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唐朝小闲人> 分节阅读 118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182(2 / 2)

韩艺吓得赶紧收住笑意,他可不想被再教育,正儿八经道:“臣不做这买卖,原因有三,其一,臣又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这铜在臣手里就是铜,不是货币。其二,臣也没有铜矿,收铜又能够收多少。其三,臣是喜欢制造业,此乃长久之计,玩货币也就能玩那一下,很快就会饱和。这个买卖也只有朝廷能够做,普通人最多也就是沾一点小便宜。”


李治听着很是开心,这钱是该国库的,一时龙颜大悦,道:“有卿为国守财,朕无忧矣。”


长久之计有长久之计,应急之计有应急之计,这你要不夸他了两句,你特么好意思么。


韩艺嘿嘿道:“多谢陛下夸奖。”


聊完此事,李治只觉精神气爽,这才想起韩艺是来上奏的,拿起奏章一看,顿时一脸懵逼,这跟预想中的完全就是两回事,简直复杂了一万倍不止,“你这”


韩艺道:“陛下,吐谷浑给我们的盐价,是五文一斗,这其实算是非常低廉了,可惜它不包邮。哦,也就是不包运送。而如今国内的盐价是十文一斗,扣除人力、物力,要运送到中原来,是很难赚到钱的,而臣一直也主张官不与民争利,故此不主张朝廷直接购买,还是建议由商人去购买。


但是如何引商人前去购买呢让本就需求盐的商人前去凉州建办作坊,直接将盐就地化为商品,再运回中原,这样的话,卖得是商品,赚的是商品利润,而不是盐利润。可是这商品利润也是有讲究的,这商品得是本就需要盐,并且,本就要运到中原的,这样一来,等于就盐的运费就完全省去了,那么吐谷浑的低价盐反而拥有高利润,而且不会冲击中原的盐价,影响到盐商的利益。”


第1424章 完美计划


可别小看这一次的盐贸易,这可是事关吐谷浑的兴亡,韩艺在这方面,也是绞尽脑汁。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中原繁华地区的盐价是比较低的,而当下运费又不便宜,你要从吐谷浑将盐运送到中原来,这盐价你定多少都不对,要是定高了,就卖不出去,低了,亏本。话说回来,如果采纳李义府的政策,这个难题迎刃而解,如果一斗一百文,朝廷可以直接揽下,多少都是赚。


可是韩艺引入吐谷浑盐,目的是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冲着盐利去的。如果朝廷介入的话,那朝廷一定会将盐价给提上来,朝廷怎么能做亏本的买卖,商人又不会愿意去,因为无利可图。


因此韩艺才想出这么一个办法,直接将盐转化为商品,盐只是成本之一,算得还是商品利润。


可这买卖上的事,李治还真是不太懂,与其看奏章,就还不如听韩艺口述,这样还了解的更加清楚一些,于是将奏章放下,问道:“那不知你说的是何商品”


“腌菜”


“腌菜”


李治双目一睁,他以为又是一个很厉害的东西,没有想到竟然是腌菜。


“不错”


韩艺点点头,道:“吐谷浑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贩卖最多到咱们中原的,就是牲畜,其中主要是用来吃的。一般都是西北地区的百姓赶着羊群来中原贩卖,而他们一路下来直到玉门关,都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因为那边地区到处都是草原,可是当羊群到达玉门关以东之后,这运送起来可就不方便了,因为中原地区没有什么草原,供给起来不方便,因此会大大的增加成本。如果能够在凉州就将牲畜宰杀,制作成商品的话,比起到中原地区再制作成商品,成本要低得多。”


李治道:“你是说将牲畜变成腌肉”


“正是如此”韩艺道:“因为腌肉能够很好的保存,在没有草原的地界,腌肉更加适合运送。其实中原地区每年都得从吐谷浑、西北地区购买牲畜,但其实还远远没有达到上限,相对于中原内部的需求而言,还不足以饱和,而如今朝廷需要加强中原与西北、吐谷浑的贸易来往,牲畜肯定是重中之重。


如何扩大贸易,购买的更多的牲畜,刺激的三地经济,我们可以在三地交汇处,建办腌肉作坊,增加牲畜购买力,保证原来的鲜肉供应量,再将多于一部分的牲畜制作成腌肉,装入罐中,上得货船,便可以运送到中原各地,尤其是那些缺乏牲畜的地方,这样一来,还能够极大的减低运送成本,要是将活得运送到江南,这可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船运也运送不了多少。


与此同时,西北和吐谷浑地区缺乏青菜,而中原地区非常多,因此我们可以将青菜做成腌菜,又运送到的西北地区。而腌菜的关键,就在于盐,我们完全可以就地将盐给消耗了,盐的运费等于就消失了,商人也将有利可图,那么商人自然会愿意前往,同时也促进了三地融合的大政策。并且可以让更多的百姓吃到美味的肉。”


“妙妙妙”


李治听得连连称妙,这办法太绝了。


韩艺却道:“陛下,臣还没有说完。”


李治一愣,道:“难道还有。”


韩艺道:“朝廷也可以从中获利。”


李治闻言大喜,道:“那你倒是快说啊。”


韩艺道:“吐谷浑给咱们的盐价是五文一斗,而中原地区最廉价的盐才十文钱,因此中间并不知五文钱的利润,这利润全给商人的话,那也太便宜商人了,臣建议朝廷从中获得两文的关税,这合情合理。但是,如果商人顺道帮助将一些盐送往缺乏盐的州县,那么就可以免其关税。长安盐价是十文钱,但是在一些缺乏盐的地区,盐价还是比较贵的,可百姓离不开盐,如果盐价降低,可以极大的减少当地百姓的负担。而且,利用商人来帮朝廷运送盐,不但减轻朝廷的支出,而且也避免了朝廷直接干预民间买卖。”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既然说到这盐,臣以为要么就征收盐税,既然不征收盐税,那么朝廷理应奉行仁政思想,让百姓生活的更好,因此朝廷应该从各方面鼓励盐商将盐商运送到缺乏盐的州县,如果商人愿意去,朝廷可以在其他方面,给他们一些优待,好比说,让当地政府给他们地建造门面和仓库。”


这就是他一贯方针,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质,他认为百姓过得好,才能显示出一个国家的强大,像秦、隋那样的王朝,国库是富裕,但是百姓生活很一般,这种制度的国家一般都是亡于内乱,反之,就是亡于外敌,因为国家没钱,打不了仗,造武器都造不出,怎么去打,内乱是不可能的,百姓生活富裕,你想忽悠都忽悠不了。


韩艺也是在尽量平衡两者,只不过他是以民为先,根据去年的国库统计和金行统计来看,长安百姓的财富增加速度,是要高于国库财富的增加,但至少两者都在增加,这就可以了。而且,韩艺认为国家需要钱,发货币呀,不需要去跟百姓争利润,发行货币本就是职责所在,这钱该你赚的。


李治也觉得很有道理,要么就干脆就征盐税,一条道走到死,既然你不征,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