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曰:如今天下三分,我司马氏只占其一,孙恩之乱后,桓氏盘踞荆襄,刘氏霸占东海,二人本是相互争斗,相较于徐州。只是风云突变,刘氏借桓氏大宴之时,前往勾连,我司马氏江山岌岌可危。如此家国大业,我辈当放下争斗,一致对外,望伯道三思,若能放下旧日之事,速来我府上一叙,千万千万。支妙音刚回建康,就听说司马尚之被毒杀在司马元显府上,他的心腹也一夜之间纷纷死于非命。从而其兵权也顺理成章的被司马元显全权接手,加之这位皇亲在广陵丹徒等地都有封地,全部利用之后,一时间建康附近驻扎了重兵,足以自保。支妙音没有耽误半分,便入了相府。司马道子此时正在酗酒,见她前来,也并没有半分好气,道:你还知道回来?支妙音道:妙音此次南郡之行,意在探听桓氏虚实。如今既然刘氏逆贼也向其示好,这桓氏便不能留了。司马道子抬眼看了看支妙音,笑着道:既然如此,你有何妙计?支妙音道:欲除去桓氏,必用北府之兵。司马道子点了点头,道:正是这北府之兵,有二心。支妙音道:刘牢之虽然勇猛,只是他有一脉门,此人膝下只有一子,便是他的弱点,若是软禁了他的儿子,便能随意驱使于他。司马道子闻之露出喜色,便接着问:既然如此,他定不会以子做质,以柄授刀。支妙音笑了笑道:如今之计,可以皇命封赐刘牢之为徐州刺史,其之为广陵相,请此二人入京受命谢恩。并借此之时,以太后之命,诏刘敬轩入宫相伴,再下旨让刘牢之起兵,攻打桓氏,如此大事可成。司马道子听完这话,仰天大笑,随即握住了支妙音的纤纤玉手,拍了拍。作者有话要说:你们猜猜支妙音到底站在谁的那边?第61章谢重与老师约法三章,真的做到了。既然是真真正正的二十四孝徒弟,日常起居,茶点用膳,照顾的老师无微不至,距离保持的也叫一个远近适度。陶姜也不便留顾恺之将军太久,以免耽误军机要务,只好让顾将军撤军南郡,想必经此多年,这不肖之徒也会有所长进了。顾恺之对谢重的为人毫不信任,只是徐州战事已然平稳,确实不宜久留。况且当初自己推举陶姜前来桓府供职,若是手握重兵,还与故人在外多时,也难免引起桓玄的猜忌,只好班师回南郡去了。徐州的半壁在刘牢之手中,让陶姜有些心急,因为徐州作为最后一块跳板,能否维持才是重中之重,若是一个闪失,被刘氏夺取,丢掉手中遏抑刘氏的底牌,后果将不堪设想。更加重要的原因,是感觉到身体大不如前,近来又添了夜咳的病症,饭食也用的很少,怕是挨不过多久了。可是,自己的大仇还未报,刚做好的铺垫,如何能轻易放弃,见不到仇人灭族,也难见九泉之下的爱人。夏日刚刚过去,陶姜便加了两层里衣,仍然难以抵挡秋风的萧瑟,他有点想念宫中的那湾汤泉。可是多年之后,不知那汤泉宫是否荒废,一起泡泉之人,也早就化作青烟。他突然忆起与相龙两人在汤泉宫中戏水的情景,想起那时的爱人,多么的豪情,多么的耀眼。回忆起两人,曾打定主意要铲除桓氏,恢复司马氏江山,再封相龙个定光大将军的头衔。越是美丽的记忆,越是会化作利刃刺着他,陶姜仿佛万箭穿心,咳嗽的昏天暗地,不知不觉间竟然晕厥过去了。恍惚间像是回到了汤泉宫中,雾气缭绕,不辨东西,相龙将他搂在怀中,低吻着他的额头,眉梢,又拔下了他的发簪,顺抚着他的发丝,将他整个身体抱了起来,缓缓的走向池中。他很想开口喊出相龙的名字,抚上爱人的脸颊,只是身体沉重,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任由抱着自己的人,将他的衣衫解去,放到了温热的泉水里。陶姜心中既喜悦又哀痛,再遇爱人,想一述衷肠是喜悦,深知这只是梦境,眼前之人之事皆虚幻是哀痛。仿佛有泪顺着眼角滴了下来,被搂住他的人发现,便轻轻的吻去了。潺潺的水声,暖暖的热气,轻轻的爱抚。陶姜醒来之时,感受到多少年来,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温暖,还未完全睁开双眼,便有适口的淡酒被喂到了口中,一时间四肢百骸,都苏醒过来。原来自己坐在一只巨大的木桶中,四周生着暖炉,有人正将稍有些烫的水,加入桶内,以保证水温始终足够温暖。加完水后,那人便用柔软的方巾,擦拭着他的脖颈胸口,那触感更像是按揉,或者救护起一个冻僵的人。