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衣冠不南渡> 第22章 王肃传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王肃传学(2 / 2)

这里乃是有重大活动时才会动用的地方,例如有皇帝前来求学的时候,那皇帝就是坐在这里,大儒们坐在他的面前,有大家辩论经学,也是会坐在这周围。


王肃当然也不敢坐在最中心,只要皇帝坐过一次这里,那其余人是万万不能再坐的,他是靠前了一些,特意拉开了距离。


王肃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起了太玄。


太玄对于众人来说,还是非常熟悉的,王肃在太玄上的造诣,是玄学崛起时的重要支柱。


而在此刻,王肃拉长了音调,先是讲述着太玄,在说完了一段之后,开始加上自己的注释和补充。


而这后半句,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王肃充分的展示了为什么自己有资格进儒庙。


他是真的博学,说出一段太玄的内容,可接下来的注释里,却是夹杂了大量的经典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偏偏这太玄的内容又很短。


这给曹髦的感觉,就像是十个字用了两百个参考文献来解读。


反正没点文化你都看不懂他的参考文献,闻所未闻。


而利用这些参考文献,他愣是将这几个字理解成自己所想要的意思。


士人们都听呆了。


别说是学子们了,就是那几个经学博士,此刻也好不到哪里去,别说反驳王肃了,他们此刻甚至都在想王肃的那些典故依据到底出自哪里。


王肃所说的每个字似乎都别有含义,都能引出典故来。


曹髦听了片刻,就忍不住赞叹了起来。


这就是经学家啊,王肃都已经如此生猛了,倘若是郑玄,那又该强到什么地步呢?


都说郑玄乃是经神,一生辩论不曾输过一场,这还不是后人给取得绰号,是他那个时代的人取得绰号,他的博学一定达到了一个更可怕的地步。


王肃的新注释,终于是第一次露出了全面的面貌来。


最先有了感触的不是学子们,反而是那些博士们。


王肃的经学,反而是对那些对经学很有造诣的人最能获得感触。


往老一辈来说,古今之争当真是让士人们耗费巨大,往年轻一代来说,信念崩塌,对经学的不信任,用玄学的自我麻痹,所学与现实的割裂。


而这些东西,王肃都能解决。


王肃就这么讲述了足足一个时辰,而在这一个时辰里,几乎没有人来打断他,哪怕是他中途休息吃水的时候,都没有人想着趁机来反问他什么。


最先明白王肃想法的博士们此刻完全沉浸了进去。


士人们的理解或许不够透彻,但是他们也知道了大概的意思,很多东西仿佛变得清晰了起来。


例如困扰魏晋士人们最大的问题,为什么经学上的道理没能拯救大汉?!


而王肃给出了答案,百姓生活质量的下降造成了衰亡世的到来,故而神器易主。


为什么乱世里众人都采用残酷的律法,用战争的形式,没有一个行为是符合经典的,甚至有了屠城的情况,背信弃义更是常事,互相征伐,孩视皇帝,将经典上不提倡的事情都做了一遍。


可偏偏又没有任何的影响,最后还是这些人建立了新的政权。


在孟子的民贵思想下,这一切就很好理解了。


衰亡世只能尽快完成大一统的目标,大一统的目标则是有利于更多百姓的,可以摆脱衰亡世,这也是春秋公羊所提倡的,唯大一统!


王肃就像是一个医生,正在用自己的办法来一点点的解决士人们的心理疾病。


整个太学内安安静静的。


司马炎有些惊愕,他看向了一旁的钟毓。


“不应当是有辩论吗?”


钟毓此刻没有说话,他同样在低吟着王肃的这些学问,钟毓是王学的支持者。


他主张结合玄学和儒家,可他没想到,王肃这是将所有的学问都给糅合了起来。


好处很明显,可坏处,钟毓也想到了,这样一来,增加了很多学问的可传承性,任何学问在这样的主张下都可能会死灰复燃,无法被彻底被其他学派吸纳或者消灭。


如今倒还好说,可往后,若是再次出现了类似的学术争辩,那一定会激烈的过了头。


光是一句如今的世该用什么经,就可能会让死去数百年的某个学问忽然苏醒,然后整个天下都是一片混乱。


钟毓沉思了许久,又摇了摇头。


算了,后人的事情,还是由后人自己来做。


钟会激动的坐在兄长的身边,尽管他看过了注释,可看过跟听人说还是不同的,王肃这些时日里,显然是又做了不少的准备。


司马炎只觉得晦涩难懂,也开心不起来,他还想着会有精彩的辩论呢,当他看向了皇帝的方向时,却发现那里空荡荡的。


看吧,连皇帝都觉得无聊,已经跑掉了。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