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明帝国的崛起> 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服岳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服岳父(2 / 2)

张昭斟酌着说道:“大人,京中的舆论,你应当知晓。全部都围绕着此事,矛头直接对着我。假设我想要大人缓一段时日上书,你会同意吗?”


王承裕看张昭一眼,神情渐渐的变得坚定,道:“不会。”说着,略带不满的道:“当日你在三原家中对你祖父说:苟(和谐)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废除卫所重新分田的好处,在西北两镇中我看的清清楚楚。这比我在兵科辛苦的清理各地屯田之法好得多。事到临头,你怎么能有退缩之意?”


张昭略感无奈。


大明朝的读书人,确实有“头皮太痒,水太冷”的败类,也有威福自用、不顾国事的阁臣。这洗都洗不白,全是黑材料啊。但是呢,同样也有些追求理想、正义的人!


比如,明朝第一铁汉:杨继盛。比如,济时宰相张居正。


王承裕的反应,在张昭的预料之中,但他其实希望缓一缓。退让他是不会退的。有的人活着,别人就不能好好活。这样的人要扫到历史垃圾堆里去。


但是,斗争也讲策略啊!


他希望先把边贸的事情落实,他手里的权力将会不只是军权这种大杀器。还有其他的东西。而且固原、宁夏两镇废除卫所这过程中真的没问题?不是因为新军卫坐镇西北的原因?还是让时间来说话吧!


张昭委婉的劝道:“大人,非是我畏惧人言。事关数千万人的福祉,以及国策,慎重一点不会有错。我认为最好是再搞两个不同情况的试点看看。譬如京师这里,还有天津卫。”


王承裕微微沉吟。


他热血归热血,但是快四十岁的人,早不是只管提出问题,不看结果的愣头青。最终还是要解决问题,建功立业。


其实,在明朝,在文官集团而言,不兴搞父死子继这一套。那些重臣、阁臣们的儿子,一般都不会在高位上。文官们更看重的是座师、门生体系。


所以,王承裕在父亲王恕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之下,他其实已经把心思转向儒学上。


想想看,快四十岁的从七品兵科给事中能有何作为?最大的概率是给事中九年任满,外放布政使、按察使,或者在朝中升任寺监的部门。致仕前能混一个非实权的侍郎、尚书就算功德圆满。


但是,张昭在西北一顿猛操作,硬生生的让他的仕途起死回生。读书人,谁不想身穿绯袍,辅佐君王,下安黎庶?


“子尚的意思是,京师算是边镇之外的大府,而天津卫靠海,再搞两个试点看看?”


“正是如此。”


王承裕沉默了半响,点头道:“也罢,缓一缓更稳妥些。”他想要做成此事,仅凭着“清平正直”,没有张昭的支持,根本不可能成功。


前年,吏部右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王鏊上边策八条,最后都没有得以落实。涉及到军事,必须要有武将的支持。废除卫所制度,一样如此。


张昭“说服”老丈人,一切如他所料,都在设想中。心情放松,便问道:“大人如今已经面圣交卸差事,不知道新官职可有消息?”


西北试点成功,给国家增加数万在编的户口,这是要叙功的!


王承裕喝口茶,淡淡的笑了笑,很有点装逼感,矜持的道:“听京中好友说,老夫或许将任户科都给事中。”


张昭就笑,举起茶杯恭贺道:“小子为泰山大人贺!”


户科都给事中,正七品。王承裕看似只升了一级,其实不然。这个职位很牛逼!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