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日前唐军巧借渡河,诱敌来犯,这高句丽先锋队刚到河边,结果就遭遇到薛仁贵的三千精锐伏击,大败而归。
这一战之后,新城镇守的大将豆娄方再也不敢贸然出击,龟缩到新城,这是高句丽一贯的作战方式,采取死守,或者坚壁清野,不是高句丽人傻,而是没有办法,他们也清楚硬拼拼不过唐军的,他们根本消耗不起,只要守到冬天,那你们就是瓮中之鳖了。
薛仁贵顺势兵临城下,以差不多只有敌人是十分之一的兵力对于新城展开了围攻,但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薛仁贵也没有蠢到真的想以三千兵力攻破新城。
可是却掩护住了主力顺利渡过辽河,并且成功绕过了新城,集中兵力攻打周边城镇。
豆娄方不断收到周边城镇传来的急报,心里也怪纳闷了,怎么到处都是唐军,唐军究竟来了多少人,其实他们也打探过消息,顶多三四万人,当然,即便是三四万,都有极大吹嘘的成分,这豆娄方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于是又派暗探去打探围攻新城唐军的虚实,几番打探,终于确定只有三千人。
豆娄方大呼上当了,立刻派出麾下大将,领八千士兵出击,务必要先击溃这里的唐军,然后再去消灭其他的地方唐军。
而李绩、薛仁贵他们的全盘计划就在这关键一战,他必须要挡住新城守军的反攻,其实他们也料到对方一定会反攻的,你这三千人在这晃悠大半天,怎么可能一直瞒住对方。
新城的将士那都是周边城镇征召来的,他们的家可能就在边上的城镇,因此他们也是顾家心切,急于去援救家乡,故此出得城门,就如下山猛虎一般冲向唐军阵营。
唐军也是严正以待。
可是刚刚与唐军短刀相接时,周边山上擂鼓骤响,整耳欲聋,这倒不是李绩故意设计的,只是李世民当初最爱击鼓振奋士气,演变成了唐军习惯,这兵力不足,鼓手一定要足,打仗不能没有鼓。
只见唐军阵中突然一面大旗突然竖起,正是李绩的军旗。
高句丽的将士哪里不认得李绩的军旗,当初李绩跟随李世民都打到平壤去了,可是让高句丽吃尽苦头。先前豆娄方也一直在打探李绩的动向,只不过被唐军给骗了,以为李绩跑去赤烽镇督战了,而且他也不相信李绩会待在这里,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才这么一点点人。
然而,李绩还真就在这里,本来就是以少打多,要再没有统帅的光环,就真有一些托大了,因此李绩渡过辽河之后,就决定亲自督战围攻新城,让契苾何力、高侃他们领兵去攻其他城镇。
这李绩也是一个猛人啊,当年跟颉利打的时候,多次都是靠着一股狠劲扭转了战局,坐在马上,后面站在一排弓箭手,只要退到他身后的士兵,就一律射死。
唐军将士一看统帅这么狠,不顾安危,亲自上阵督战,一旦被敌军冲破,那都得死,个个也都发狠,竟然挡住了高句丽最为凶狠的一波冲锋。
但是高句丽的将士都杀红了眼,这么点点唐军围攻我们几日,这传出去多丢人啊
这么打下去,唐军再狠也支持不了多久。
可就在这两军焦灼的时期,北峰之上,一名大将领着五百名将士从斜刺里杀将上来,都是武装到牙齿的骑兵。
正是薛仁贵,只见他手那弓箭,一边冲就一边射,速度极快,而且箭无虚发。
高句丽大军见这里突然冲出一支唐军来,而且看到身边的战友都是应声倒下,心中一阵胆寒,战斗力立刻锐减。
薛仁贵真是勇猛无双,手持戟枪,一马当先,冲入敌军阵中,直接将敌军给拦腰截断。
别看只有五百名将士,但是在古代战争中,这骑兵就是爸爸,高句丽没有什么骑兵,都是步兵来的,步兵一旦阵型被冲破了,那真是回天乏术了,因为你这一抬头,只能看到骑兵,仿佛到处都是唐军,再加上这高句丽的士那是兵防守有余,但是进攻不足,这跟他们国家的策略有关,只要跟中原王朝作战,要么守,要么退,更加要命的是进攻厉害的精锐部队都调去打新罗了,那高句丽王渊盖苏文吩咐过豆娄方,如果唐军来攻,这守住就是胜利。
李绩这老司机,一看这情况,兄弟们赶紧跟我上。趁你病要你命,这可是李靖、李绩与别的将军最不同的地方,只要你的短处稍微露出来一点,他们两个就会毫不犹豫踹上去,恨不得就这一脚踹死你。李绩还真是亲自上阵,毕竟是武将,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老夫聊发少年狂,领着自己从关中带来三百名近卫军冲了上去,别看只有三百近卫军,但个个都是身经百战,战斗力那是杠杠滴。
