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8节(2 / 2)

左一句“娘你再讲讲呗”,右一句“你随便再编编嘛我爱听”,那口气,黏糊糊的,简直跟牛皮糖一样。


就是陆锦惜这样坚决的定力,最终也都被这烦人精给缠化了。


不讲也不成啊!


不讲他不上学的时候能从早上唠叨到晚上!


到底还是架不住这小子能磨,陆锦惜最终还是屈服了。


她拿着几份战报,比对了一下基本的情况,挑了《三国》里几个比较契合的故事,加以镶嵌,最终昧着良心精心炮制出了“薛况刮骨疗毒”“大将军挥泪斩马谡”等“经典”桥段,把个薛况吹得天上有地上无,好像天上战神下凡。


有时候陆锦惜自己想想,薛况有这么厉害吗?


她不知道。


经典桥段一凑就这样了啊,厉害得不得了。


每次讲得心虚了,她就只能在心里头默念:大将军若泉下有知,还望海涵。吹您是吹得过头了一点,但人谁没个身后名呢?这些身后的虚名,您为国为民,都是担待得起的,担待得起的……


至于薛迟,自然是每次都听得很仔细,像是要背下来一样。


有时候第一天讲了,他第二天下学回来,还要跟陆锦惜讨论讨论昨天的剧情,或者某个战争的细节,哪里哪里是不是有漏洞,跟真正的战役好像有哪里不对。


搞得陆锦惜十分怀疑:这小子该不会把她讲的又讲出去显摆了一遍吧?


还别说,不想不觉得,越想越怀疑。


陆锦惜没两天就警惕了起来。


前面几日的故事,因有那一日乱改“温酒斩华雄”的教训在前,她都改得很仔细,挑的都是战报里情况较为详细的来套用或者杜撰;但是剩下的战报,就没那么详细了。


这故事要讲下去,必得要拿到更详细的战报。


于是,陆锦惜便有了个一箭双雕之计——


她派人去了一趟永宁长公主府。


一则送上点上次劳她帮衬九门提督刘进时的礼物,也算是她这个晚辈的孝敬;二则是想拿一份薛况在边关大小战役的具体情况,坦言是想要给孩子们讲故事。


若能拿到这些东西,她既可以给薛迟讲故事,也可以了解到薛况有什么经历,是个什么样的人,且还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实在是再好不过。


永宁长公主倒是没怎么在意这件事,听见说是给孩子们讲故事,就交代人下去打点,没两天就给她搬来了一只沾了灰尘的大箱子。


里头放着的,都是旧日的战报甚至是大小卷宗。


送来的人说:“这都是几年前的东西了,放在那儿许久没动过。长公主说了,扔那边也没用,就叫给您搬过来。也不拘什么时候看完,放您这里也没关系,您慢慢看,给孩子们讲故事要紧。”


陆锦惜当然是谢过,给这送东西的塞了点银子,才叫人把箱子搬进了屋里。


原本从借战报卷宗到这东西送来,没什么问题。


可在打开箱子的那一刻,她才意识到了一点不对。


箱子里的卷宗,都是一卷一卷整齐排放,特意整理过的。


但上面依旧有着一层灰,证明很久没动过。


且虽说是放了很久,但实际上每一卷看上去都很“新”,不是年月短,而是说用得少,并没有像是寻常常用常增的卷宗那样起毛边。


甚至每一卷的新旧程度,看上去是一样的。


陆锦惜打开来粗粗一看,便发现这些卷宗果然都是誊抄下来的,应该是在往年的某个时间集中誊抄,从字迹到用墨到格式,都很统一。


“约莫人死后,抄录的备用吧?”


死后整理功绩,抄录这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陆锦惜心里虽有些奇怪的疑影儿,但也还没太多心,只感叹永宁长公主随随便便就能拿出这么一箱子东西,挺有本事。


可后面的几天,那一种微妙的感觉,就更重了起来。


这一箱子卷宗,她让白鹭青雀带着人把灰尘都清干净了,忙活了约有半日,才把东西一一按着时间先后排列整理,放到了书房的书架上,方便她查看。


不查看不要紧,一查看她竟然发现这些卷宗的起止点不对。


——永嘉三十六年到庆安七年。


年号没差,永嘉是先皇的年号,三十六年是先皇驾崩的那一年,薛况在此之前已经入军随父兄作战;庆安七年则是当今皇帝萧彻的年号,这一年薛况战死含山关。


但这里面几乎每一场战役都有,详尽无比,却独独缺了最后那一场。


没有含山关一役。


两种可能:


第一,卷宗抄录的时间,在薛况殒身之前。含山关一役,自然没有进入卷宗,因为还没发生;


第二,卷宗抄录的时间,在薛况殒身之后。但因为某种原因,含山关一役并不在抄录范围内。


这可就有点意思了。


春日的暖阳,斜斜找在了窗棂上。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