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上家门:“北监监生贾清,见过大人”那官员看上去也五六十了,摆手道:“免礼,恩,看样子你和小午认识”贾清升起一股不妙的感觉,这位评判官和孙午貌似关系不浅啊果不其然,只听孙午带着委屈的声音插话道:“回老师,弟子是认得他,他是大家子弟,仗着身份,给过弟子难看”评判官闻言脸色一沉。贾清今天很郁闷,先是被强拉过来作诗,随便上了一个台子,主事的还是“仇人”的恩师没错,就是恩师,因为孙午在他面前自称的是弟子而非学生。现在孙午在他老师的面前“告状”,偏生自己还不好辩解,难道说是因为你徒弟来傻乎乎的来招惹我,我才反击的吗这样说只能起反作用。因为,疏不间亲于是贾清也不多解释,再次躬身一礼道:“学生来应试,还请大人出题”评判官到底是上了年纪,性子沉稳,很快收回了面上的情绪,不动声色道:“国朝正值战事,你就以此为题做诗一首吧,不限韵律。和他们一样,你有一炷香的时间,过去吧。”“是”贾清抬眼看过去,诗台的一边摆放着四张几,其中两张旁边皆有人在站,于是默默的走到那边。贾清的这道题看似没什么要求,但贾清知道有刁难自己的意思,毕竟他才多大,能知道什么是战争更何况写诗出来。不过贾清没有不满,护犊子之心人皆有之,况且出什么题本就由评判官说了算。孙午在旁边是负责点香计时的。好笑的是,贾清看的分明,这家伙点香的时候故意把香竖直了点,而且停留时间也不短他这么做,香肯定是要燃的快很多。看着他微微得意的将那根香插在自己面前的几案上,贾清真不知该怎么形容他才好。跳梁小丑大概就是这样的吧。不再理会这些,贾清提笔沾墨,挥洒自如,片刻功夫,一首七言绝句跃然纸上。停笔,将毛笔搁置在笔架上。“禀大人,学生已经作好”旁边的两哥们不可置信的扭头过来,想看贾清到底写了些什么。做评判官的老头也是不可思议的看过来,确定贾清是要交卷的意思,噔噔噔的就跑过来,扯起了贾清的稿子就看了起来。他心中打定主意,要是贾清敢在他这里哗众取宠,不管他是谁,他都要当场处置他儒教的威严不容这等膏梁子弟践踏第一零九章 诗名遍传金陵看了一遍之后,他有点没理解,好歹知道不是在胡编滥造,就耐着性子再读了一遍“这是你刚作的”三个呼吸之后,他抬头问道。贾清咧嘴一笑道:“大人才出的题。”老头歉意道:“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不可思议,看你这样子也年纪也不大,师从何人”看在老头态度转好的情况下,贾清也微微变得恭敬道:“家师内阁辅臣方大人。”不是贾清显摆,每次事先把方守的官职摆出来,而是为尊者讳,别人可以说“方守方大人”,可贾清是不能提方守二字的,所以为了清晰介绍方守,只得加上他的官职了。只是如此以来,震动就大了。在这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内阁辅臣,那是每个士子梦寐以求的位置,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是最最巅峰的追求。如今一看就年纪不大的贾清居然是阁臣的弟子,滋滋,前程一片光明啊四周的目光瞬间有些复杂起来。当然,如果是在京城,这种情绪可能要少很多。但在其他地方,哪怕是国朝第二都市南京,这种对内阁的膜拜都是深厚的印在每个士子的心中的。“原来是方阁老的高徒,难怪难怪。想前些年方阁老在礼部的时候,也常到南监来讲学,与我也有些交情,如此老夫就托大,唤你一声贤侄如何”“大人抬爱了,学生愧不敢受”老头不悦道:“你可是以为我刚才是有意刁难与你”贾清心道:什么叫以为,根本就是好嘛不过面上不显,躬身道:“学生不敢晚辈见过大人。”老头微笑着点着头,仿佛收了个佳徒一般,他伸手扶起贾清,对旁边脸色难看的如同吃了屎一般的孙午道:“小午,过来见过你贾世兄。”看着老头子仿佛什么事都没有的面庞,贾清知道,这才是老头子套近乎的原因吧。有个如此为自己着想的长辈,孙午是好运的。可是孙午不会理解,他不满道:“老师,你”他心里很委屈,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娃孙午不行动,老头也不敦促,笑着对贾清道:“你孙世兄从小无父无母,是在老夫身边长大的,老夫公务繁忙,难免疏于管教,导致他性格孤僻古怪。他要是有什么得罪贤侄的地方,还请贤侄多多包涵才是。”一番话说得孙午的脸色黑转红,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贾清也十分意外,连忙道:“大人说得哪里话,我和孙兄并无间隙,做多也只有些意气之争罢了,大人如此讲,晚辈惶恐”老头见贾清不因自己的“软弱”而倨傲,心中暗赞,道:“老夫姓赵,现任南监司业,你可以叫我赵叔。”“大人可认识北监的钱先生”贾清隐约记得,钱景润的恩师就在南监做司业来着。“那是老夫的另一弟子。”“原来是钱先生的老师,先前倒是晚辈孟浪了。”钱景润可是贾清很尊重的一位老师,看在他的面子上,只要以后这个无德兄不再来惹他,自己倒是不必再“踩”他了。赵司业摆摆手,不介意道:“无事,我们各论各的。好了,咱们说了这么久的话,他们该等不及了。”正是呢,底下的人见赵司业看了贾清的诗稿之后,只赞了一句,就随手抄在手里,也不宣讲,就这么和贾清续了半天的旧,早就有些不耐了。见他们终于讲完了话,顿时全部打起精神来。赵司业缓慢撑开贾清的诗稿,以他年迈苍劲的声音读到:“闻三军将士北征有感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呀你,虽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你这也太令人我都不知道还怎么形容了。”