谢重见人已经醒了,便轻轻的唤道:老师,水温可还好?陶姜朦胧间不辨其人,听到这声音,才从旧日的恍惚中清醒过来,失望的点点头,他不知道刚才所有的一切究竟是梦境,还是眼前之人又做了那些逾矩的事情。只是此时此刻,谢重的一举一动,都甚为小心,分寸拿捏的十分仔细,没有半点越轨,让他一时之间无法分辨。陶姜悠悠的叹了口气。谢重道:老师可还要喝点水?陶姜确实觉得有些口渴,便又微微点了点头。谢重端来茶盏,这次是清茶,略略有些烫口,可是这个时候喝,却刚刚好。谢重道:老师近来身子虚弱,徒儿便命人造了这间简易的浴室,木桶虽小,只是可解一时之急。徒儿已经命人在东阳正北寻得了一弯泉水,此泉天然之态便可熟蛋,修建一汤泉正好。陶姜道:你有心了,只是如今徐州未定,我无意在外修养。谢重道:老师的身体重于一切,老师的心愿由徒儿助您完成,您只要好好将养,看着桓氏灭亡。陶姜道:我本想借刘牢之之手斩杀桓氏,可是如今朝廷对其过于忌惮,全然不给任何机会,这样终究会逼迫此人与桓氏联手,共同颠覆司马氏大权。谢重道:既然如此,倒是印证了谢珝的卦相,桓氏确有九五之命,不过,谋朝篡位,定是有天下人讨伐,等到这个时刻,便是老师大仇得报之际。陶姜道:谢珝才是这其中最大的变数,他的态度摇摆不定,不是长久之计。谢重道:既然如此,老师有何办法能够让他定下心智么?陶姜道:如今之计,只能破釜沉舟,以退为进。待我修书一封,送去刘牢之处,表明我们同意让出徐州其余地盘,换取他的联盟桓氏,邀他共同颠覆朝廷。谢重道:如此一来,桓氏刘氏就变会联合,而谢珝定然定然会与桓氏反目。陶姜道:谢珝深知桓氏夺取天下后会立即斩杀刘氏,所以他不会阻拦,只会坚定决心,推进此事。只是,思虑的再好,尚欠缺一个好的时机。谢重道:时机不难,因为一月之后便是谢珝的生辰了,想必各州府县大小官员,不会错过这个盛大的日子,都急着向桓氏表白真心,如果刘牢之肯前去南郡的话陶姜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道:那么此事便指日可待了。谢重点点头,道:既然这样,老师便抓紧修书吧。陶姜道:这浴汤也有些凉了,扶我起来罢。谢重取来一条长的绦巾,将站起身的陶姜整个包了进去,又拿了轻而厚的棉褥裹在外面,这套动作清楚连贯,全然没有让一丝凉意沾到老师身上。出了这浴房,外殿是个生着四个角炉的暖室,暖室的北侧放置着一条春榻,高床软枕,看上去就甚为舒适。谢重扶着陶姜躺了上去,又取来厚绒被给他盖上,这才放下心来。陶姜在绒被中,将湿了的厚巾取下,递出被外,才发现自己全身竟然未着片缕,他不禁又想到刚才的梦境,便有些惊心,怕自己臆梦之时,做了逾矩的行为,便偷偷打量谢重。谢重倒是没有在意他的表情,只是取过来另一条方巾,慢慢的帮他擦拭发丝上的水,又用梳子小心的为他梳理着。动作之轻,如春风拂面,动作之柔,如蜻蜓点水。一番舒展,从潮湿的暖意,又投入这干燥的暖意中。头上点点的轻抚,像是催眠的最佳良药,须臾之中,陶姜便又沉沉的睡去了,只是这一睡,便没有了任何知觉。谢重见淡酒的致幻之药起了效用,轻轻的唤老师,喊了几声,见他还是毫无反应,便坐到了榻边,抚上了他的脸颊,悠悠的道:老师睡意足啊,只是不知这春梦中会梦到谁呢?如若不是我的话,我也会心甘的,毕竟今日能爱抚老师的人,只有我。言毕,一手抚上陶姜的额头,一手轻轻捏开他的下巴,低头深深的吻了下去。陶姜的梦中确实没有他人,此梦甚美甚甜,因为爱人出现在眼前,是多么的令人期待,而与之共赴巫山,又是怎样的美妙柔情。多年以来,仇恨日日压抑着他,每每想起相龙,都是他满身疮痍的最后一面,不是回忆中痛苦难捱,就是从噩梦中惊醒。可是今日不知为何,却梦到他们不曾做过的一些羞赧之事。梦里的相龙,很温柔,从背后紧紧的拥抱着他,爱抚着他,与他低低的耳语,诉说着多年不见的衷肠,轻柔的吻落在何处,便会留下一许暖流,久久不能消散。可是不知为何,当一切云雨过后,他疲惫的无以复加之时,却仿佛听到耳边有一低吼,像是在叫老师。刘牢之收到陶姜的来信,有些顾虑,毕竟徐州易得,天下难求,自己虽有野心,却从未想过改朝换代,江山易主。可是作为这天下最利之剑,他倒是当之无愧。事到如今帮谁覆灭谁,确实是个该商讨的问题。