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战国大司马>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5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57(1 / 1)

d静地劝道,不过倒不是很在意赵章的这番话被蒙仲听到,毕竟从方才的对话中,他逐渐发现蒙仲的想法很成熟,似这般知晓利害的人,自然不会随意透露赵章的话。“田大夫,不知公子口中的「吴娃」所指何人”蒙仲好奇问道。“你乃惠大夫义弟,若不嫌弃,唤我一声阿兄即可。”田不禋笑着捋了捋他两撇小胡须,旋即低声解释道:“吴娃,即赵何的生母。”经过田不禋的解释,蒙仲这才得知,原来公子章乃是赵主父册立为后的韩王宗女「韩氏」所生,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当时赵韩两国仍在亲密期,韩氏剩下公子章后,赵主父立刻将韩氏立为王后,而公子章,则成为赵国的太子。然而,直到赵主父得到新的宠妃「吴娃」,这一切都改变了。吴娃此女,乃赵臣吴广的长女,据说有一日赵主父游大陵的时候,梦到有一名美丽的少女鼓琴而歌,对此女极为留恋。后来,赵主父将这件事以及梦中女子的容貌告诉了他的臣子们,赵臣吴广一听,感觉赵主父所形容的女子酷似自己的女儿,便将女儿「孟姚」献给赵主父「孟」指长女,姚即指吴广出身姚姓吴氏。至于孟姚又为何称「吴娃」,只是因为赵主父宠爱此女,用娃这个字来形容此女的美丽。后来数年后,吴娃生下了赵何,她仗着赵主父的宠爱,多番在背后说韩后与太子赵章的坏话,几番下来,赵主父便对韩后与太子赵章心生不悦,于是废王后韩氏与太子赵章,立吴娃为后,立赵何为太子事后赵韩两国的关系恶化,韩国再次回到了魏、齐的阵营。大概是三年前,吴娃过世,她在临终前恳求赵主父将王位传给她的儿子赵何,使她能在生命终结之前看到儿子继承赵国。赵主父宠爱吴娃,便同意了她的恳求,在自己身体仍然健朗的情况下,就将王位传给了赵何。所以说,赵何的太子之位与王位,都是他母亲吴娃为他争取到的。而公子赵章,则是在没有犯下任何过世的情况下,就失去了太子之位,甚至是失去了继承国君位置的机会。第080章 辛秘想不到这其中竟然还有这样的辛秘。在听罢了公子章与田不禋的讲述后,纵使是蒙仲亦不知该说什么。他终于明白方才公子赵章对赵何之母吴娃为何会那般怨恨,而事实上,的确也值得怨恨。毕竟吴娃仗着赵主父对她的宠爱,非但夺走了韩氏的王后之位,也夺走了赵章的太子之位。倘若公子赵章昏昧而没有才能,这还则罢了,偏偏赵章酷似赵主父,是一位颇为勇武的继承人,只是因为后宫女人的挑唆,而使他从炽手可热的太子,一下子就沦落为无人问津的废太子,纵使是蒙仲,亦忍不住为他感到不值。三人聊了很久,直到公子赵章因为此事愤懑而喝得大醉,蒙仲这才告辞离去,返回城内的王宫。待等他回到王宫时,赵主父已经酒醒,见他归来,便笑着问他:“小子,身为我的近卫,岂能擅离职守呢你到哪去了”看着赵主父那模样,蒙仲便猜到他很有可能已经得知了究竟,索性就如实说道:“小子方才去拜访了公子章与田不禋田大夫此番前来赵国时,义兄惠盎曾给予了一封书信,让我带着它拜访田大夫。”“哦”可能是没想到蒙仲如此诚实,赵主父眼眸中闪过几丝惊讶与赞许。他在思忖了一下后,笑着说道:“你乃庄子弟子,惠盎义弟,想来阿章与田不禋,定会将你视为亲支近派他二人,可曾向你说过我的坏话呀”“赵主父为何觉得公子章与田大夫会说您的坏话呢”蒙仲当然知道赵主父这是在套他的话,闻言平静地反问道。赵主父闻言沉默了许久,旋即长叹一口气说道:“韩氏、赵章mǔ_zǐ ,我亏欠他们过多,赵章恨我,也是理所当然的”蒙仲想了想,还是没有插嘴。见此,赵主父抬头看了一眼蒙仲,点点头说道:“看来,你已经得知了一些辛秘。”蒙仲当然不会愚蠢地否认,拱手说道:“小子会守口如瓶。”“不必。”