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三百九十四章 铁甲舰建造成功,先告诉邻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四章 铁甲舰建造成功,先告诉邻居(1 / 2)

崇政殿的这次会议是非常重要的,即确定了大宋未来要走的方向,也完善了国家的主体战略发展。


可以说,此次会议奠定了大宋未来几百上千年内的格局,属于目光长远之策。


会议结束之后,政制院就开始进行具体的国家改制。


政体的变化当然不止是换个国名那么简单,而是要全方面的改变。


以前赵骏改变的只是官场体制,现在则是整个国家的体制,要涵盖方方面面,自然需要重新布局。


最基础的就是现在大宋国土面积早已经不再是二百八十万平方公里,而是三百二十万平方公里,那么就需要再次进行行政规划。


包括燕云十六州加上辽宁半岛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


然后就是青塘以及西夏卓啰和南大概十五万左右平方公里的土地,加起来从去年到今年,大宋一共搞到了大概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别看这个数字不多,甚至比巅峰时期拥有三百四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秦朝疆域还少二十万平方公里。


但实际上并不是大宋没有能力继续扩大领土,而是不想一口吃成胖子。


如果真要土地的话,光越朝就有三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另外灭了西夏就又能多四五十万,接着就是大理、吐蕃、西域、辽国等等,搞个一千万平方公里绰绰有余。


可还是那句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一下子多出那么多土地,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不能耕作的负面资产,会让大宋的管理和发展出现困难。


到时候反而拖慢了大宋前进的脚步。


因此饭要一口一口吃,领土要一点一点增加,先把西夏灭了,把宝岛拿下,然后开发南洋,把南洋变成大宋的后花园,等粮食充足,人口爆满再大肆扩张也不迟。


所以大宋未来应该很长一段时间国土面积就定格在三四百万平方公里疆域的样子,灭了西夏打通河西走廊,再收复嘉峪关到哈密一带的西域即可。


然后就是经营南洋,估计到时候最多也就五百万平方公里面积了。等到赵骏晚年的时候,再彻底发动战争,中华秋叶海棠归于一统。


因而在这个基础上,行政规划就很重要。


需要对各个地区进行发展指导,哪些地方富含丰富矿产,哪些地方交通便利,哪些地方适宜耕作,哪些地方可以发展商贸等等进行调查研究。


不过在整体区域划分上不需要再做特别多的摆弄。


因为老祖宗以及后世都已经在这个问题上早就有决断,青塘和卓啰和南划入秦凤路,辽国析津府改为大宋北平府,将原来的北京大名府迁至幽州城,连带着辽阳也纳入其中。


细节就只有那些资源该怎么开发利用。


比如在沈阳、张家口等设立边市,与契丹、蒙兀、女直、渤海等部落贸易,开发当地矿产资源,以北平府为中心,发展羊毛等纺织业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设计国旗、国徽,写一首属于大宋的国歌,另外就是出台一系列保护农民,维护工人利益的政策之类。


如在基层建立农会、工会,增加农民和工人与上面对话的渠道,规定工作日和休沐日,完善劳务法。


严格来说,北宋的雇佣契约还是比较完善的,用工方面官府都有明文规定和保护,除非官商勾结,不然的话,很少会有拖欠工资之类的情况发生。


但以前的用工并非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是各种店铺的小二、服务员,或者码头工人、苦力工人、木匠、瓦匠之类的活计。


由于用工较少,数额一般不会巨大,所以也犯不着为了这点工钱而贿赂官府。


反之如果拖欠工资,被工人告到官府去,那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北宋的劳务合同法之类的条例反而能够顺利地施行下去,也间接促进了北宋的经济繁荣。


然而工人就不一样。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小一点的工厂可能几人,几十人。大一点的几百人,乃至数千上万人都有可能。


资本家每个工人克扣一点工资,或者逼他们无条件加班,加在一起创造的利润是非常大的。


因此早点出台政策和法律,也是为了防范于未然,避免亡羊补牢。


政制院对这些事情的规划其实倒也并没有做太久,因为不用他们亲自做。


国旗、国徽、国歌之类的事情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出台法律保护工农的事情交由刑部,土地规划的事情还是需要自然资源部前往新打下来的土地去勘探矿产。


其余的就是一些调研工作。


赵骏亲自前往汴梁城外的那些工厂,视察工人工作的环境。


而且还去了汴梁周边一些矿山,如曹村镇(平顶山)、长社(许昌)、郑州等煤矿产区,了解采矿作业的环境。


目前受限于开采水平和能力,主要采矿作业以挖露天矿产为主,较少深入地下。


但显然易见的是,随着工业发展,露天煤矿和铁矿估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迅速枯竭,深入地下采矿是迟早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做好提前预防工作,出台相关政策保护采矿工人的利益也是重中之重。


就这样赵骏忙活了差不多两个月,等到庆历七年七月中旬的时候,一个相对成熟的现代化政体趋于完善。


赵骏亲自写了大宋宪法,经过政制院诸多宰相的几次商议以及稍微修改之后,达到了可以发布的地步。


“序章,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自夏商周后,分封制下华夏文明日益璀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


“秦国一统天下,遂中华文明一统的格局就此诞生。秦国二世而亡,汉朝再次统一,七国百姓融为一体,遂有了一个统一的民族——汉族。”


“强汉击败匈奴,打通西域丝绸之路,设立西域长史府,积极与世界沟通,民族意识在此觉醒和树立。”


“后汉末年,三国鼎立,连年征战,终归于晋。又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自此有了南北朝,中国有二百余年不能一统。”


“隋文帝杨坚立隋朝,终一统天下,又二世而亡,国归于唐。”


“唐盛极而衰,天下分崩离析,乃有五代十国,后有宋太祖赵匡,起于军中,一统华夏,建立大宋。”


“大宋上承唐朝,下启新时代,宣于正统,立于法礼,功勋于一统分列疆土,无愧于万民百姓。”


“今燕云十六州回归,华夏故土再次统一,遂立此宪法,以立国家!”


“第一条,改大宋全称为中华公民宋帝国,大宋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国民百姓。”


“第二条,中华公民宋帝国是赵宋皇室领导的、以大宋全体百姓为基础、以工人和农民为主体的君主专政的公众主义国家。”


“第三条,中华公民宋帝国旨在缔造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平等团结互助的公众民族关系。”


“第四条,各民族平等,只要加入国家国籍,则只有一个身份——中华公民。”


“第五条,中华公民宋帝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