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迩留下一封信就离开了晋城。
得知这个消息时, 谢迩已经出发了三?日有?余。
担心?边关是不是出了事,石头第一时间跑去了西山矿场找李斯文询问情况。
找到人时,李斯文正?蹲坐在山脚的斜坡上, 低着头, 满脸闷闷不乐, 手上拿着一根细树枝无意识地在地上划着。 方才跑得太急,石头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 喘着气一屁股坐在了李斯文旁边, 侧头问他:“边关出什么事了?谢管事怎的走得这样急?”
李斯文抬起?头看向他, 扁了扁嘴, 什么话也没说,直接把谢迩留下的信扔给了他。
这反应把石头看得莫名其妙,接过信, 大致看完后, 石头又抹了一把汗,松了口气:“哦,就这啊。”
“什么叫‘就这’啊!”李斯文急了,“谢管事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边关什么事儿也没有?,只是因为想回去了就说走就走!他倒是一走了之得了个轻松, 我还?得留下看顾整个矿场!”
石头耸了耸肩,满脸不以为意:“反正?现在的矿场已经大致整顿完毕,况且还?有?刘大厨他们在, 出不了什么大岔子?,谢管事也是想多锻炼锻炼你。”
李斯文“哼”了一声, 没说话。
这些道理他未尝不懂,若是矿场还?有?问题没解决, 谢迩也不会走得如此潇洒了。
只是他心?里仍旧觉得不爽——
绝对不是因为谢迩能回去边关他不能!
石头和李斯文心?心?念念回到边关,而此时跟在谢迩身后正?朝着边关前?进的大队伍心?中却?满是忐忑不安。
谢迩不是一个人回到边关的。
在谢司离开晋城的那天,他就将用土豆“买”来的那些小?孩儿托付给了李斯文等人,再加上谢景珩到晋城后买下的那些包身工,此行回边关的队伍可谓浩浩荡荡有?一百余人。
距离边关越近,他们的心?中也越发忐忑起?来。
——比起?其他城都,边关不算籍籍无名,更甚者是恶名在外。
“偏远”、“荒凉”、“贫穷”,是大夏百姓对边关的所有?印象。相比起?人人都心?生向往的朝城,边关却?是所有?人都避而远之的存在。 是以队伍中的一行人,除谢迩和几个仆从外,一路上全都苦着一张脸,恨不得脚程慢些再慢些,永远到不了边关为好。
可不管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队伍都在以谢迩的意愿快马加鞭朝边关赶去。
终于,在出发后第十八日的中午,他们踏入了边关的地界。
晋城与边关之间,隔着平城、宁州、凉城三?个城都,再加上边关面积甚广,直到赶路的第二十天,他们才算真正?来到了边关的中心?区域。
经过三?日在寥无人烟的地区的赶路,在终于看到有?百姓的生活痕迹时,所有?人此刻心?中都十分?高兴。
谢迩没有?带他们走官道,否则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到达边关。
周围是一片农田,田埂纵横交错,整齐的田畦排列其中。
翻整过的田地里种着不少?蔬菜,但?众人即使?翻遍了脑海中的记忆,却?也只能认出几种常见?的大豆、冬葵、蔓菁,还?有?更多的,却?是认不出了。
那些生得奇特的蔬菜和冬葵、蔓菁一起?,整齐地生长在田地里。
整片农田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大片绿映在众人的眼中,勾起?了他们心?中对生的希望,同时也勾起?了他们脑海深处关于耕种的稀少?记忆。
在晋城发现煤矿以前?,生活在晋城的百姓和其他城都的百姓没什么不同,一样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可后来煤矿发现以后,晋城的城主便一改往年政策,转而大力支持煤矿挖掘生产。
家里的劳动?力都被征用去了开采煤矿,剩下的女人们虽然也会干些田地里的农活,可到底力气不如男人,地里的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少?。
养家糊口有?男人在矿场的收入,这日子?也能过得下去,可谁知饥荒一来,这种生产模式下的弊端便立刻显露了出来。
田地里的产出无法支持这么多人对粮食的需求,可以说耕种条件较之边关更好的晋城,在这场饥荒中饿死的人却?不比边关少?。
想到这些,来自晋城的这些男人们无一不悲痛地低下了头。
灾难一来,首当其冲的便是老人、小?孩,女人。如今来到边关的这些人中,多的是在这场饥荒中失去了全部家人的孤家寡人。
见?不得这些人丧气的模样,谢迩拍了拍手,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便听他指着农田道:“多看看多学学,往后你们这些人中被分?来这里种田也说不定。”
一句话,顿时把众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他们没有?忘记,他们这些人来到边关的原因是把自己整个人都卖给了边关城主。
——虽然还?不知道谢大将军买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但?总不会是让他们千里迢迢来种田这么简单吧?
心?里这么想着,一群人却?不约而同地看向了田里。
此时不过刚过卯时,天才微微亮,农田里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忙活了起?来。
插苗的、除草的、施肥的……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在地里忙活的众人一看就是伺弄菜地的一把好手,那熟练而利落的动?作,他们再练上大半年也比不上。
到时真让他们去菜地里干活,笨手笨脚的不会被边关城主退货吧?
尚未进城,一群人已经生出了危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