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梦入红楼> 分节阅读 49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97(1 / 1)

议。宝琴自然也没有异议唯一不高兴的可能就是贾母和王夫人了,她们好不容易给贾宝玉挑中一个好的,贾清还来抢夺但是不高兴也没办法,人家两厢情愿的事。不过好像听说贾宝玉为此暗地里哭了好久,让贾清有些负疚感,都决心要补偿他一些。原以为贾宝玉经历此事,可能会上进一些,不再那么清新脱俗,他也正好在仕途经济等方面推他一把。谁知人家也不过只是伤心一阵子,之后就完全忘了此事,倒是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让王夫人将玉钏跳井的金钏之妹赏给了他。也算是圆了贾宝玉一个梦,姐姐没得到手,倒将妹妹弄过去了。不过嘛贾清一点也不羡慕他,玉钏那妮子虽然也很乖巧,但是比起宝琴,那就远远不能比了。想到这里,贾清张开双臂将宝琴抱起来,在她惊慌失措的表情中,低头品尝起来。第八三一章 争辩皇宫,金銮殿之上。道元皇帝旻宁问道:“昨日内务府递上折子,言户部故意扣押乾王周岁大典的第二波预算款,于爱卿,可有此事”旻宁此话一出,殿内顿时议论纷纷。乾王在当朝有多重要,就连民间百姓都知道了,何况朝堂可以说,大楚从来没有哪位皇子的周岁大典有乾王这般隆重,自开春之后,朝廷最大的事,大概也就是筹备乾王殿下周岁大典了。户部连这个银子都敢扣户部尚书于书洋出列道:“回禀陛下,确有其事。”旻宁一听,先看了文臣行列的几位阁臣一眼,然后道:“这是为何去岁末朝廷做预算之时,不是已经将此事议定,关于乾王的周岁大典,从国库抽调白银一百万两,分两次划拨到内务府”于书洋大声道:“陛下,计划赶不上变化,大楚疆域广阔,百姓过万万,朝廷用银的地方实在太多。前年两代先帝驾崩,为建造黄陵、举办国丧等事,耗去了多少银子以致于去岁岁入还未纳入预算已经先少了近一半。如此一来,今岁的预算本来就不够。陛下,国库已经连续赤字两年了本来就算如此,朝廷再缺银子,户部也不敢扣押乾王殿下的周岁大典用银。可是今年还未立夏,江南数省就已经频频传来大旱的消息,眼见今年又是一个灾年,届时朝廷要是无银可用,那该如何是好关于乾王殿下的周岁大典,臣也认为应当大办,但是臣始终觉得,内阁诸位大人在这件事上处置偏左,给周岁大典的预算太高,以致于有靡耗国力之嫌要知道,就连当年陛下的登基大典,前后所花费的银子也不过一百二十万。而乾王殿下的周岁大典,单是预算就是两百万了,由内务府和户部各自承担一半”听到这里,旻宁也有些苦涩。是啊,自己堂堂皇帝的继位大典,花费居然比不上自己皇弟的周岁大典。怕是在父皇和太傅等人的眼中,朕只是暂时替皇弟管着这江山,等他长大了,自然要还给他的于书洋继续道:“当然,陛下和诸位阁老有其他谋算,臣也无话可说,只是值此国家用银之际,微臣斗胆恳请陛下为国家计,为天下百姓计,稍微削减一二乾王周岁大典的用度,给朝廷多留一些银子,以备必要之用”于书洋完,已经手捧笏板跪伏在地,声音恳切。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求朝廷削减乾王周岁大典的预算。朝堂一时陷入安静,许多大臣都为于书洋的说法折服。是啊,一个小孩子的周岁大典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万一今年要真是出现大天灾,朝廷没银子用,岂不是要出大事但也有朝臣暗自为于书洋捏一把汗,自乾王降生以来,他几乎就是朝野的禁忌,谁都违背不得。单是从太后娘娘手中那一道道先皇关于乾王殿下的遗旨就能看出乾王的重要性。要是换做动荡年代,众臣都要怀疑太后是否是妖后,私造先帝遗旨意图祸乱朝纲了。