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明帝国的崛起> 第五百五十章 张昭的微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五十章 张昭的微笑(1 / 2)

九月十二日清晨,大明朝弘治中兴时代的首辅刘健离开京师,弘治皇帝派内廷大珰萧敬十里长亭相送,恩荣至极。


但不管弘治皇帝如何对刘健加恩、给予荣誉,大明的一个时代终究是落幕了。


第二天,弘治皇帝按照惯例顺序任命为李东阳为首辅。谢迁顺次晋为次辅。


在第三名阁臣还未定时,京中政治巨变的消息已经传递到东北大地之上。此时张昭身在春城。


张昭是将最新的行政区划奏章报上去之后就率部由阿城依次返回春城。阿城(今哈尔滨)虽说土地肥沃、地理环境优越,但并未大开发。


数万大军、民夫、奴隶拥挤在这里自然是白白的浪费粮食。张昭遂率部南归。而被俘虏的虎尔哈三部奴隶优先前往春城搞开发、安置下来。


阿城这里张昭委任一个千户率一团(1400人)的火器军镇守。


而张昭率部南归的背景,除却在阿城徒劳消耗粮草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他有很大的把握由他报上去的行政区划朝廷会通过。而阿城在新的区划中并非重镇。不属于大明优先开发的第一序列。


明亮的光线照在山脚下的大帅行营中,九月中旬春城这里已经有些萧瑟的冬意。


张昭书桌的案头摆着从京师送来的信。他坐在书桌后,慢慢的看着。嘴角的微笑慢慢的扬起来。


他送到京师的那本奏章的作用,他当然是心知肚明。


刘健刘首辅喜欢搞“小政府大社会”的治国方针,希望减少官吏的数量。他是吃过一次亏的。


中国古代的王朝,自秦、西汉以后基本上都是皇权不下乡。地方上的政权先是被世家豪强垄断,自科举兴起后便是被科举世家、缙绅所垄断。


所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治国方略基本是历朝历代以一贯之的方针。


这也没什么对错之分。西方横霸天下五百年的时候,他们也是搞的这种治国方略:不该政府管的事情就不要管,都交给市场去管。


但张昭更喜欢的是增加大明朝廷的权威和权利。


因为,要充分的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所存在的问题。第一,西方这种凭借着自由市场竞争的模式,积累财富靠的是掠夺,然后发展数百年才有的成果。


一个字:慢!


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苏联和我们补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课用了多少年?


第二,西方的自由市场竞争带来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造成极大的社会动荡和财富浪费。


工业化当然是好东西。但是自由、充分的竞争会带来产能过剩。所以就有那种奇观: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进河里去。数一数英国完成工业化之后,在欧洲大地上特别是西欧在一两百年内发生过多少次经济危机?


所以,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在工业化的同时,大明的朝廷要有管控市场的能力。


因而,用张昭的观点来看,将天下划分为十三个布政司和南北两直隶这是不够的。而是要增设官吏充分的调动大明的人力、物力资源,迈向工业化时代。


而增加官吏的数量和刘健刘首辅的治国理念是相悖的。刘首辅拒绝冗官。


所以,张昭这封奏章送进京师,结果可想而知。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