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里,大概只有二十多个人是真正办事的,其余不是来混资历的,就是来混俸禄的。
在文帝之后,整个庙堂的官员体系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官职。
实际上,文帝最初的想法大概还是为了分大臣的权,他大概已经发现了世家大族的威胁,因此设立了很多的官位,属官,想要分割群臣的大权,来镇压这些人。
而群臣有了更多的位置,自然是不会去反对的。
但是,当这情况发展到曹髦时期的时候,那问题可就大了。
就以司隶校尉部来举例,一百个人的名额,二十个人做事,八十个人坐享其成,那八十个人每日的工作就是服散饮酒,吟诗作对,点评天下名士,自以为雅事。
然后呢,有功劳了就是大家平分,最先爬上去的是那些不干事,一年都不来司隶校尉部一天的人。
庙堂的情况都已经如此了,地方上的情况会有多可怕,陈骞都不敢去想。
难怪当初大将军热衷于诛三族,就是没有勾结的罪行,也要找个由头强行诛,大魏到底有多少蛀虫在不断的吸血啊?
当陈骞板着脸来到了太极殿的时候,曹髦依旧是在忙碌着。
曹髦的面前坐着两个人,分别是大司农卢钦,以及度支尚书崔赞。
尚书台分工明确,被称为八座尚书,其中有一令,二仆射,六尚书。
这六位尚书,各自负责的东西不同,吏部尚书已经出现,度支尚书也就是后来的户部尚书的前身,是负责粮食的。
这就是后来的三省六部制的半成品了。
三公九卿的权力正在向尚书台过渡,甚至已经过渡了大半,但是也没有完全被废除,很多大臣都是将三公九卿当作荣誉官爵来对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髦此刻就是在跟这两位商谈接下来的军饷待遇的问题。
崔赞当然是很反对曹髦的想法,但是,他也担心曹髦会直接跳过自己,用卢钦这家伙来完成这件事。
虽说自己这个尚书分走了大司农的职权,但是大司农依旧有着自己的属官,不能说是一点用没有。
当今的庙堂就是这样,拥有相同职权的官爵不在少数。
自己这边反对,那支持的那边可能就要夺权了。
崔赞无奈的说道:“陛下,您的仁心,臣是知道的,您也是为了那些甲士所考虑,但是,我大魏的中军有十余万人,若是提高了他们的待遇,那四周的外军定然不服啊,若是也一并提升,那就是要提升近三十万人的待遇。”
“这并非是小支出,如今的粮仓看起来充实,是因为往年的积累,若是按着陛下的吩咐来进行,只怕三年之内,粮仓就会空下来,再无储备。”
“往后就没有办法继续维持这样的规模了”
崔赞看起来完全支持曹髦的想法,可说出来的话却是一直都在找刺。
不断吃老本的那是蜀国,曹魏很早就完成了税赋上的盈利,甲士待遇的稍微提升,根本不足以破坏掉整个大魏的根基,毕竟,曹魏是有自己的屯田机构的,在很多地区都是直接将农民当作佃户来用,在保障他们不饿死的前提让他们疯狂干活。
若是在其他朝代,说尚书台没有下令调粮种导致民变,那没有人会相信,但是在我大魏,这是可行的,因为耕地是官府所开辟的公田,百姓们只是为庙堂耕作而已,不具备所有权,耕作和收获都要看官老爷的意思。
他们这不是缴纳税赋,这特么的叫农奴!
但若是觉得曹魏的政策太残忍,那也不对,在某种方面来说,曹魏保证了这些农民能干活能吃饭,没有让他们饿死凡事都怕对比,尤其是对比先前的汉末乱局。
那时的百姓土地被豪强们疯狂兼并,流离失所,连年战争,成为了豪强们终身奴隶。
起码庙堂还会时不时赐予耕地,不会让他们干到被累杀。
而跟其余两个国家对比起来,吴国是更不当人的,蜀国更是岌岌可危,老底快都吃光了。
现在崔赞给自己说庙堂的收支无法维持这样的“军费”,曹髦是绝对不相信的,在清理掉那些贪污的蛀虫之后,提升待遇说不定还能节省不少呢!
大魏每年的军费都是天价数字,而这庞大的军费到底有多少是用在了甲士的身上,这就没有人知道了,层层剥削,贪墨成风,还是正大光明的那种,一说就是不理会世俗的眼光,一问就是魏晋狂士,风流自在。
曹髦却并没有直接戳破崔赞的谎言,他看向了一旁的卢钦。
卢钦笑了起来,“崔公啊,我计算了这些年里的收支,我认为您说的不对啊,这jūn_duì 的收支,跟如今的实际待遇似乎有些对不上?”
崔赞额头上顿时冒出了细汗,“还有一些是用以赏赐有功将士的。”
“那往后就节省下这赏赐,将其变成待遇,鼓舞全军的士气,您认为如何啊?”
卢钦再次问道。
崔赞连忙点着头,表示认可。
崔赞不敢再继续这个话题,大魏的很多支出,都是不能较真的,若是真的较真,不知要死掉多少人。
崔赞负不起这个责任。
卢钦这才看向了皇帝,眼里满是不屑,庙堂里的这些蛀虫,没一个能经得起盘问的,自己只是随口诈了一句,对方就果断认怂,这也说明,大魏的军费确实是有些问题的。
曹髦同样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像这样的事情,目前先记下来就好了。
会有机会来跟他们慢慢算账的。
“陛下!!廷尉陈公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