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相宝2:秘物> 第95章 岭上今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岭上今日(1 / 2)

随着卢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卢灿再想像以前一样,肆无忌惮的去乐古道、摩罗街逛市场,变成一种奢望。上周,他在花市闹出的一点小纠纷,很快被媒体报道出来,尤其是最后一句玩笑似的威胁,闹得沸沸扬扬的,喧嚣了一周。


卢灿也算是小小见识逐渐疯狂起来的香江媒体的威力,不得已,他“躲”进青山禅院,每天寺院和公司两点一线,倒也没有媒体能“逮住”他。


不过,今天的行程有所变化,卢灿和温碧璃一大早就赶往调景岭——润馨瓷器的财务年会,安排在三月份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今天。


在卢家和调景岭管委会的联合推动下,将军澳至调景岭的“澳景路”已经通车。


尽管澳景路只是双向二车道,很窄,可毕竟是规整的水泥路,要比早些年强出太多。一路上,不仅刷有岭上巴士公司标志的小黄巴和的士,络绎不绝,还有不少私家车辆穿行其上。


另一条从油塘到调景岭的“景油路”也在紧张施工中;岭上直通清水湾片场的“翠岭路”,路基已经铺设好,大约半年时间就能通车。


几条主干道的陆续开工,再加上渔湾码头的兴起,让调景岭彻底摆脱当年“偏僻一隅”的境地。港府主导的“健明邨”“善明邨”等多个围屋项目,正在加快山民外迁的脚步。


不仅如此,由岭上地产公司主导的“维景湾畔”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设计与建设中。


维景湾畔项目,位于渔湾码头到调景岭岭上之间,沿着最早开辟的“景渔路”两侧,铺层开来。这是岭上地产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开发项目,规划建设15栋高层住宅,49栋别墅,两座网球场、16个大大小小的室内及户外泳池、嬉水池,一座公立医院,一座岭上学校,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


一期建设承包商为明城建筑公司,率属于太古地产旗下建筑队,二三期工程将由岭上地产公司自建。项目落成之后,将向岭上人家提供超过1600个单元住房,极大的改善岭上居住条件。


除了交通和住宅的改变之外,岭上的业态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就在去年,中电公司在岭东位置,建设一家两百万千瓦的风力发电站;从岭上到温家大屋的山路两侧,自发形成一条名曰“唐贤街”的商业街,各种售卖日常百货、服装鞋帽、五金建材、家具家私等店铺,逐一排开。


可以说,现如今的岭上,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调景岭的改变,与卢灿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卢家的资本,几乎融入到岭上的所有业态中去,包括润馨瓷器、岭上地产公司、岭上建筑公司、岭上巴士公司、岭上电站、岭上学校、岭上医院、岭上自来水公司等等。


现在的香江资本界,出现一个还不算太知名的专有名词:岭上资本。


岭上资本的主要股东为岭上管委会、岭上十二老、温家、卢家,虽然卢家在岭上资本中所占据的比例不到百分之十五,却一直是岭上资本的核心。


这家资本公司虽然不大,可是他们却以地头蛇的姿态,死死把握着以调景岭、渔湾村为中心,向外辐射到油塘、将军澳这一大片范围内的各种投资项目,外界针插不进。


这片区域,人口超过十五万,地理面积约二十平方公里,看似不大,但是,永远不要小瞧一片落后区域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蓬勃商机。


以岭上巴士为例。


这家历史不足五年的巴士公司,拥有东九龙半岛到清水湾半岛的八条公交线路,最远抵达西贡半岛,各种巴士一百六十辆,的士牌照八十块,其规模还在快速扩张中。虽然还比不上九龙巴士和港岛巴士,但是,已经和元朗巴士规模大致相当,妥妥的港岛第四大巴士公司。


岭上巴士公司,为调景岭一带提供至少两千个工作岗位,极大缓解岭上人家的工作难题。


另一家用工大户是岭上建筑公司,虽然他们在房屋建设方面还差一些能力,但是,岭上与外界的公路建设,岭上的小型商铺与住宅建设,还是没问题的。现有八个工程队,各种工人超过一千三百人,也是调景岭的用工大户。


改变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就业机会,有就业就有恒定收入,有收入就有消费,有消费就有改变。当岭上资本创造数以千计的工作机会之后,调景岭这片区域的经济发展,自然而然呈现一片蓬勃朝气。


卢灿的再度到来,受到岭上人家的衷心欢迎。


虽然他是来参加润馨瓷器的财务年会,可是以夏天宇、陈宝珊、黎焕东、胡耀明、张国怡、罗玉强等为首的一帮人,依然陪在他身边,与他一起缓步往渔湾村方向走去,大家边走边聊。


夏天宇是岭上地产的总经理;陈宝珊是岭上中学的校董会主席;胡耀明是中电岭上风力发电公司副总经理;张国怡是岭上巴士的总经理;罗玉强是岭上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陈录生是岭上自来水公司总经理。这几位,再加上温家兄弟,构成岭上资本的绝对核心控制圈。


聊天的内容,自然是岭上资本旗下企业的未来发展。


众人沿着景渔路缓步下行,夏天宇夏胡子指着山脚处一片忙碌的工地,笑道,“卢少东家,我和罗总工他们都认为,维景湾畔的二期工程,也可以破土动工,完全不用等一期工程结束。”


夏天宇在入港前是三十七军军需处长,入港后六十年代担任中华救助会华商会的副会长,最早的十八老,后来的十二老之一。其实他的年岁不算太大,今年刚好七十。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