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缺他一个,所以还是要继续外放去熬资历,赚政绩,等以后承袭了他爹的爵位之后,应该也就能留在长安城了,不管是实权也好,闲职也罢。
真到了那个时候,差不多也该是他专心培养下一代步入仕途的时候了。
李承乾现在将这些告诉了他们,让他们心中也是有了底气,等到了当天,也就不用惦记着这事儿了,就专心参加仪式就是了。
虽然还没有最后敲定,那也不过是三省再次将诏书送过来,李承乾在诏书上加盖玉玺罢了。
这两天玄世璟一家子都住在长安城的道政坊之中,难得的经常与几个兄弟出来吃吃饭喝喝酒什么的,就等着参加李承乾的“宣誓就职典礼”了。
而太史局和礼部将这场典礼的排面安排的也是足够大。
在九月初八这一天的清早,天还没亮的时候,朝廷百官就要穿好正式的朝服,从丹凤门鱼贯而入,进入大明宫之中。
祭天的仪式设立在含元殿前的大广场上,群臣百官都站在广场外的空地上,而通往含元殿的台阶上面都已经铺上了红毯,包括两边的龙尾道。
原本想要从广场上进入到含元殿之中,就只能走两边的龙尾道,但是今天却是在正中间搭起了台阶,铺好了红毯,能够从祭天的通鼎后面直接上台阶,从中间走上含元殿的高台,进入含元殿之中。
百官群臣分列左右,中间是一会儿新皇的龙撵要走的地方。
宫中的御林军都换上了崭新的光明铠,腰间佩刀都换成了仪刀,分列在整个含元殿前的四周,或是围绕着含元殿,或是站在宮墙下头,又或是站在了广场朝臣的周围。
太史局的人掐算好的时辰,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由李二陛下祭天,念祭文,祷告天地,而后就此退位,等到了正午,午时的时候,太阳最烈的时候,便是李承乾祭天,祭天之后,就是他的继位大典了,时间选择的很讲究。
而中间的这段时间,也不怕没事儿做,仅仅是李二陛下祭天,就是个不下的工程,需要的时间,也是不短。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典礼
皇帝退位和新皇继位是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大明宫的含元殿前面,场面十分肃穆,除却宫中的侍卫,便是朝廷的百官百僚,再加上仪式之中打下手的宦官,而宫中的女眷是不允许出现的,后宫之中的嫔妃不允许出现,而宫中的宫女,也不得在含元殿前面活动。
这场盛大的典礼,她们是没有眼缘了。
但是有两个人是例外的,一个是长孙皇后,一个是晋阳公主。
长孙皇后可以明目张胆的出现在典礼之上,因为是她的丈夫退位,儿子继位,丈夫退位之后,便是太上皇,儿子继位,她就从皇后成为了太后。
至于新的皇后的立后的仪式,是要放在李承乾继位之后才能操办的。
再说晋阳,晋阳也不能明目张胆的出现在典礼上,或者是现场周围,她只能走自己父皇的路子,得了李二陛下的允许,躲在含元殿一侧的翔鸾阁之中观看整个仪式。
李二陛下对晋阳足够好,翔鸾阁可是比含元殿离着典礼的场地更近,而且翔鸾阁的位置比较高,站在翔鸾阁上能够俯视整个典礼的现场。
但是有一点,不能被别人发现。
也就是说,你想看可以,偷偷的看。
晋阳在翔鸾阁之中倒是比外头广场空旷处站着的朝臣要舒服了,可以弄一方小榻,一边坐着看,一边儿喝茶吃点心,毕竟不被人看到,放松一些也没有关系。
而且,整个仪式一进行,谁会把目光往翔鸾阁那边乱撇还不都是将目光都集中在两位皇帝的身上,并且,站在翔鸾阁上能看到下头,下头可看不到翔鸾阁。
红日初升,李二陛下一身天子冕服,头戴冕冠,从含元殿之中走出来,近两年的时间,下面有的朝臣是两年之中,头一回见到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身体调养的的确不错,但是相比大臣们印象之中的李二陛下,还是瘦削了一些,但是好在精神头还不错。
李二陛下身后跟着德义,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来到了含元殿外,下了一层的台阶,走到了青铜巨鼎的面前,而铜鼎的面前,摆放着供桌,供桌上的三牲早就已经摆放好了。
“吉时已到”
随着礼部官员的高声唱喝,李二陛下的祭天大典也正式开始了。
看到李二陛下祭天退位,玄世璟的心里还是很复杂的。
他出生的那一年是贞观元年,那时候,李二陛下才刚刚几位,大唐开启了辉煌的贞观年,现如今一转眼,贞观朝过去了二十几年,李二陛下虽然没有驾崩,寿命也比原本历史上要长许多,但是眼前却是要祭天退位了,大唐波澜壮阔的贞观朝,过完今年,也就这么结束了,明年一开年,大唐就要翻开新的篇章了。
虽然李二陛下是今年退位,但是新的年号也是要等元日过后才会启用,一来是对前一任皇帝的敬重,二来也是方便百姓们纪年,方便黄历编撰。
不然李二陛下一退位,李承乾一继位,隔天就立马该年号,那今年算是贞观年呢还是新年号元年呢
李二陛下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手捧着三柱手指粗的香,对天祭拜,而后将香插进了面前的通鼎之中,而后诵读礼部给出的祭文。
祭文冗长,但是下面的朝臣么却是不敢有一丝懈怠,都认认真真的听着列表日下诵读祭文。
祭文诵读完毕之后,便是德义展开李二陛下的诏书,宣读李二陛下的退位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