唐军将士一看大唐第一元帅都亲自出击了,一时间士气大振,掩杀了上去,只怕会被统帅落下,而且唐军早就下达了死命令,不准要俘虏,你抓获一个俘虏,那你就得死,那真是太省事,闭着眼睛杀就是了,没有任何估计,那薛仁贵更是一马当先,领兵自己的骑兵追杀敌军,真是勇不可挡。
结果这八千高句丽先锋队,被不到他们兵力一半的唐军,杀的丢兵器家,一溃千里,埋头朝着新城逃去。
不过唐军追到一半就没追了,毕竟城里可还有一万多高句丽军,万一这是诱敌之计,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李绩的计划也不是说要拿下新城,而是要拖住新城的主力,这一战的关键就是要用实力来震慑住敌军,让你不敢轻易出击,也不敢贸然出兵去救其它的地方。
但即便如此,唐军以三百余人的伤亡代价,斩首四千余敌军,最为关键的是,为其他唐军赢得了足够多的时间以及空间。
第1257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
想当初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可是经常领军南征北战,只是后来当了皇帝,他不能经常带兵出征,但是李世民可也是酷爱打仗的,因此他虽然身在长安,但是他要求前方战报一定要第一时间传到长安,等于一旦打仗,两仪殿就成为了总参谋处。
虽然李治即位了,但是这个流程还是一直保留了下来,再加上唐朝马多,因此高句丽得胜的战报立刻就传到了长安。
李治大喜,立刻下旨狠狠褒奖了李绩、薛仁贵一番,但是同时也强调让李绩按计划行事。
可见他还是非常冷静的,他之所以提醒李绩,就是害怕李绩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继续往下打,中央确实没有准备充分,贸然打下去,可能会得不偿失的。
其实,就算李绩想继续打下去,也是不能够的,因为兵力实在是太少了,没有办法去占领,没法长久打下去。
然而,这一份捷报来的还真不是时候,因为如今长安完全沉浸在了科考的气氛当中,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科考之事,朝廷也在努力营造科考的氛围,喜悦成分冲淡了不少。
这大唐日报也是助朝廷一臂之力,各种分析科考,但还别说,百姓还真爱看,最多半个时辰就得卖光,因为韩艺完全是从各种另类的角度分析,从历届科考中寻找规律,甚至直接分析高门大姓与寒门士子的录取比例,以及往年科考的趣事,反正就是娱乐呗。
要知道这一场大考,不仅仅是朝廷选拔人才,还有士庶之争,当初韩艺挑起这一场战争,双方都默认将这一场大考作为终结,因此随着大考临近,两边的气氛也是剑拔弩张,任何一方都是输不起的。
而韩艺的话,李治只是让他帮助设计一些题型,出题还是轮不到他,就他肚中那点墨水,也出不了什么题。
韩艺只是负责制科大考,关于制科,李治倒是给予了韩艺绝对权力,因为除韩艺之外,也没有人出得了,太两极化了,进士科,韩艺想参与都没有本事参与,而制科的话,除他之外,又没有人出得了。
但是进士科的话,能够出题的可是大有人在,作为进士科大考的主考官许敬宗和李义府,也只是在事先讨论题型的时候,参与了进去,真正的出题的考官,还是李治在朝中随机抽调一些大臣,让他们“神秘”消失,直到科考结束之后,他们才会现身。
也没有道理让主考官出题,这样的话,那主考官要作弊的话,真是太简单了。
关于考题的保密性还是做得不错
制科的考卷,韩艺早就弄妥了,基本上都是初中数学,古代的数学也就这么个水平,制科大考前夕,他反倒没有太多的事,原本他是打算集中精力照顾两个孕妇,以为自己会非常忙碌的,但是却没有想到,反而轻松到不行的地步,这就是大家族的好处,一方怀孕,八方支援,丁点事都不要他插手,反而嫌他笨手笨脚的。
今日韩艺更是被萧无衣的大姑姑给赶了出来,让他去北巷住一些日子,而他只是在萧无衣的苦苦哀求下,带着萧无衣去了一趟昭仪学院。
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