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喜欢虎文的人很害怕出现政治变故导致被调离。在大家印象中,把能做事又得罪人的好官调离就是常态,随处可见。
至于被影响了利益,不喜欢虎文的一群人则幸灾乐祸的围观。
尽管说局座有了铜矿,但短期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利益不够大。殊不知,朱勔虽然是走私佬,但他银矿量也不小,一定程度上的确也算在缓解通货紧缩危机。
现在却被海事局咬着持续打击。
于是地摊文学中的反对派认为:局座玩的太大,影响了稳定。也很可能被上面一通政治黑捶,以开采铜矿立功的理由,把局座升职调离
京城迎来阳春三月,同时一时间张子文的家书到了。
张母心花怒放的看了家书,去纠缠着张康国:“老头子,幺儿来信了。说他年纪不小该考虑谈婚论嫁,让我去蔡家提亲,说是看中了蔡文姬。”
好不容易回来喘口气的张康国一口茶水喷了出来,“这节骨眼上,和蔡家关系如此尴尬,若还被他把那蔡家反骨女取进门来,张家岂不是废了”
“她怎么就废了嘛,人家蔡文姬人漂亮,又系出名门,一看就是好生养的旺夫相。最重要的是幺儿喜欢,这可是好事。”张母道。
张康国斥道:“你拉倒吧,你年轻时候难道不漂亮老夫也觉得是好事呢,结果不就掉进大坑了”
张母怒道:“老娘又怎么了嘛,这不都把你旺成宰相了,还有啥不好的”
张康国迟疑着:“这个么有个卵用。我张康国做宰相是必然的,有你在最多快三年,然而不仅仅是你败家,还生了个大败家子,为此老夫至少折寿十五年,怎么算都亏本。那蔡文姬就是你的翻版,都是出身宰相家放养的坏丫头。怎么,你想你儿子晚年像老夫一样”
是倒是有点担心幺儿晚年被欺负,不过反正到时候张母也看不见了,哪管他洪水滔天,于是道:“你不去我去。”
“你,你就是不听劝是吧”张康国道。
“说的跟真的似的,我什么时候听过你劝”
看着她离开后,老张头也不太有什么好办法,心口疼,这就是手一滑娶宰相家闺女的害处,谁还敢说这不是个坑的
一步两步三步。
年轻儒雅的蔡攸步履轻快的走在皇城中,寻思着不久前张家国夫人来提亲的骚操作。
不论如何蔡文姬早就毫无节操了,猪也能看出来她打算把她自己给卖了。扭转不了她思路的前提下,蔡攸总体还是看好小张的。
事实上蔡攸也只有选择看好小张,现在和老爷子关系越来越恶化,如果没有新的合纵连横,让老爷子继续风头强劲,不用多久,那些原本蔡攸所看不起的蔡家纨绔子弟就会骑到头上来。
能和张家结下善缘,同时也是宝贝女儿的心愿,蔡攸总体上是支持大于迟疑。
更骚的操作是,张母转达了张子文的原话“先订婚但不公布,迟上一两年等事业有成,或是事业无成但完成太学学业后完婚”。
对此蔡攸虽然不知道虎头文搞什么鬼,但心里舒坦,不但能让老奸巨猾的蔡攸继续观察张子文的发展持续性,也为往后的选择留有一定余地。
如果蔡家继续红火,而老爷子也改变了对长子的态度,蔡文姬又“移情别恋”的话,那当然是可以松动的。
“臣见过官家”
进入后苑给皇帝见礼时蔡攸有些迟疑,把想说的话暂时收了起来。
因为张商英正好在场,这儒雅型的老帅哥其实是个人精,现正在和当世大家之一的皇帝谈论书画,话里话外的表达着一些隐性理念。
“见过左丞相公。”
蔡攸又对老张见礼。
张商英正处于和蔡京的蜜月期,也正和右丞吴居厚于张康国等人较劲,于是对蔡攸这个反骨仔很不给脸,瞪了一眼,哼了一声。
蔡攸仍旧脸带微笑,却在心里把张商英大骂一番。
赵佶道:“小蔡卿家来的正好,朕记得你当时给张子文请功,并看好小张。刚刚却听张商英说他把朕的皇家海事局搞砸了,亏了不少钱,欠下不少债务。还说他坏了规矩,威逼我大宋举足轻重的良心药商李家,滥用职权扣了李家船只关于这些事你听说了吗”
蔡攸有些尴尬。
理论上这不是蔡攸的业务和责任。不过在这里是直接对接大老板,也没这么多规矩。身为皇帝的大秘,皇帝又总体没心没肺的不大讲规矩,但凡有事就喜欢随口问,这已经是常例。
迟疑少倾,蔡攸不禁在心中冷笑。
他们之所以拖到今日才发难,那是因为张康国的存在,老张头也不是好惹的。但现在他们掌握在手里的消息显示张子文玩脱是“实锤”,于是开始打落水狗。
世事就这样,要不是蔡文姬有张子文的私信,有第一手消息,恐怕现在蔡攸也会因形势需要,就着皇帝的话说张子文的坏话。
但蔡攸知道虎头文的绝地反击已经实锤,并主动提亲,这意味着暂时来说,小张和小蔡成为了同盟。
第199章 睁着眼睛说瞎话
哪怕有些话不该当着张商英的面说,现在蔡攸也忍不住了,处变不惊的道:“官家勿忧,那张子文虽然年轻经验不足,但干劲不错,他乃是官家的真传学生。年轻人么毛病必然会有些,但就臣所知,整体上针对他的言论都是谣言,不足信。”
赵佶是个和气的人,以他的尿性不怎么喜欢听人告状。因为他就认识这么些人,一但有人告状,听了就代表要拉仇恨得罪人,若不听,属于薄了告状人的面子。
所以赵佶更喜欢蔡攸这样的言论性格些,便笑道:“果真如此,那小张卿家只因人年轻有点小错误,没把朕的海军给搞砸”
张商英在旁边携带着轻蔑的笑容,素知蔡攸这贼喜欢睁着眼睛说瞎话,看他怎么来圆。
蔡攸不慌不忙的道:“臣说的乃是真的,他海事局于这崇宁四年开年,阳春刚来之际有两艘大船抵京。乃是送给官家的礼物,预示着这崇宁四年我朝风调雨顺,钱政足用。”
赵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