赵主父摇了摇头,旋即站起身来走向窗口,口中淡淡说道:“当年我废王后、废太子时,国内大臣皆出言反对,当时肥义也曾对我言,「王后太子皆无失德,不可轻言废之」,是我一意孤行,最终还是废了韩氏,废了赵章,册立吴娃为后,赵何为太子”说着,他回头询问蒙仲道:“蒙仲,你说,我做错了么”蒙仲沉思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肥义大人说得对,您不应该轻易废后、废太子,这会引起国家的动荡。”听到蒙仲的直言,赵主父没有丝毫怒色,反而感叹道:“是啊,废了韩氏后不久,韩王便派使者前来谴责我,不久之后,赵韩两国的邦交破裂,韩国再一次与魏国结盟只是因为对一名女子的宠爱,使我赵国失去了一个盟国。”蒙仲颇有些意外地看着赵主父,因为他发现,当赵主父提及这件事时,语气很平静,仿佛是在讲述他人的往事。难道蒙仲心下暗暗猜测。此时,赵主父转头看向蒙仲,笑着说道:“我记得,初见那日,蒙虎那小子曾低声嘀咕,好奇寡人为何在身体健朗的时候,就将王位传给了赵何如今你明白了吧”见赵主父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蒙仲思忖了一下,点点头说道:“是赵主父为了完成王后吴氏临终的遗愿”“这只是其中之一。”赵主父摇了摇头,旋即对蒙仲说道:“至于其二,当时正是我赵国第四次讨伐中山国”根据赵主父的讲述,当时赵国正值第四次攻伐中山国,当时赵军攻入中山国的国都灵寿,逼得中山王逃亡齐国,以至于中山国群龙无首,一片混战。值此情况,赵主父便心生了一口气吞并中山国的想法,但考虑到此举或将激怒齐国,使赵国与齐国爆发战争。由于这次讨伐中山国,赵国亦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因此就连赵主父亦没有多少把握能抵挡住齐国的进攻,因此他同意了吴娃的恳求,将国君之位传给了太子赵何。从此,赵国“军政分离”,由新君赵何、国相肥义坐镇邯郸,负责治理国家;而赵主父,则自称主父、坐镇信都,厉兵秣马统帅jūn_duì ,专心于吞并中山国,以及面对来自齐国的威胁。这个改制,初期成果很大,摆脱了国事、终于能专心于征战的赵主父,在次年一口气就攻陷了中山国几乎全境,甚至于,就连齐国也不敢面对如此的赵国,派来使者说项,希望赵国保留中山国想来这是齐国最后的底线。考虑到赵国暂时没有能力彻底吞并整个中山,又考虑到齐国的底线,赵主父最后同意了,允许中山国依旧存在,并且扶持了一名叫做「尚」的中山王子嗣作为傀儡。于是赵国与齐国的战争,最终并没有打起来。“当时我想,赵何尚年幼,可由肥义辅佐,尽早参与处理国事,分担我的辛苦,而我则能专心致志为我赵国开辟疆土”赵主父解释着他当年决定传位于赵何的想法。原来如此。蒙仲闻言恍然大悟。然而有件事,赵主父却没有告诉蒙仲,那就是他后悔了。是的,后悔于册立赵何为太子,后悔于将王位传给赵何。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对韩氏、赵章mǔ_zǐ 的愧疚。其二,赵章渐渐长大后,愈发地健壮而勇武,无论是容貌、神态还是性格,都酷似赵主父年轻的时候,反观新君赵何,却长得瘦弱,性格也懦弱。于是,赵主父再次渐渐喜爱赵章,而不喜爱次子赵何。至于第三点,那就是国内臣子的立场。在曾几何时,赵国是完完全全围绕着赵雍的,国内所有贵族、臣子皆听命于赵雍,但当新君继位后,赵雍变成了赵主父,国人对这位赵主父的忠诚,或者拥护力就渐渐削弱了很大一部分人开始围绕新君赵何。包括赵主父最信任的国相肥义。倘若此时赵雍已经年迈,不复当年的雄心壮志,那还则罢了,可偏偏这位赵主父还身强力壮,甚至心中还有使赵国称霸中原的雄心壮志,在这种情况下,他如何能接受自己逐渐失去权柄呢比如前一阵子在沙丘行宫时,当赵将许钧在谈及蒙仲等人时则下意识地说道:“尤其是您看重的蒙仲,他的年纪与君上相仿,日后说不定会成为辅佐君上的重臣。”