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位老板想马上收起来,却被陈勇叫住了,“老板,你这尊佛像能让我看看吗?”
摊位老板露出尴尬的笑容,叹气道:“给你看看可以,但是我不想把它卖掉,这尊铜像是我这些年收上来最好的一尊,我想自己留着!”
陈勇微笑道:“先拿给我看看吗!”
摊位老板把这尊铜像小心翼翼的搬了出来,轻轻的放在陈勇的面都,说道:“小伙子,看归看,要小心点不要摔坏了!”
陈勇戴上白色手套,轻轻扶着铜像认真查看起来,这一尊大成尊者的鎏金铜像,尊者盘坐于莲座,头微左倾,弯眉,眼睛正视前方,方口自然闭合,表情和蔼可亲。双手在胸前作手印,掌心向上。左腿在内,右腿在外,赤脚。头戴锥形遮耳大帽,帽耳垂至双肩。内着坎肩,外披袈裟。体侧置法器,右为宝瓶,左为宝塔。
这尊铜像具有印度风格,陈勇开始以为是印度传过来的铜像,但从做工和铸造方法,还有鎏金工艺来看,是典型藏传佛教工艺,他认真仔细的查看,觉得这尊佛像的服饰和面容很是熟悉,他脑海里快速的转动起来,忽然他想到了传说中的阿底峡尊者,没错,这尊佛像就是阿底峡尊者的,他在西藏又称为无极自在佛,是印度名僧,他的一生十分传奇!
阿底峡尊者出生在印度的一个小国,是位身份高贵的王子。阿底峡的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信仰者,受到父母的熏陶,阿底峡从小诵读佛经,对佛法产生了向往。为了实现阿底峡学习佛法的心愿,父母把他送到高僧门下研习佛法,阿底峡接受了50多位高僧的教导,深谙佛法。后来他放弃继承皇位,献身佛法,成为一名佛弟子。阿底峡44岁时,已经拥有渊博的佛学知识和高尚的品德。
阿底峡接到古格王朝的邀请后于1040年动身,1041年到达尼泊尔,1042年到达古格。在古格时,他主要住在托林寺。他在古格进行的宗教活动除了讲经和翻译经典外,还为绛曲沃写了一部《菩提道灯论》。这部着作是他针对当时西藏佛教界的弊病而写的,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阿底峡由此而被后人推尊为“佛尊”。
阿底峡在古格住了三年,1045年起程准备返回超岩寺。当他行至布让地方,遇到仲敦巴等人,他们是卫藏(指拉萨地区)派出的专门迎请阿底峡的,于是又随仲敦巴等人来到卫藏传法。他曾先后到拉萨,叶巴、盆域、聂塘等地传教收徒,前后近十年,影响甚大。最后于1054年圆寂于拉萨西南的聂塘。阿底峡圆寂后,他的弟子仲敦巴领众修行并继续弘法,1056年在热振地方建起热振寺,作为弘法据点,由此形成噶当派。阿底峡到达卫藏标志着佛教复兴势力由阿里进入卫藏,在西藏佛教史上称作“上路宏法”。阿底峡为后弘期西藏佛教的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藏传佛教噶当派的鼻祖。
这尊阿底峡尊者鎏金铜像,有40公分高,比一般的铜像要大上一圈,陈勇轻轻提起了一下,觉得这尊鎏金铜像特别沉,最少有40多斤,这个重量让陈勇十分疑惑不解,按正常的情况,铜像底部和腹部都是中空的,象这种高度的铜像最多也就十多斤重,不会超过二十斤,陈勇翻开底部来看,底部是有封口的,但他轻轻一敲,发现底部是用铜片封了起来,里面却是中空。
他不明白这尊鎏金铜像怎么会这么沉,难道这不是铜的是金的不成?可是这么大一块金佛像也不止这点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