可是很快内阁四位辅臣的行动就证明,那些真的是先帝遗旨无误而且,几位阁老无一例外,对待乾王殿下的态度就像是老母鸡护小鸡仔一样,朝廷百官都是人精,自然知道,其实乾王殿下才是先帝真正中意的继位人选这其中,就有太多令人猜度的内幕了。可惜,完全知道个中缘由的人,只是少部分。于书洋是个实干的尚书,他只是做他认为对的事。旻宁看了看四位阁老,他们都是眉头微皱,却不说话。他又看了看武官行列的贾清和王子腾等乾王的“娘家人”,王子腾与李珍等人表情差不多,贾清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似乎于书洋说的事,与他完全没有关系。旻宁感觉为难。一方面他觉得于书洋说的对,另一方面,他又不敢自作主张答应场面一时陷入安静。户部右侍郎出列道:“微臣以为于大人言之有理,朝廷乃一国中枢,理应留足银两以备不时之需。况且关于乾王殿下的周岁大典,户部已经拨出三十万两,加上内务府的一百万两,已经高达一百三十万两,足够为乾王殿下举办大典了。”他的意思是,剩下的七十万两就不用给了。乾王的周岁大典,因为是皇家内部之事,由内务府出银子也算正理,从国库抽调,也是为了缓解内务府的财政压力。礼部尚书一听可不答应了,立马道:“你们说的轻松,如今规制已经布局下去,处处都要银子用,说不给就不给了,到时候闹出笑话,谁担得起这个责任”户部侍郎道:“什么叫说不给就不给这是为国家大计着想,万一今年又像正庆十一年那样出现大批灾民,朝廷又没有银子用,谁又当得起这个责任不过是权宜之计罢。再说,一百多万银子还不够只要钱大人和礼部的各位同僚稍微节俭一点,不该用的银子就不用,这个大典一样能够办的风风光光的,如此两不耽误,钱大人就不能为朝廷着想一二”礼部钱尚书差点气急,对方话中明明有说他们礼部铺张浪费的意思,他冷声回道:“你说的倒是轻巧,你们户部哭个穷就一下子削掉七十万两,回头内务府再哭个穷,又削掉几十万了,我看这大典就不用办了”武官行列,居首的贾清闻言嘴角微微一笑,这些大臣们吵架也挺有意思的。要把大楚当做一个家,那么朝廷就是管家人,真要细说起来,所谓国家大事,其实和家长里短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不过都是“油盐酱醋茶”之类的东西。又容礼部和户部的官员之间相互怼了几个回合,李珍终于站出来发话了:“好了,乾王殿下乃国之储君,关于乾王的周岁大典,一丝一毫也错不得。于大人,剩下的七十万两,需得尽快移交内务府。礼部也不得故意缩减规制,更不得从中贪墨,否则,全部以国法论处”李珍虽然已经七十多了,声音也很苍老,但是他的话,在此时就是权威,甚至比旻宁更权威。“太傅户部”于书洋仍旧跪在地上,很是不解的抬头望着李珍,还要说话。李珍打断了他,道:“好了,关于国库缺银之事,回头作为朝廷首要议题,商议着解决。眼下,首先是办好乾王殿下的周岁大典,此乃国之根本大事,尔等不可再起敷衍之心”于书洋仍旧还有些不服,看向上方的旻宁。旻宁瞄了一眼下方居首的诸位大佬,见他们都无意义,显然是对于此事意见是一致的,只得讪讪道:“太傅言之有理,乾王乃国之储君,马虎不得,就按太傅说的办。”“是,微臣遵旨”于书洋颤巍巍爬起来,一时竟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之前他就觉得朝廷对于乾王的重视太过,哪有用两百万两银子为一个皇子办周岁庆典的说法可是朝堂一二列的诸位大佬却一致决定通过,他虽不满,也只得忍下。可是如今江南数省干旱可是实情,并不是他蓄意捏造,他觉得值此之时,朝堂诸公总该有清醒的了,应该站出来支持他的提议。可是方才,除了他自己的属下,朝堂三品以上大员,居然一个站出来附议他的人都没有这,岂不令人心寒第八三二章 吴皇后“王爷请留步”散朝之后,李珍叫住了贾清。贾清回头,见方守与李珍联袂而来,先与方守行过一礼,然后才对李珍执礼问道:“太傅有何事吩咐”李珍似有些不悦,道:“王爷既受先帝重托,封为辅成王,如何今日在朝堂上,对于乾王殿下的事,一言不发莫非果如坊间传言,王爷少年得志,只知安享富贵,不将朝廷大事放在心上”正庆帝死之时,乾王还未降生。