不过陶姜的信中有一件事,也让他感同身受,那便是,如今朝中局势已然紧张,东海逆贼在逃一日,司马道子便会疑心自己一日。况且自己身份低微,若是以现在朝中局势,强行延伸势力入建康,也会被天下文人权臣所不齿,不如推翻旧制,做新皇权的股肱之臣,受万人敬仰来的痛快。既然有这样的打算,他便找来儿子商讨联合南郡之事。刘敬宣对父亲的打算十分赞许,只是他对未来之事仍有双重准备。想了想便道:听闻再过一月便是桓玄跟前第一大红人,当初六|四阁之主谢珝的生辰,到时候上门拜贺之人定当堆山填海,不如借此机会,探听桓氏口风。见父亲点头应允,又道:如此也可借此机会,看看朝廷对桓氏与我联合是什么态度,如若朝廷此时有缓和关系的动作,或是覆灭桓氏的打算,咱们便可坐观渔利,看他两家争斗也好。刘牢之对幼子的深谋远虑甚是满意,因为此事一出,两方势力必然互相争取自己,于是不仅徐州会稳稳的落入自己的口袋,还会有更大的权利在等着自己争取。作者有话要说:有果必有因,小伙伴们有没有想到,拆散人家小两口的,是这对儿没羞没臊的师徒啊?第62章谢珝带兵来到新安与陶姜师徒二人汇合,一路上并没有快马加鞭,只是走走停停,乐的相护的军士们借机也能赏玩风景,只是这位主帅,但凡安营扎寨,就再不见人出帐。许久没有见到陶姜,见他虽然又消瘦了,却神采奕奕,心中生出些疑惑,却没有出口询问,因为谢重那志得意满的神情,好似透露了什么不堪入耳的消息。不过此时,他已经无心讨论别人的事情,因为他的仇人,正一步步的向自己示威,这么久以来,那人过的未免太舒服了罢!陶姜和谢重一起出来迎接这位重要的客人。陶姜倒是神色淡淡,谢重却显得十分热络,还口口声声,自己的至亲也就只有彼此了,要携手并肩云云。只是这些话别说是如今,即使是孩童时的谢珝,怕听来也是冷水泼顽石,不留任何痕迹。安顿好谢珝一行人,谢重便拉过老师来,问道:谢珝的神色看起来似乎很平常,没有什么异端啊,老师以为如何?陶姜道:此人一向深藏不露,不过既然他赶来这里,便是打定主意要痛下杀手了,不必担心。谢重道:可是他并没有带兵马前来,就这么胸有成竹么?陶姜道:你以为桓玄会让他只身犯险么?不派大军跟随,是怕他一路上有情绪无法纾解,不便于急忙行军。过不了不久,顾将军的部队便会跟上。谢重听到顾恺之名字时,略有惊异之色,只是忙忙的收起了,便道:老师说的是,看来顾卿就快回兵了。陶姜道:顾将军应该不会留太久,便要前往京口一带,作为先头部队,谢珝应该是这样安排的。谢重闻言,又稍稍放下心来,眉头也跟着舒展了一二,笑着道:天下人的心思,都逃不过老师的慧眼。陶姜道:如今我们要时时提防朝中再生事端,司马道子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刘牢之与我们联手,定是要有动作的,你近日里多派探子去建康打听消息。谢重深深施礼,道:谨遵师命。果然不出陶姜的预料,三日后,便从建康传来消息,司马元显在家中毒杀了司马尚之,并迅速清缴了他的余党,甚至连其封地都一并收归了朝廷。此事一出,甚为蹊跷,却看不出司马道子父子的真实意图。司马尚之虽然盘踞丹徒广陵有些时日,一直与朝廷相抗衡,只是两方交手一向蜻蜓点水,从来不会真刀真枪的斩草除根,此事又是为何?在外围有刘牢之和桓氏的威胁之时,反而先砍去了最容易支持自己的臂膀,连料事如神的陶姜都难以判断这一招究竟意在何为。陶姜本想出面找谢珝商量一二,又觉得他此时怕是已经明白,刘牢之会突然造访,乃是自己做了手脚,故而只能让谢重前去探探口风。谢珝知道谢重前来书房拜会的意图,便命小童研磨,自己坐到案前写道:朝廷此举确实可疑,只是一招过后,必有后手,你我可静观其变。谢重道:事关重大,可否先行卜上一卦,看看吉凶?谢珝心中想到桓玄常常劝他莫要再为了这些有的没的,探寻天机,受损自身,便有些惆怅,便写道:时机未到。谢重皱了皱眉,道:这不是你的做派啊,以往你都要提前预知结果才肯出手,如今怎么了?竟甘心让他人取得先机么?谢珝不知为何,心中生出些烦躁,便没有再写,抬手示意小童送客。谢重见他此次回来,甚为怪异,又不肯多说,只好悻悻然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