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娘,我想清楚了,以后再也不在秦家闹了,我一定好好的服侍公婆。”
许三娘叹了口气,女儿选择的就由她吧。
陶府的寿宴到了,于书燕穿着母亲缝制的新衣,在铜镜中转了一圈,看着铜镜里的自己,她很满意。
从小院出来,就看到母亲等在外头,母亲的穿着极为得体,是静安姑姑帮着挑选的,凭着于书燕的眼光也能看得出来,静安姑姑费了心思,不管是首饰还是衣饰,都很得体。
母女二人上了马车,静安姑姑在马车上忍不住又唠叨一声,说道:“到时咱们一入府就先去拜见陶老夫人,你们是巴东郡人士,陶老夫人最是高兴了, 咱们今个儿送的礼很合适,是巴东郡的特产,想来咱们不与京城权贵争锋,也没有半丝傲慢,更不会得罪人。”
于书燕静静地听着,她忽然想起秦家,不知她们送了什么礼呢?于书燕颇有些担忧起来。
此时的秦家院,俞氏与史氏打扮得宜的从内院出来,俞氏便吩咐大儿子交那张屏风搬上马车,这可是费了重金买的屏风,打听了,京城里的权贵有不少送这些东西的。
上了马车,俞氏交代另外两个儿媳妇好好呆在家中,别出去乱走,她才能安心的出门。
马车从景衣巷出来,马车中的婆媳二人脸上都有淡淡地笑容,呆会就能看到京城里的权贵了。
秦家马车到了陶府外,外头已经极为热闹,还没有下马车,婆媳二人便已经听到了外头人说话,声音很细软,可还是能听出不少消息,就挨着最近的马车下来的是杜丞相的女眷,杜府主母费氏,费氏可是有诰命在身的,她带着女儿杜洁一同下马车后便与御史中丞家的夫人王氏打了一声招呼。
两人正在寒暄,秦家马车上的婆媳二人下了来了,那王氏在权贵夫人们当中一直左右逢源的,也极为会说话的人,眼下她看到两张生面孔,有些疑惑,问旁边的贵夫人这两人是谁。
那贵夫人专门打听小道消息最是拿手,见是生面孔,于是说道:“许是巴东郡的家乡人,在京城里正好有两家,一家是于府,一家是秦府,大概就是这两府中的人了。”
王氏一听,淡淡一笑,说道:“这两家也来了,不够资格吧。”
那贵夫人答道:“听说是陶老夫人亲点的,还有人说那中书舍人的秦楚当初能留在京城任职,陶大人在皇上面前提点了一下。”
王氏听人不以为意,“不就一个七品小小芝麻官罢了,倒也能参加宴席了,你且去问问,她们到底是哪家的。”
那贵夫人正要巴接王氏,于是听话的上前热情的来到俞氏和史氏身边,问起两人的出处,俞氏看到眼前的贵夫人穿金带银的,想来身份不低,俞氏便温和的接了话,说出自己是秦楚的母亲,是秦府来的。
那贵夫人一听,却是笑得更夸张了,她连说了几声好,也没有了下文,却是退到了王氏的身边回话去了。
俞氏与史氏才下马车就遇上这么一个人,婆媳两人感觉对方有些不怀好意,可是也说不上来,只好先朝陶府走去。
王氏一听果然是芝麻官的母亲,就更看不上眼了,旁边站着的费氏却是说道:“如今京城里,自打皇上重视寒门以来,就有一些古古怪怪的人想结交权贵的心态,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人物。”
“对呢,陶家相请,她还当真敢来啊。”
王氏接了这话,正说着,眼前又来了一辆马车。
于书燕先从马车上下来,随后又上前扶着母亲,两人的穿着很华贵,但也很低调,只是两人那长相实在太像一人了,不正是于将军么?细看下于家的女眷还当真出采,难怪那于将军如此俊郎。
王氏几人正要走呢,看到前头的人言论于将军,她们便朝这边看了过来,看到于家母女,王氏脚步一顿,费氏也停下来了,眼神有些意味不明的盯着于家女眷,为了于英改的案子,费氏没少被丈夫训斥,若不是她娘家身份高,她指不定就要被丈夫打发去别院了。
不就动了于英改,没想转眼将杜府辛苦养的死士全部给祸害了,想到这儿费氏就气得牙痒痒的,他们杜府与于家的梁子可是结大了。