他又知旻宁资质不够,没有帝王之相,故而临终任命内阁四位阁臣,加上贾清、王子腾六人为辅政大臣,凡军国大事,皇帝需悉数垂询辅政大臣。这种做法,首先自然是为了保证他死之后大楚朝纲稳定,其次,六人要么是他的心腹,要么是品德高尚,忠君爱国之人,能够将他的遗志执行下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乾王。乾王这个封号自然也是正庆帝早就定好了的。寓意也很直白,乾坤万物,乾为天,坤为地,乾,本意就是君主的意思。正庆帝的遗志,不但要他们六人辅佐乾王顺利登基,还要让乾王成为天地之间唯一的君主。所以,乾王的周岁庆典,朝廷才会力主大办,朝廷要借此告诉天下人,乾王,就是大楚未来名正言顺,不可替换的君主维护乾王的威严,是他们六人共同的职责。于书洋所为,虽然情理可愿,但实际上已经触犯了乾王的威严。六人之中,实际上受正庆帝恩最重的就是贾清,贾清却在此时作壁上观,也难怪李珍不满了。“太傅误会了,太傅大人乃三朝元老,德高望重,有太傅大人在,这些事又何用学生多嘴。另外,学生毕竟年纪浅,在朝堂上本就该多听少说,认真学习为官治国之道,以免贻误国家大计。”贾清面色诚恳的说道。李珍哼了声,道:“我看王爷就是惜身,故意推我们几个老家伙出来抗事。”贾清连忙摇头摆手:“学生绝无此心。”李珍面色有点黑,倒是旁边的方守看着贾清,笑意盈盈的,似乎很是满意。见状,李珍倒也笑了,贾清位尊,却在他面前始终执弟子礼,行为言辞恭敬有礼,也令他很满意。不过他又正色道:“惜身是好事,也可免木秀于林之罪。王爷若能始终保持现在的心境,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不过既然老夫与王爷也算有一份师徒情谊,我也想请王爷记住一句话: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望义,皆非君子之道。”说完,李珍目光炯炯的盯着贾清。贾清神色不变,只躬身受领,道:“多谢太傅教诲,学生必谨记于心。”见状,李珍有些失望,道:“好了,守望兄才高德众,王爷得其真传,这些道理也不用老夫多言。老夫叫住王爷其实是想说,如今国库缺银,老夫知道王爷对于经济之道颇有见地,想问问王爷的想法。”贾清一听,便知道这李老头又在打自己的主意了。“这个,太傅大人或许应该询问户部,户部有那么多位精明强干的大人在,他们若是都没有什么好的法子,学生又怎么会有”“王爷不必谦虚,犹记得当年王爷参加秋试之时所作那篇策论,言富国之道,在于宽农重商,老夫对于其中所阐述的观点是深感赞同。国朝这些年内忧外患不断,如今好不容易安宁下来,正是举国大治之时,也是我辈施展抱负,造福天下百姓之时。所以,老夫想请王爷出山,牵头户部,逐步将这个理念遍行天下,建立新的税务制度,富国富民,奠定大楚万世不易之基”李珍说着,神色都激动起来。为官数十年,他深知道,治国之道,首先就是一个钱字。一旦解决了钱这个问题,很多事都迎刃而解了。倒不是说李珍以为靠贾清一个人就能为大楚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他觉得,大可以尝试一番。眼下朝局稳定,正是举行新法之时,若是能够在有生之年,让大楚的民治、国治上升一个台阶,才不负为相这一遭。面对目光灼灼的李珍,贾清也不知道该怎么回了,此事李珍已经不是第一次对贾清提起。说实话,任何一个对现代税务机制了解一二的人,再去看看古代的税制,都会觉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当初他算是年轻气盛,也为抒发自己的观点,取得一个好名次,所以将那想法说出来了,不想与李珍不谋而合。他明白李珍的意思,这件事要是做,就不是短时间可以做成了,要初见成效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