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厮杀中保持中立,因此他得到了罕氏一族罕虎的信任,成为了郑国的国相。在这种情况下,子产施行改革,由于他自身是公卿一势的代表,因此他所主张的,自然是维护公室利益,限制贵族非公室家族的特权。而邓析因为是非公室家族的贵族出身,代表的是贵族即士大夫、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他主张维护贵族,通俗地说即不效法先王、不肯定礼义,也不接受当时国君的命令。这样的主张,自然无法得到郑公与七穆的支持。于是邓析便聚众讲学,向国民传授刑法知识与诉讼的方法,并帮人诉讼s:最早的讼师,即后世熟知的律师。关于邓析帮人诉讼,还有一个典故。曾经洧河发大水,郑国有一个富人被大水冲走淹死了。后来有人打捞起富人的尸体,富人的家人得知后,就去赎买尸体,但对方要价很高。于是,富人的家属就来找邓析,请他出主意。邓析对富人家属说:你安心回家去吧,那些人只能将尸体卖你的,别人是不会买的。于是富人家属就不再去找得尸者买尸体了。得尸体的人着急了,也来请邓析出主意。邓析又对他说:你放心,富人家属除了向你买,再无别处可以买回尸体了。这则典故,形象地表述了邓析的一个重要思想“两可说”。在正统观点看来,这是一种“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的诡辩论,简单地说,就是模棱两可、混淆是非的理论。但就「买尸」这则典故来将,邓析他对“得尸者”与“赎尸者”所讲述的话,实际上都是正确的,作为中立者,他没有立场,也没有理由为其中任何一方说话。所以说,「两可说」并非诡辩,其实是一种朴素的辩证观念。而除了帮人诉讼外,邓析亦自己编了一部刑书,载于竹简上,后人称为「竹刑」。后来,执政郑国的权臣「郑驷歂」即驷氏子弟,他叫人杀掉邓析,但却取用了邓析所著这部竹刑作为郑国的新法。再说惠子。惠子,即庄子的挚友惠施,与邓析不同的是,惠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成为了魏国的国相,是「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者与支持者。他最大的成就,即让魏国与齐国“互尊为王”,结成联盟,然后又将另外一个强国楚国亦拉到这个联盟中,结成「齐楚魏」三国联盟,共同对抗秦国。而私底下呢,惠子又让魏惠王暗中派遣贿赂「公孙衍」即后来继惠子之后,「合纵抗秦」的第二代领袖人物。公孙衍亦是魏人,在秦惠君五年时,被秦国任命为「大良造」,且积极谋划攻打魏国。秦惠君,即是杀掉商鞅的秦君。s:秦惠文君,即秦惠文王嬴驷,当时秦国他还未称王,是故称秦君。在收到魏国的贿赂后,公孙衍便劝秦王改变攻打目标,趁着秦魏修好之际,攻伐秦国西边的游牧民族。然而此时,鬼谷子门徒张仪来到了秦国,他指出,魏国有称霸的根基,如果让魏国缓过气来攻打秦国,到时候秦国的处境就会很艰难。秦惠君如梦初醒,便驱逐了公孙衍,启用张仪为客卿。公孙衍因此深恨张仪,离开秦国后,便来到魏国,支持惠子「合纵抗秦」。值得一提的是,张仪也是魏人。s:魏国真的是人才输出大国。秦惠君十四年,张仪拥戴前者正式称王,更改年号为秦惠王元年。秦惠王三年时,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被秦国派往魏国担任国相,希望魏国能成为中原第一个向秦国屈服的国家。正是在这段时期,惠子失去了相位,先赴楚国,随后回到宋国,而公孙衍则成为「合纵抗秦」的魏方第二代领袖人物。且在后来,公孙衍在齐、韩、燕、赵、楚五国的支持下,赶走张仪,成为魏国的国相,并继续「合纵抗秦」。这即是惠子、公孙衍、张仪三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而颇为有趣的是,在「合纵连横」期间,纵横家是这场博弈的主角,比如苏秦、张仪、公孙衍,而惠子,虽然他主张合纵抗秦,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位名家鼻祖。而这,也正是庄子对惠子很不满、觉得他“犹有未树”的地方你惠施就应该老老实实去研究你的名学,混在诸国间的博弈中做什么平心而论,惠子其实是一位学者,一位辩者,他在魏国执政期间,虽然对国家不能说没有裨益,但终归不如公孙衍、张仪等人那般耀眼。对于惠子的才学,庄子亦是认可的,甚至于还在天下篇中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这即「学富五车」典故的由来。而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惠子有才学,但却因为种种俗事俗物而耽误了在其名学中的成就,所以庄子才要骂惠子这大概就是“爱之深、恨之切”吧。作为被誉为名家鼻祖的惠子,其主要思想有「合同异论」与「坚白论」。s:有书友指出「坚白论」是公孙龙提出来的,实际上不是的,公孙龙只是延续了惠子的思想,并且,他割裂了惠子的「坚白论」理论,是「离坚白派」,属于狭义的诡辩范畴。顺便说一句,「白马非马」的理论,其实也不是公孙龙首创,而是出自稷下学宫的「倪说」,即韩非子所载的「儿说」。而在「合同异论」中,认为世上的万物,虽然有小的差别,但本质都是相同的,基于这一点,他劝世人「泛爱万物」,莫分彼此。听上去似乎跟墨家的思想有点相同但事实上,墨家思想的最大对手,就是惠子。比如墨子曰:厚,有所大。顾名思义,即是一件事物只有有了“厚度”,才能有体积。但惠子则反驳道: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他认为,认为物质的粒子不累积成厚度,就没有体积,但是物质粒子所构成平面的面积,是可以无限大的。墨子又曰: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即认为个别区域的前方不容一线之地,这就是“有穷”;与此相反,空间无边无际,这是“无穷”。惠子又反驳道:南方无穷而有穷。他表示人站在北方北方极点时,所有方向都是南方,所以是“无穷”;可若是站在南方南方极点时,所有方向都是北方,南方的“实”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是“有穷”。墨子又曰:平,同高也。惠子又反驳道:天与地卑接近,山与泽平。意思是说,在从极高处俯视,天跟地是接近的,山与湖泊是平的,表示观测的人所在位置不同,他看到的高低是不同的。毫不夸张地说,在辩论这方面,当时惠子堪称辩遍天下无敌手,无数慕名而来的学者、辩者,都无法难倒惠子。然而似这般雄辩的惠子,他偏偏就无法辩过庄子。最著名的,莫过于「濠梁之辩」,即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一座桥上散步时的辩论。