满头的白发,一只手还紧握着温雅的手,帮她取暖。
到了辰时,县衙正式放榜。
先是一伙官兵出来,清空告示栏,顺便维持秩序。
然后,便有几个穿着官服的女官员,虎背熊腰、看着十分威严,其中的领头人,手里拿着一张卷子,贴在了告示栏上。
“那是甲等卷子第一名啊,谁的呀,谁的?”
靠近告示栏前排的人,率先看到了那张卷子,簪花小楷的字体,写的十分工整,有理有据,整张卷面,没有任何一个错别字。
谁都知道,但凡能被贴上告示栏的卷子,一定是甲等第一名。
这样的卷子,必须贴出来,以示公正。
“温雅??”
“是温里长的闺女吗?”
“好像是的啊,那张卷子,名字写的真的是温雅。”
人群中爆发了嘈杂的声音,大家都十分惊讶。
很多人看到了那张卷子上,写着温雅的名字,这下毫无疑问了,温雅就是此次县试中的甲等第一名,当之无愧的考中秀才。
“怎么样?廖信,你看见小雅的名字吗?”
金盛的个子矮,在人群中挤着,他努力踮起脚尖,却连告示栏都没看到。
而廖信身高腿长的,自然,看到了那告示栏上,最显眼的一张卷子,卷子的右上角,用簪花小楷书写着的名字,就是温雅。
“爹,我在告示栏上,没看到温雅的名字,但是,我看到了温雅的卷子。”
廖信没有直接说出真相。
金盛并不明白,卷子贴在告示栏的含义,他有些失望地垂下头。
“没有小雅的名字啊,那没事儿,咱们回家继续努力学,这次不行,就下次继续考,总有一次能考中秀才,好多人,也不是一次就考中的。”
金盛害怕温雅更加失望,他努力的说着话、想着办法的安慰温雅。
可是,温雅却笑出声来,一拳头打在廖信的肩膀上。
“爹,廖信逗你呢!”
“我的卷子被贴在告示栏上,证明我是甲等第一名,爹,我是名副其实的考中秀才,还是第一名啊。”
金盛的表情,顿时由悲转喜。
他惊讶地抬起头。
不敢置信的望着温雅,声音带着质疑的问道。
“什……什么?甲等第一名?”
廖信确定地点点头。
“对,就是甲等第一名,温雅不仅考中秀才,还是第一名。”
随后,人群里便有官员,在维护秩序大声的喊着,“安静,安静。”
官员们继续,一个一个的报着名字。
率先报出口的,就是温雅的名字。
“甲等第一名,青松书院,温雅。”
……
这时,许多人才想起来,似乎方才在人群最后面,看到了温雅。
大家纷纷回头,想要瞧一眼,这甲等第一名的学子,可是,人已经走远了。
在场的有些人,都不淡定了。
“那个温雅,不是说是个瘸子吗?还是温里长的女儿,好多人都谣传,温里长的闺女是个瘸子,既然是个瘸子,怎么能够参加科举考试呢?”
人群中,有人提出了质疑。
那么,自然就有人来解惑。
解惑的,就是在报名字的官员,她开口说道。
“我们官府从不会放水,也不会私相授受,甲等第一名的温雅,人家才不是个瘸子,就算是瘸子,也是曾经是瘸子,来参加科举考试时,身体倍儿棒,一点毛病也没有。”
有了官员的打岔和制止,那些不服气的人,顿时闭上了嘴巴。
报完案首,就是放榜。
一共三甲等。
放榜就没人宣读了,自己凑到告示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