这岂非就是赵主父正逐渐失去权柄的例子么虽然赵主父当时笑眯眯地毫无表示,但心中却很不是滋味。两日后,赵主父带着蒙仲等人巡游中山国的全境,每到一地,便叫人将榜文立于城内,宣布这片土地日后归赵国所有,而城池内外的中山国人,则至此成为赵人。就跟宋国攻伐滕国时一样,赵国攻伐中山国,其实也让许多中山国人视赵人为仇寇,但两者有区别的是,赵国是“出师有名”,并且,赵国为了安抚中山国的国人,推出了不少有利于中山狄人的政策,比如田邑免税方面的优厚待遇。再加上赵国的国相肥义本身就是出自白狄,与中山的狄人是同一个祖宗,因此,结合这种种,中山狄人对赵国的反抗日渐消退。期间,亲眼目睹赵国安抚中山国人的蒙仲,将这件事记载了三封竹简上,分别托人送给庄子、孟子以及他义兄惠盎手中。大约四个月后,他才陆陆续续地收到了庄子、孟子以及他义兄惠盎的回信。庄子的回信最言简意赅,只有一句话:此即「内圣外王」之道而孟子的回信则字数较多,他表示,赵国的举措,即「对外施行王道、对内施行仁政」,这即是能使国家变得强盛的方法。总结来说,庄子与孟子对赵国攻伐中山、以及安抚中山国人的评价,十分接近,以至于蒙仲很好奇这两位圣贤是不是私下交流过。还别说,当蒙仲不在宋国的这段时间,庄子与孟子还真没少交流,他二人借助书信往来,相互喷地不亦说乎,以至于宋国的景亳,以及邹国,专门给这两位增派了送信的驿卒,便于这两位“交流学术”。至于义兄惠盎的回信,他则表示蒙仲的这封信来得很及时,并且他已借赵国的举措,说服宋王偃对滕国如今应该称作滕邑施行仁政,无分宋人与滕人,皆一视同仁。值得一提的是,在蒙仲跟随赵主父巡游中山国的期间,他亦结识一名愿意加入赵国、成为赵人的中山国人。与其他祖辈出身戎狄的中山国人不同,这位与蒙仲年纪相仿的少年,其祖上据说乃是魏国的将领「乐羊」。唔,这名少年,就叫做「乐毅」。第081章 中山乐氏与乐毅的相识,是在随同赵主父巡游灵寿的时候。灵寿是旧日中山国的国都,是故当赵国攻灭中山后,赵主父设灵寿县,准备将这座城池作为中山境的治所。而这样做的前提,即必须得到当地人的拥护支持。因此,赵主父亲自出面安抚了灵寿人,许下种种优厚待遇,说白了无非就是重新分配利益,将原先属于中山国贵族的那些田地与财富,分给中山国人,借此得到中山国人的支持,化解中山国人与赵人的矛盾。而就在赵国的官吏重新整理灵寿的户籍时,乐毅一家亦在其中,这名年纪与蒙仲等人相仿的少年,将自己的名字籍贯登记在赵国“灵寿县”的户籍上,由于他是「子姓乐氏」出身,因此让乐进、乐续等人颇感惊诧,因为他们兄弟俩也是「子姓乐氏」出身。要知道,子姓出自殷商,但凡是子姓,十有八九都是殷商后裔,比如蒙仲、蒙虎、蒙遂,他们是「子姓蒙氏」,除他们以外,武婴是「子姓武氏」,向缭是「子姓向氏」,等等等等。在彼此相互通了姓名后,乐毅与蒙仲等人很快就熟悉了,毕竟彼此祖上同出一支。“你乃子姓之后,怎么会在中山国呢”蒙虎吃惊地问道。要知道,宋国与中山国之间非但隔着最起码千里之遥,更要紧的是,中山国乃是狄族后裔建立的国家,很难想象宋国的子姓子弟,居然会跑到中山国定居。而对此,乐毅也不清楚,于是便邀请蒙仲等人来到他们乐氏一族所居住的乡村,询问族内的老人。乐毅所在的中山乐氏一族,也跟蒙仲、乐进等人的乡邑差不多,也是同姓同氏的族人居住在一起,互望互助,不过规模远远不如宋国景亳一带的乐氏,整个村子大概也只有十来户族人。在乐毅的带领下,蒙仲等人拜见了中山乐氏的族长乐路,一位已年高六旬的老者。这位老者保管着中山乐氏的族谱,他向蒙仲、乐毅等人介绍了他们中山乐氏一族的由来即魏国将领「乐羊」的后裔。据乐路所言,其祖上乐羊的先人,大概是在宋国「泓水之战」战败于楚国后,为了逃避兵祸与战争,而从宋国北迁到晋国,在几经周转后,最终于「安邑」定居姑且就称作「安邑乐氏」。待等到三家分晋后,「魏文侯魏斯」将安邑定为魏国的国都,至此,安邑乐氏便成为了魏人。说起赵国与中山国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