当时庄子看着水里的儵鱼说道: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道:你又不是鱼,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s:「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就来自于此。庄子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完全正确的。庄子笑道:请你回归最开始的问题,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这即是战国首屈一指的两位辩者之间的对话。第023章 教导庄子希望用名家的思想来淡化儒家思想对他弟子蒙仲的影响,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名家思想是研究万事万物「同异」、「名实」以及相应关联的学论,与道家思想非常契合。其二,惠子是庄子的挚友,如果说传授给弟子什么学论是庄子所不排斥的,那么除了道家思想外,就只有名家。其余的,儒家、法家、兵家,甚至是墨家,庄子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不满意的地方。其三,庄子始终认为惠子“犹有未树”,认为惠子提出的那些理论,还只是很粗糙、很不成熟的思想对此庄子曾说过「名,物之粗也」这样的话,希望惠子更深入地研究世上万物的内在联系,而不是拘泥于表象,但遗憾的是,惠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作为魏相治理国家以及组织「连横抗秦」,以至于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做深入的研究。这让庄子感到很不渝。本着循序渐进的想法,庄子先教授蒙仲与诸弟子的,乃是惠子的坚白论。坚白论这篇论著的核心,即针对一块坚白石而产生的理论想法。这块坚白石,它同时拥有「坚」、「白」、「石」三个不同的概念。其中,「白」与「石」是人可以眼睛观测到的。但「坚」,却是需要人的手去触摸到才能感觉出来。因此,当人只用眼睛去观测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是「白石」;而在闭上眼睛用手去触摸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坚石」。只有当既用眼睛去看、也用手去触摸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才是「坚白石」。然而,这三者的「名名称」是不同的,能够说这三者其实是不同的物体么惠子的思想,即是研究物的“名”与“实”,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s:公孙龙的「离坚白」论,就是割裂了惠子的坚白论思想,诡称「白石」与「坚石」是不同的物体,哪怕它们事实上同时出现在一件物品上。总的来说,惠子的「坚白论」还是比较简单朴实的。相比之下,他提出的「合同异论」,那涉及的就广泛的多了。惠子认为世上事物本身就有「同一」与「差别」的相对性。他曾说过:「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拿马来喻,凡是属于马这一类动物都包括在内,这就是「大同」;而其中黑马、白马、大马、小马等等又有差别,这就叫「小同」。由此他得出了“万物毕同”的结论,这样就把相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事物都抽象地统一起来。说到「合同异论」,就不能不提惠子的遍为万物说,这是合同异论著的基础。据说当时在惠施与诸辩才于树底下高谈阔论时,有一名叫做「黄缭」的辩者曾提出一个问题,询问惠施「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假思索予以解答,且事后将这段回答记录下来,即遍为万物说。事后惠施将这篇论著派人送往挚友庄子手中,美其名曰求斧正,实际无非就是向向庄子炫耀一下。谁让惠施这位“辩遍天下无敌手”的辩者,却始终在庄子面前屡屡吃瘪,几乎没有取胜的时候呢庄子在收到惠施的遍为万物说后,去除糟粕,将惠子的十个命题保留了下来,即历物十事,记载于庄子所著的天下篇。历物十事包括:其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到极点的东西已无外围可言,称之为大一;小到极点的东西已无所包容,称之为小一。其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其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其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太阳刚刚正中就同时开始偏斜,各种物类刚刚产生就同时意味着已走向死亡。其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其六:南方无穷而有穷。其七:今日适越而昔来。今天到越国去又可以说成是昨天来到了越国。其八:连环可解也。连环本不可解但又可说是无时无刻不在销解。其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我知道天下的中心部位,可以说是在燕国的北边也可说是在越国的南方。其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广泛地爱护各种物类,因为天地间本来就是没有区别的整体。名家的「名」,就是指概念。比如说「正午」,它就是一个概念,当人报辰人喊出“正午了”这话时,其实就已经是下午了。而接生婆喊出“孩子出生了”的时候,这个婴儿其实已经在死亡了。相比较晦深的道家思想,名家的学论让庄子的弟子们感觉有趣,因为名家有许多有意思的辩论命题。于是在庄子当日授业之后,诸子仍感觉意犹未尽,便在院内相互讨论,讨论名家提出的这些有趣的命题。而让庄子颇感惊讶的是,他的弟子蒙仲似乎真的能理解惠子的历物十事的十个命题。世上果然有如此聪慧之人么纵使是庄子,心中亦忍不住暗暗咋舌道。而在旁的乐进甚至惊呼道:“阿仲,莫非你的才智竟在惠子之上么”庄子闻言皱了皱眉,不过却并未表露,只是静静看着蒙仲,看看后者将如何回答。而此时蒙仲便笑着说道:“昔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