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重回60年代不遗憾> 第18章 馒头包子心里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馒头包子心里苦(2 / 2)

先腿儿到公社,在供销社,大爷又给装上了两瓶罐头。李剑垚坐上了去县城的马车。


要说红山县城,也算是个军事要冲,东接关外,西接关内,早在47年就解放了,爷爷就是在那次解放战役中受的伤。


红山县城共有4道城门,北门镇远门、东门迎春门、南门阜财门、西门承恩门。从这几个城门的名字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座古老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城池。


不过自50年代开始,四座城门被陆续拆掉了,阜财门是最后一个被拆除的。李剑垚有幸看到了这斑驳的城门,两侧城墙上还留着斑驳的弹孔,以及缺了半层的城门楼子。城墙上的杂草随风轻轻摇曳着,彷佛诉说着这座老城的历史。


城门右手,写着乘风破浪,左手写着力争上游。


真是有年代感啊。


红山县里还是有几家大厂子的。首屈一指的是新生钢铁厂,还有不到6年就重组成为红山钢铁,员工有4000多人。


其次是红山汽车厂,一个比石燕汽车还要早10年建厂的汽车整车生产厂,去年刚刚建厂,其中汽车仪表、机械、无线电国内领先。再过几年将会陆续推出客车、保温车等车辆。69年的时候第一辆中型载重卡车就下线了。也是本省汽车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80年代,风靡南方的石燕汽车的140,早在70年代红山汽车就已经能够量产并且销售了。140的1代表着载货、4代表着吨位,0代表了产品编号。


后续生产了141、142、940(牵引车)、柴油卡车等车型。不过红山汽车的辉煌可能只存在了30年。90年代后,由于技术更新乏力,研发投入低以及国内两大汽车巨头的竞争。稳坐第三位的汽车老厂成了倒霉的那一个,到90年代中期就被老大给吞并了。


其他诸如针织厂、食品厂、造纸厂等厂子也都集中在县城。大姑李佑岚、大姑父刘向文、大表哥刘学鹿一家就生活在县城,大姑父是造纸厂的工人。原本是生活在津河乡南沟村的,上面5个姐姐,大姐当兵,是省城军医院的大夫,二姐是老师,三姐在粮食局,四姐是县医院的大夫,只有五姐嫁到了津河乡北山村。


三姐、四姐给大姑父介绍了造纸厂的工作后,又觉得自己离老娘太远,索性就帮忙在县城买了套院子,这样大姑父一家就从津河公社搬到了县城。


津河公社距离县城是30里,马车只用了1个半小时就赶到了。


这个时间早饭时间还没过,李剑垚选择先去吃点东西,然后再探探黑市什么的。既然新地图来了,不把县城溜达个遍,那怎么对得起来这一趟。


更何况,这红山县城可是有不少好吃的东西。柏木烧鸡、拨面、吊炉烧饼、清真羊汤、豆腐脑、火勺、切糕、八大碗、烧麦。全都有着优秀的历史和美好的口味。


不过以李剑垚目前兜里的票票,他还是决定先去吃一碗豆腐脑配个烧饼比较实在。


南街国营饭店,豆腐脑1毛5钱一碗,配上野蘑菇的卤子,味道真是棒极了。再要上2分钱一个的吊炉烧饼,我觉得几十年后光烧饼上的芝麻2毛钱都买不下来。


这个红山的豆腐脑,口味一绝,可做成水豆腐,味道就比东南120里的红南县城的水豆腐差上那么点意思。但要是做成干豆腐的话,东面120里南矿县味道最好。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到两毛钱的早餐,吃的李剑垚志得意满。吃完了就该干点正事儿了。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