国子监门口,张子文对贾清貌似抱怨的说道。“侥幸,侥幸。”贾清嘻嘻笑道。张子文无奈的看着嬉皮笑脸的贾清,开始有点怀疑自己这么多年求学的成绩了,这世上有妖人啊“算了,叫你去见老师你也不去,我就不和你说了,先回去复命了。”张子文说着拱手一礼,转身回去了。贾清也在李衍等人的护从下坐车回了宁国府。南京文会即是盛会,又是官办,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文人风骨。所以,举凡在文会中作出的、被总评判组列为优秀的作品,都会被誊抄几十份,由专人送到城中各重要坊市、城门处张榜,让没有得到邀请的读书人和城中的百姓一起赏读。以金陵城的人口密度及复杂程度,那是真的可以做到一朝成名天下知啊文德坊前,牌坊底下,聚集着一大群人。这些人多是各大私塾的学子,或是应天府学的普通学生,亦或是流连至此的商贩。他们虽没有参加文会的资格,但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们依然是上层社会的人物,走在十里八街,都是受人尊重的有文化的人。此时他们正热火朝天的讨论着张榜处贴着的被礼部筛选出来的佳作,讨论不得,往往就变成了争论,越发让气氛更热烈了。“又来了”一对衙役驰马而过,中途停下了两人,拿着一纸文书就往这边来。围观群众连忙让路,等他们利索的贴好之后才又围了上去。“咦,这次怎么只一首诗”一人出声道。盖因之前都是同时传好几样作品,像这样单独传一首诗过来,还没有过“不会是文会就要结束,这是最后通过的了吧”“管那些干嘛,还不快看上面写的什么”于是,现场难得的安静了下来,由一靠前之人帮助大家诵读上面的内容。待他读完之后,不过片刻,各种杂音又开始出现。“妙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绝了”“听完这首诗,我现在好想如那些北征将士一般,披甲上阵,保家卫国,就算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议论以之前没有的热烈程度开始蔓延,直至一个声音问道:“作者叫贾清这个贾清是谁怎么没听说过”“不知道,但能写出这等好诗出来,想必不是凡人,定是诗词大家”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贾清的名号,幸好有最靠前的人解惑了:“这上面写的有,他不是咱江南人,是北国子监的监生”“居然是北监的人,看来北监这一会要在江南文会上大出风头了。”此人话音一落,又有一声音道:“北监贾清我记得昨日这里也张榜了一绝对,端的是绝妙异常,那人好像也叫贾清”“对对对,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当时好多人叫好呢。我还记得那副对子,听我来给大家说道说道”差不了多少时间,南京城中各大坊市都有相似的场景出现,所论者也是同一个人第一一零章 薛家家主罹难乐业街,清风巷,薛府。一间布置素淡的闺房之中,一少女临窗而立。她身穿米褐色薄袄,玫瑰紫色披肩褂子,黄色镶边襦裙。看上去也不过十来岁的样子,却生的肌骨莹润,眼若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手中拿着一纸卷,看着窗外开的正艳的一树桃花,轻叹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该是怎样的心境才能写出如此的诗篇”一妇人在两丫鬟的陪护下走了进来,少女回头一看,连忙向前两步问好道:“妈妈来啦。”“你看什么出神呢,可是文会出现好的作品了”妇人知道女儿在关注江南文会,着人从外面给她带文会的稿子进来。少女道:“正是呢,妈妈正好也看看。”说着很自然的把手中的纸卷递给妇人。“贾清”妇人接过去展开,首先看了一眼署名,然后就不自觉的开口道,并诧异的看着少女。见少女点点头,她强压下其它心思,低头品读诗作。一个呼吸之后,妇人收起了稿子,赞叹道:“了不得,没成想他还有这等能为,你姨妈在信里说的倒是一点没错都说咱们这样的人家,生活优荣富贵,后辈子弟难以企及先祖之德,如今看这清哥儿的行事风格,内中肚量,到是很有返祖之兆啊”她不是无知的妇人,出身大家族的她,自小就接受良好的教导,文墨也是极好的,岂会看不出这首诗的内涵因此感慨道。少女道:“妈还夸他,前几日他还把哥哥给打伤了呢。”妇人闻言神情一滞,随后没好气道:“你真当我老糊涂了不成还拿这事来堵我的嘴你哥哥一贯不太会撒谎的,他那日既如此说,听来也是他自己犯浑在先,人家动手在后,说出去也是咱没理。况且他事先也不认得人,你哥哥又没伤的太重,我岂有为这个责怪他的道理”妇人大概是忘了自己刚见到薛蟠的“惨状”时的激烈反应了,一番话说的如此深明大义。就在少女还要说点什么的时候,门外进来一个婆子,脸色猥琐,举止扭捏,看到妇人之后喏喏道:“夫人,老爷回来了只是,只是”妇人先是一喜,随后也察觉到了点什么,有些不安的道:“只是什么”婆子艰难的道:“老爷病了,好像还很严重的样子,是被人抬进府里来的”一句话如同白日一声惊雷,唬的少女苍白了脸色,妇人更是身子一歪,就要倒下。幸好少女眼疾手快,伸手给扶助了,并压下自己心中的不安,柔声道:“妈妈先别慌,我们先出去看看再说。”身边的丫鬟婆子也连忙上前服侍,然后一起匆忙的向正堂而去。江南文会就这么结束了,第三天,一张大红榜单从礼部发出,贴在了老皇城脚下的城门处。一时之间搅动风云。贾清不甚在意,自从拜方守为师之后,他面对这个社会的底气足了许多,也不必再刻意用文名吸引别人的喜爱来保护自己。这就是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