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各国央行印钞也不是随便印,而是要走程序。罗斯福设计的印钞程序就是:由联邦政府发行国债,美联储印钞票购买国债,这样美联储印出来的钞票就跑到了联邦政府的手里。罗斯福再用这些钱去投资大型工程。”
然后,钱金调出了一组数据,继续说道:“你看,1929年美国的国债仅有170亿美元,仅占gdp比重的20%,但是到了1941年,美国的国债余额已经达到了500亿美元,是1929年的3倍,占gdp的比重也迅速攀升至40%!”
“明白了吧?现在的美国之所以债务居高不下就是从罗斯福开始的。”
“虽然国债规模大幅增加,但是美国率先摆脱了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因此名声大噪,各国竞相效仿。”
“大家之所以喜欢罗斯福的这一套方法,不仅仅是因为它管用,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简单易学,无非就是印点钞票,再搞几个大型工程,招一些失业工业干活就行,非常简单。”
“当时还有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挖坑理论,就是说当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失业人口太多怎么办?政府可以雇佣工人,先挖一个大坑,然后再命令工人把坑填上,填好之后再接着挖坑。”
“这就叫创造就业机会,看似挖来挖去还是一个坑,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却解决了工人的就业问题。”
“工人有了工资就可以去消费,同时雇人挖坑需要买铁锹,这样生产铁锹的工厂生意就好了起来;制造铁锹需要买铁锹,又带动了钢铁厂的效益,如此一来,经济就会逐渐复苏。”
网友若有所思,说道:“这场景似曾相识。在我们县有座小山,前些年农业局把山上的树木全部砍掉,改种水稻,说是水稻上山,增加粮食产量;后来林业局又把水稻全部毁了,重新种树,说是退耕还林;如今又把树砍了,重新种水稻,美其名曰退林还耕。”
“当时,我还挺纳闷,这整天瞎折腾啥?听你这么一说,原来这都是发展经济的壮举啊!而且还有着高深的理论依据。”
但这位网友转念一想,又感觉哪里有问题,于是说道:“挖坑理论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增加就业?”
钱金点点头:“没错,就是政府出钱搞工程,解决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
网友又问:“解决就业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让老百姓有收入?”
钱金回答道:“没错。挖坑理论的本质就是央行印钱给政府,政府再找个理由把钱分到老百姓手上,老百姓有钱了,就会去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摆脱经济危机。”
网友琢磨了一会,然后问道:“既然最终的目的是给底层穷人发钱,那干脆直接发钱不就得了,何必让工人去挖坑呢?这样挖好了又填,填好了又挖,毫无意义!”
钱金说道:“在罗斯福时期,美国的基础设施还非常落后,那时候通过修公路、建铁路的方法给穷人发钱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如果直接发钱的话,请问这些公路、铁路、水坝怎么建设?”
“但是到了50年代,基础建设已经趋于饱和,有人便提出了疑问:该修的都已经修好了,如果再发生经济危机,怎么办?难道真的把修好的公路毁掉,再重新修一遍?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但是如果不搞基础设施投资,这些失业人口又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