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僚人入蜀
白德的手磨咖啡,确实很香。
大家一边品着咖啡一边聊着马湾岛遗址的发掘。
马湾岛遗址总面积大约三千多平米,分为生活区、祭祀区和墓葬区,属于多层遗址。
所谓多层遗址,是指根据遗址断层的发掘考证,该地区曾经生活过不同时代的群落。最早可以考证到公元前3700~2900年,中层大约在公元前 2200~1500年,最晚为公元前1500~公元前500年间。
至于这些群落是不是一脉相承,目前还无法定论。
白德博士认为,彼此一脉相承的可能性不高,毕竟,遗址面积太小,不具备延续发展的空间与资源——根据遗址面积和发掘物品推断,马湾岛最大生活容积率不超过三百人,属于小型群落。像这种小型群落在几千年以前,既没有医疗保障,又要面对严重的沿海灾情,还没有稳定的农业生产来保障生活,单靠鱼获很难保证群落的延续,族群的存活率太低。
因此,白德博士认为,马湾岛遗址可能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僚人族群,在三个或者更多的时间段,偶然登上岛屿之后,建立的定居点。
他口中的僚人是一种通俗说法,隋唐时期才有的名字。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南方的蛮人群体之一,百越的一支,身材比较矮小但强壮有力,好战,与中原王朝屡屡对抗,不服从管理,故而被中原王朝的官员称之为“獠”——面貌凶恶而狡诈,又称之为“俚獠”、“夷獠”等。
“獠”是很明显的贬义词,后来,中原王朝为安抚边疆,遂将“獠”改为“僚”。
始有“僚人”之称。
在南北朝时期,发生过着名的“僚人入蜀”事件,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自发性移民。
当大家聊到僚人入蜀时,梁中和教授遂即感叹了一句,“僚人入蜀,造成蜀地文明的断绝,蚕丛鱼凫后裔灭绝,天府经济倒退三百年,悲哉!”
白德博士立即摇头,“no!no!梁,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蜀地文明灭绝,与僚人关系不大,更应该怪罪成汉的穷兵黩武,还有他们与晋朝的多年征战。僚人入蜀,本身并没有错,相反,正因为他们的进入,保证了天府平原所急需的劳动力。”
“至于学术界流传的僚人生产力低下……”白德博士再度摇头,“从马湾岛遗址来看,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僚人祖先已经有着如此文明……所以,我是不相信史书上有关僚人粗鄙野蛮的说法!”
这就涉及学术上的争论,两人立即互不相让地争执起来。
两人争论的话题,仔细研究起来,其实是千百年来史学界的一大难题——巴蜀的先秦文明,为什么会灭绝?被谁灭绝?为什么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任何记载?
这一话题,在后世随着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掘,更被无数史学家追问!
说法有很多,但每一种似乎都对亦或者说都不对!
白德博士和梁中和争论的就是诸多答案中的一种——巴蜀文明是否断绝于“僚人入蜀”?
卢灿喝着咖啡,听着两人的争论,同时自己也在回想所谓的“僚人入蜀”。
三国归晋,晋朝司马家族纯粹瞎胡闹,天灾人祸横行。益州巴蜀,素来是天府之国,也被弄得民不聊生。蜀郡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起兵反晋,攻打益州。
蜀中大乱,战争持续将近十年,一直到公元306年,李特的儿子李雄占领益州全境,自封为王,国号“成”,史书称之为“成汉”,为南北朝十六国政权之一。
成汉立国之后,社会并没有安定下来,不仅面临内部争权夺利,王位更迭频繁,每次更迭,都会大肆杀伐,蜀中徭役严酷,瘟疫横行,而且外部还面临晋朝的屡屡征伐,战争几乎从未断绝过。
公元347年,东晋将领桓温,再度出兵,灭成汉,又将蜀中平原扫荡一番。
此时的蜀中,已经十室九空,人口严重缺失,劳动力严重不足。
在这种大环境下,原本隐藏在山里的“南蛮”,以及生活在现如今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南蛮”,就有了入主肥沃的蜀中平原的机会。
一部分僚人,受当地军阀的招募,以协同作战的名义,进入蜀中,大肆屠杀当地居民;另一部分僚人,自主进入蜀中平原,抢占肥沃的土地,抢走属于本地居民的财富。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对蜀中原有的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据《华阳国志》记载:“蜀土本无僚,乃是始从山出,自巴至犍为,梓潼,布满山谷,大为民患。”
之所以如此,历史上的主流声音认为,僚人基本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他们移民蜀地,变成蜀地的主人,面对富饶的土地,先进的生活方式,完全不知所之,他们只能继续原始的生活。不仅如此,为了让整个社会环境更符合他们自己的需求,他们对原来的社会结构和文明,进行灭杀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