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李承乾现在是太子,人家是大唐的储君,将来就是大唐的皇帝。
“外使免礼。”李承乾直着腰板儿坐着,目光直视着河边麻吕,朗声说道:“外史来长安已经有个四五天了吧在鸿胪寺住的可还习惯”
李承乾一上来并没有与河边麻吕说两国战争的问题,而是礼貌性的问候了一番,他已经知道了刘仁轨率领着大唐的水师船队拿下了太宰府,现在正准备和刘仁愿一起,拿下倭国太宰府所在的那座岛屿。
所以李承乾也想拖时间,给刘仁轨和刘仁愿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前两天,一向不怎么理会朝政的自家父皇难得派人给自己传了个口信,就只有四个字。
倭国银山。
倭国有银山,李承乾听玄世璟说过,现在连自家父皇都特意嘱咐了,所以,李承乾对于倭国的那座银山,通过这回的战争,已经是势在必得。
想要银山,银山在倭国的境内,所以现在李承乾需要更多的筹码,迫使倭国交出银山。
而刘仁轨和刘仁愿现在在倭国,就是在给李承乾拿筹码。
“回殿下的话,长安很好,只是外臣心忧祖国,却是寝食难安。”河边麻吕说道。
他可不能由着李承乾继续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上继续耗费时间,现在每一刻的时间对于他来说,对于倭国来说,都宝贵的很。
第一千零八章:套路
留给他和他的国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在长安城吃好的住好的,他的国家在被唐军的水师蹂躏,他如何不着急
“你们倭国派兵支援新罗,支援他们在大唐熊津作乱,你又什么寝食难安的”李承乾笑道:“来者是客,既然到了长安,多在长安转转,长安有不少特色,不仅仅是大唐的特色,还有周边不少国家的特色,外使可以自己的品位一番。”
李承乾依旧在与河边麻吕说吃喝玩乐的事儿。
“殿下”河边麻吕这下是真的着急了。
原本从飞鸟出发的时候的河边麻吕并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时候他胸有成竹,想要到了长安之后,以从容的姿态面对大唐的皇帝陛下,而后谈两国休战的事情,因为大唐崇尚儒家文化,只要自己这边请求休战,送上贡品,大唐就会答应的,虽然中间有讨价还价,但是最终一定会答应的。
但是在海面上他遇到了刘仁轨,不得不说,刘仁轨给河边麻吕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面积,河边麻吕发觉,唐人好像与他印象之中的唐人有很大的不同了。
所以,河边麻吕动摇了,他不知道自己之前所想的是不是正确的路了。
加上在海上“孤岛求生”,到了大唐之后,从登州到长安一路的奔波,路上的人对他们的态度,这让河边麻吕越来越没底气。
在鸿胪寺又得罪了人,人家对他们这么个态度,现在他见了大唐的太子之后,真的是一点儿底气一点儿自信都没有了,剩下的,就只是着急了。
作为一个使者,他露出了自己的情绪,他是失败的。
但是作为一个倭国人,他为他自己的国家担心,为自己的国家忍辱负重,他是合格的。
“嗯外使这是怎么了”李承乾脸上依旧带着较为得体的笑容,只是这个笑容,在河边麻吕眼中,这是戏弄,戏谑。
河边麻吕心里愤怒,但是这份愤怒被他隐藏的很好,他忍了下来。
他知道,大唐的太子这个表情,明明就是什么都知道,知道倭国现在的情况,知道自己着急的原因,知道自己的来意,可他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殿下,罪臣这次来长安,是代表倭国向大唐请罪的,请求大唐宽恕。”河边麻吕跪在了地上说道。
虽然跪下了,但是并不是放弃了倭国的尊严,他只是放弃了自己个人的尊严而已。
这个姿势,在倭国,这家土下座。
“倭国不该出兵帮助新罗,当初如此做,也只是因为受了新罗的蒙骗,等到我们天皇陛下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河边麻吕说道。
“哦”李承乾疑惑道:“本宫倒是挺想知道,新罗是怎么蒙骗你们天皇的,听说你们如今的天皇,是第二次登上倭国天皇的座位了吧应该年纪也不小了吧”
河边麻吕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唐人真是太膈应人了,怎么都爱拿着年龄说事儿,在海面上遇到的那个唐军将领是这样,嘲笑他们的天皇陛下,现在,连大唐的太子也是这个德行。
“我们天皇陛下刚刚继位,对于朝中的事情,与我们中大兄皇子略有分歧,所以才被新罗人趁机而入。”河边麻吕扯出了一个借口说道:“这一切都是中大兄皇子的主意,若是大唐肯与我国休兵,那么,引起这场祸事的罪魁祸首,中大兄皇子,可以任凭大唐处置。”
河边麻吕这边用的套路与吐蕃那边的套路是不谋而合的,吐蕃那边准备卖松赞干布的儿子贡松贡赞,而吐蕃这边,齐明天皇准备把中大兄皇子给卖了,让他来背锅。
因为中大兄皇子的存在,威胁到了她的地位。
这样一个人用来背锅,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套路,本宫好像有些熟悉。”李承乾笑道。
能不熟悉吗几天前吐蕃人就是这么说的。
时间回溯到几天之前,吐蕃使者在宣政殿觐见李承乾。
“太子殿下,此次大唐与吐蕃的战争,完全不是赞普和大相的意思。”吐蕃使者说道:“我们赞普刚刚继位不久,大唐这边应该也是知道,我们赞普是老赞普的嫡孙,年纪尚小,禄东赞大相在逻些,一边辅佐赞普,一边还要防范贡松贡赞谋夺赞普的位子,在大相拒绝了贡松贡赞之后,谁知道贡松贡赞竟然发兵攻打大唐,此次战争,逻些与长安,完全是个误会,若是大唐肯休兵,我们吐蕃这边,完全可以将罪魁祸首贡松贡赞送到长安,任由大唐处置。”
吐蕃使者与倭国使者的话,换汤不换药,都是找人背锅,将比较弱势的政敌推出来,推到大唐的面前,用来背锅。
或许他们在吐蕃,在倭国算是比较强势,能够威胁到正统的统治者,但是放在大唐面前,就是老鹰和小鸡仔儿的对比,他们就翻腾不起个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