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丰碑杨门> 第0072章 长乐文会(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072章 长乐文会(七)(1 / 1)

周式率先开口求出题,一众先生们点头应允。“清明刚过,端阳临近,在场的学子们,皆可以以清明或者端阳为题,赋诗一首。”周式耍了一个心眼,嘴上说出一题,结果出出来后,变成了两题。这也难怪周式用心良苦,眼下岳麓书院刚刚起步,还没有达到被万人敬仰的地步。为了让书院的学子们更加出彩,他也只能厚着脸皮一题化两题。文人的名声很重要,好的名声,可以让一个读书人在科场和仕途上,少走许多弯路。周式就是深知这一点,才会舍下脸面,为门下学子争取一个出头的时机。清明、端阳,二题一出,岳麓书院的学子们率先作诗。古人曹植七步成诗,岳麓书院的学子们连七步都不用,装模做样行了三步,便作出了诗。显然,这些学子们早有准备。众人对此心知肚明,却也不拆穿,因为他们一会儿也要借用此法。学子们作诗,长乐坊内专门有侍女会誊抄下来,然后做成便签,在席间传阅。以沈伦为首,辅之叔明先生和周式,三人作为裁判,品评众位学子的诗词。便签传阅一周,回到沈伦三人手上。而后在座的各位先生们开始各抒己见。周式手握着一张便签,和身边叔明先生攀谈,“叔明先生,我觉得这一句不错……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叔明先生手里同样握着一张便签,“你那首老夫看过,不过老夫觉得,论意境,还是这一首为最佳……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是不是比你那一首更有意境?”二人各抒己见,请沈伦定夺。沈伦手持两张便签,仔细品味了一番,瞧见上面的署名后,顿时明白了叔明先生和周式为何特别推崇这两首诗。周式推荐的那一首,是岳麓书院出来的学子所作;叔明先生推荐的那一首,则是三皇子府里的门客所作。平心而论,两首都是难得的佳作。沈伦有些汗颜,他门下四个弟子,杨延嗣蹲在墙角喝酒,与世隔绝。剩下的三个弟子上不了台面,作的诗跟这些人一比,简直是云泥之别。“两首都是难得的佳作,老夫一时之间也难以取舍。不过,老夫这里也有一片,是写端阳的,你们且瞧瞧……”叔明先生和周式取过来一瞧,皆是一愣。“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叔明先生和周式对视一眼,共同赞叹。“好诗,难得的佳作……”沈伦点头,“那么这一首就定为头名,剩下的两首次之,二位以为如何?”“善!”头三名已定,三首诗快速的交给了长乐坊内的伶人,伶人们拿到诗词,编排了一下,开始弹唱。佳作传唱,在场众人仔细聆听。这些佳作除了会被传唱,让汴京人知晓以外,也会记录在长乐坊的诗仙榜,供人瞻仰。长乐坊外有各处打探消息的跑腿的,他们在获得了长乐坊内传出的诗词后,也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整座汴京城。文人的名声,就是这么博出来的。获得头名的学子是一位邠州学子,邠州临近西北边陲,兵多将广,读书人却少得可怜。这位学子是一位老知州带进来的,且是老知州唯一的门生。此事拔得了头筹,激动之余,也不忘拜谢老知州的教诲之恩。从今日起,他再也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读书人了。老知州同样欣喜,对于在座的宾客敬酒,都来着不拒,喝的红光满面。长乐坊内传唱着邠州学子的端阳诗词,文会依然在继续召开。有周式开头,其余的先生们也就不藏着掖着了,纷纷出题考校在场的众位学子。学子们也都争先奉上诗词,争斗的如火如荼。若有佳作,便会第一时间被弹唱,然后被传遍整座汴京城。从晌午一直到傍晚,从长乐坊内传出的十几首佳作,每一首都让人暗自称奇,拍案叫绝。达官贵人们府上,都在通过诗词衡量每一位学子的才学,然后从里面挑出几首自己喜欢的,往后会派家丁仆人们过去接触一下,若是觉得满意,便可招之为女婿。文人雅士们则在酒肆茶楼里,一起讨论诗词的好坏,一起为他们所欣赏的才子们宣扬才名。百姓们懂诗词的不多,但是着并不妨碍他们跟汴京城内的文人雅士们一起庆祝,一起欢乐。然后回家揍自家孩子,告诫他们要向某位才子学习。各处花楼里面的姑娘们也没有了接客的心思,一个个都趴在花楼上的窗户口,等待着楼下频频跑过的跑腿的吟出学子们的诗词。才子佳人的故事,一直都是花楼里面姑娘所向往的。虽说她们已经沦为贱籍,但却并不妨碍她们憧憬一下自己有一位才子夫婿。突然,一个角帽小厮从街角窜出,边跑边喊,“河间士子林元风,作边塞诗一首,夺得边塞诗头名,诗云: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角帽小厮已经消失在街角尽头了,花楼上的姑娘们却依然盯着他远去的地方。河间士子林元风的诗词,已经被姑娘们记在了心间,有些聪慧的姑娘,甚至已经开始弹起琵琶在浅吟低唱这首诗词。整座汴京城,都被这座诗会给惊动了。……即便时间已至傍晚,长乐坊内的学子和先生们依然不知道疲倦,一个个题目层出不穷。学子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开始吟诗作赋。他们已经听到了长乐坊内的呼唤声了,甚至有些学子们已经听到了长乐坊外也有人呼喊着自己的名字。他们心里清楚,这是他们踏上仕途的阶梯,也是他们人生第一次最辉煌的开始。这是一场盛会,全汴京城,乃至在以后全大宋,甚至全世界都会记住的盛会。所有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名字写进这座盛会里。然而,在所有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开心欢乐的时候,有一个人的面色阴沉的已经能够滴出水了……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