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没法说皇帝找她的真相,看在别人眼里,那就是琳琅不愿意说她怎么一直得宠的。
不过对琳琅没跟她们说得宠原因,她们倒也不意外,毕竟谁会将自己得宠的方法,跟别人说啊。
除了有些人跑来问琳琅是怎么能一直得宠,还有的人放流言,说琳琅是精怪变的,善迷惑皇帝,要不然怎么年纪这么大了,怎么可能还能让皇帝宠爱她。
当然了,这种流言,要是随便传传也就罢了,皇帝一笑置之。
要是还敢动员前朝大臣,谏请皇帝诛了琳琅这个妖妃,皇帝一旦被烦到了,又或者谏请的人太多,欲挟势逼皇帝杀琳琅,影响了皇帝的利益,皇帝是肯定会找出这个人,然后治对方一个后宫干政之罪的,要是她们让皇子传的,那就治一个结党营私之罪——皇子明面上,是不能跟哪个大臣走到一起的,可以暗中找支持者,但明面上绝对不可以,历代皇帝最忌讳大臣们结交重臣。
皇帝不下狠手不行啊,再这样传下去,皇帝知道,为了除掉琳琅这个最得宠的、将来皇子最有可能当皇帝的人,这些各个皇子的支持者,肯定会联合起来,一起死谏的。
皇帝不能让朝中形成这样的大势,他不愿意,就扣他一个宠爱妖妃的帽子,想让他遗臭史书——这种事是极有可能会发生的,因为有共同利益的人太多了,对方的确会联合起来,逼他这样做的,就抱着一个逼谏的人太多,他不敢怎么着他们的想法,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所以皇帝自然不能让这种逼谏形成大势,看有这样的人冒出来,就要下重手,马上斩断萌芽。
冒出来一个杀一个,这样剩下的人被杀怕了,才不会贸然逼谏这个事。
不得不说,当皇帝其实也是不自由的,当一旦有一定数量的文臣联合起来,逼皇帝做某个事,皇帝就会很难办。
因为不同意,这些人很容易就会抱团对抗,让皇帝想做什么事都难。
好在随着皇帝问政的时间推移,琳琅已经将不少中立大臣,推荐到了关键位置,所以当有人说要诛奸妃,这些中立大臣就算不反对,但也会保持中立,不会掺和进去,这才让朝廷没形成一言堂的情况。
当然了,也有耿直仗义执言的,说孙皇贵妃并无实质性劣迹,算不上奸妃,孙家子弟也不是那种骄纵之辈,不能因皇帝比较宠爱她,就得杀了她,没这样的规矩。
说如果皇帝比较宠爱谁,就要杀了,那皇帝还不能有喜欢的人了呢,那做皇帝的人也太惨了吧,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听的皇帝连连点头。
的确是这样啊,这也就是琳琅是他要问政的人,要不是他问政的人,而是他真心喜欢的人呢,难道他真心喜欢一个人,大臣们就要将她杀了?简直是倒反天罡啊。
这些大臣们说的义正辞严,皇帝就不相信他们所有人都不好女色,总有喜欢女色的,总有人有自己喜欢的女子,如果要杀皇帝喜欢的女子,那他就将这些大臣喜欢的女子也杀了,毕竟总不能皇帝不能有喜欢的人,这些劝谏的大臣就可以有,哪有这样双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