于书燕知道会有不少人盯着她们的,这些盯着她们看的贵夫人,她其实很熟悉,也知道他们是什么性子,只是今个儿是陶老夫人的寿宴,她也不想多话,爱说就说吧,只要不惹她,也没有什么在大不了的。
母女两人进入陶府,有管事正在门口喝哟与登记,前头秦家送了一张画屏,是双面绣,倒也是拿得出手的礼物,而轮到于书燕母女二人,却是抬来了一箱巴东郡的特产。
有权贵夫人一听,皆是掩嘴一笑,还能这么送礼的,这是送的什么礼,就像乡下人入城的感觉。
前头还没有走进去的秦家婆媳听到这些笑声,也不由得朝于书燕看来了眼,于家母女二人却是一脸坦然,不管是站姿走姿,都挑不出错来。
只是令权贵夫人们惊讶的是那管事的一听说是巴东郡的特产,立即叫下人赶紧抬去给老夫人,老夫人必定高兴,今年大寿,京城里请了两位是巴东郡来的同乡人,就可以看出来老夫人这是思乡心切了呢。
那管事收下礼物,又迎着于家母女往另一边走,正好秦家婆媳也是往那边去的,就在前头。
其他的权贵夫人有些疑惑,为何他们两家去的方向不同,那管家只好解释道:“老夫人交代了,若是同乡来了,必先去见见她老人家。”
原本还在讥笑的权贵夫人都不说话了,合着人家将同乡看得很重,这里可是的陶府,他们也不敢造次。
第686章 见陶老夫人
前头秦家婆媳刚才刻意的落下几步,就是想知道他们送的什么礼,在得知送是巴东郡的特产时,俞氏忽然发现她们也可以这么送,既省钱又合主人的心,想不到于氏还是蛮聪明的,就像当年叫她送云母做礼是一样的。
两家人一前一后进入陶老夫的院里,才过垂花门,就听到里头传来笑声,院里的下人很恭敬,各司其职,一看就是的大户人家,便是下人似乎都要斯文的多。
来到堂外廊下,里头的说话声已经传出来了,还有人在笑,似乎说到开心处。
秦家婆媳本要进去,打门帘的婆子见状,上前蹲下,将木屐放于客人的脚边,这是要客人换了鞋进去,在京城里的大户家里都有这习惯,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俞氏和史氏才发现,有些不好意思的换了鞋子,往后头一看,于书燕与母亲却是在旁坐下换了木屐已经身姿端庄的准备要进去了。
俞氏心想着于家人还懂得这规矩呢,而且她发现以前不太带得出门的许氏 ,如今瞧见似乎也有很大的变化,这倒是怪了。
许三娘旁边站着的正是静安姑姑,她在许三娘耳边说道:“大户家里的规矩,下人就不能进去了,我就在外头等着,里头若有要服侍的,各桌几前都会有位下人在暗处,老夫人只需要召个手,下人会意就会过来,也不必声张,若要更衣方便,也不要觉得尴尬。”
许三娘正心头慌着呢,里头传来的笑声中似乎坐了不少人似的,转眼见到这么多的贵夫人,听女儿说还有诰命在身的贵夫人就相当于前朝当官的大人一般,是有俸禄还有权力的。
许三娘听了静安的话,心头安稳一些了,松开静安的手,与女儿一同进去。
果然一跨入堂房,里头坐了不少夫人,就瞧着她们的气质与谈吐,皆不是普通人,一举一动皆是雍容。
平素许三娘被静安逼着学,她不以为,如今看到这些贵夫人后,她心想着回去后要好好的学,不能给儿子女儿丢脸。
嬷嬷上前将两人引入座位中,却正好在陶老夫人之下不远,离得陶老夫人最近的多半都是交好的,或者家世好的,而秦家和于家却再次成了特例。
四人上前向陶老夫人祝寿行礼,陶老夫人看到同乡人很高兴,自打她年纪大了后,就再也不曾回去过了,经不过那样的车马折腾,所以家乡于她也只能想想就算了。
陶老夫人叫四人坐下,于书燕与母亲便大方的一同坐下,看到旁边坐着的秦家婆媳似乎有些不安,她便在下头伸手握紧了俞氏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