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元昊筹备称帝,攻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元昊筹备称帝,攻宋(1 / 2)

宋国皇帝沉迷网络,常务副皇帝在旅游。


政制院加班加点干活,西北主管军政的大员在改革军事。


然后百姓的处境并未有太大改善,国库亏损,冗军、冗官、冗费问题依旧严重。


这就是大宋目前现状。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赵骏真正执掌大权是在去年九月份。


他对大宋基本情况都还没有彻底了解,以前都是从史书来看,难免有失偏颇。


所以现在必须要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彻底了解大宋的基本情况。


只是从目前了解一系列的情况来看,确实是有失偏颇了。


大宋的问题比史书记载的还要严重。


这就不单单是杀几个贪官污吏能解决的问题,可能搞不好连皇帝都得打一顿才能彻底改革。


但总体来说,只要赵骏继续执掌大权,继续走下去,还是很有希望。


因为大宋高层现在的沟通成本非常低,不像以前的大宋,互相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掣肘扯后腿,使得一事无成。


并且在很多事情上,他们之间也多了几分信任,少了几分猜忌,比如范仲淹掌握大权。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赵骏的出现挑明了很多事情。


不管后世还是古代,为什么一旦掌权之后,都喜欢任人唯亲,把亲戚安排进去,如公司、官场、企业,乃至于村里的狗都搞个职位?


就在于和亲戚之间交流,就没那么多顾虑。


设想如果一个外人在你手底下,说话要客客气气,而且每一句话都要想来想去,瞻前顾后,生怕哪句话表达错了,让手底下的人想多,从而衍生出不必要的麻烦来。


为此上位者常常需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包裹了不知道多少层语言来伪装,说起话来要含糊其辞,不能说得太真太细,一个个当起了谜语人。


所以古代官场上就有揣摩上意的说法,到明朝就是典范,嘉靖老谜语人了,因而严嵩、徐玠都要成为揣摩上意的高手。


而亲人之间说话就比较随意了,可以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兄弟父子之间吵架都无所谓。


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之间说话随意,实际上说明亲人之间更彻底、更自然地交流思想,进而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更重要的是,亲人之间有更深的利益同盟关系,当集团面临危机的时候,外人很有可能跳槽以求自保。


而家人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因为他们往往退无可退。


因此任人唯亲以及后世所谓家族企业的深层次逻辑,其实还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深层次利益捆绑,从而防止背叛的发生。


不过唯一不能套这个逻辑的人,就是皇帝。


皇帝不能信任亲人,是因为亲人可能会背叛皇帝。


就像赵匡如此信任亲弟弟,结果最后被赵光义篡了位一样。


但现在不同。


赵骏出现剧透了很多事情,导致三相三参,晏殊以及范仲淹他们跟皇帝之间,少了原来的那层隔阂,多了说话没那么多顾忌的坦诚。


因为他们有了一个共同要遵守的秘密,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了一个深层次的利益同盟关系。


再加上赵骏剧透了很多事情,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利益纠葛。


所以他们之间说话也坦诚许多。


这种沟通方式显然会极大增加工作效率,包括范仲淹去西北,也不会被各种掣肘,拥有更大的权力。


那么就在宋国上层最高权力机构的人成为利益同盟,共同构建未来的时候,此时的西夏和辽国上层权力机构,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时候西夏李元昊尚未称帝,他前年才处决了亲舅舅卫慕一族,亲母卫慕双羊,妻子卫慕皇后,以及卫慕皇后给他生下的亲儿子,未来他还会杀儿子和杀老婆抢儿媳。


相比之下,只是把母亲囚禁起来,降第一任皇后为贵妃的辽兴宗耶律宗真都算是个大孝子,好丈夫,好父亲了。


此刻西夏兴庆府,李元昊的国王宫殿之中,他正在看间谍送来的密信。


西夏其实现在就已经立国,但并不是帝国,而是王国,从他爷爷李继迁开始,西夏就已经独立于辽、宋之外,成为第三方大势力。


辽国封他爷爷为夏王,宋朝封为西平王,之后李元昊的父亲李德明继承了他爷爷的爵位,又进一步被辽国封为大夏国王,宋朝也封李德明为夏王,自此西夏国就基本成为了王国。


李元昊现在又继承了他爹的遗产,但他远远不满足于此,于是最近几年在两位亲信大臣野利旺荣、野利遇乞的辅佐下,开始准备登基称帝。


如今登基事宜其实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一个“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的党项政权已具规模,只是去年和前年屡次与唃厮啰的战役中都兵败,国内有些不稳,因而有些犹豫。


“大王,宋人忽然在边境换了主帅,肯定是在防备我们,现在想要南下突袭他们怕是不容易了,也许我们应该递交国书,继续示敌以弱,让他们觉得我们没有南下侵略的意思。”


野利遇乞多权谋,用西夏语向李元昊进言。


李元昊看了眼屋内张元、吴昊,用汉话说道:“大宋换了边帅,难道我们就不南下了吗?这些年各种办法都试过了,挑衅宋使,示敌以弱,以臣子的身份向宋皇上书,还是改变不了他们防备我们的事实,还不如大方一点。”


张元感激地看向李元昊,纳头拱手说道:“大王英明,宋朝孱弱,上下不能一心,即便他们觉得边关有异,做出防备又能怎么样?只要攻略得当,必能打败他们,夺取整个陕西路。”


历史上张元劝元昊阻隔潼关、占据长安,从战略上西夏就一直想要吞并整个陕西路,只是李元昊虽然多次战胜,但西夏军民同样死伤惨重、经济几乎崩溃,已经很难再吞并那么大的地盘,所以最终战略失败了而已。


但张元从景佑元年前往西夏,最终被李元昊赏识,提拔为大夏国军师开始,就一直怂恿李元昊进攻宋国,可以说李元昊其实在攻宋这一点上能够如此坚定,他有至少三分之二的功劳。


唯有野利遇乞头脑还算清醒,说道:“大王,我大夏终究民寡国小,若敌人没有防备,或许可以轻取。但若是有了防备,还是不宜与强邻爆发战争。”


“这些年来我们不是没有关注过大宋西北形势,他们的情况我早就了如指掌,即便他们换了边帅,我其实也不担心。”


李元昊皱起眉头,扔下手中的文书道:“唯独担心宋人那政制院的情况。”


说着他又扭头看向张元道:“军师,你既是宋人,又曾多次前往汴梁,以前听说过这个叫赵骏的吗?”


张元多次前往汴梁考试,结果就是考不上进士。


他摇摇头道:“从未听说过此人,根据汴梁的细作来报,此人是去年七八月才在汴梁出现,初始被宋皇任命为皇城司知司,接着很快宋皇成立政制院,让他做知院。”


“此人姓赵,莫不是赵氏皇族?”


李元昊思索着。


他第一时间想的不是赵骏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诸葛亮在世之类的情况,而是想的赵骏是个什么关系户。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