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唐朝小闲人> 分节阅读 97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974(2 / 2)

原来这一声恭喜是开门见山啊戴至德拱手道:“愿闻其详。”


韩艺道:“我不是读书人出身,圣人的大道理,我了解的不是很清楚”


来恒笑道:“韩侍郎过谦了,韩侍郎若说起大道理来,我们这些读书人真是倍感汗颜。”


“不错不错”


戴至德呵呵笑道。


韩艺摇摇头道:“并非我能说会道,只是世上不少人脸上总是多着一层虚伪的面纱,我只不过是将这一层面纱给捅穿了,故此大家认为我说得有理,其实这道理大家都懂,只是说了实话,就丢了高贵。”


来恒哈哈道:“好一句说了实话,就丢了高贵。”


韩艺道:“那我也就不往虚里说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官也是如此,真不想当宰相的官员,根本就不会入仕,好比那清河崔平仲,做个山野村夫,潇洒走完这一生。我相信二位当然也想光耀门楣,平步青云,那么要达到这个目的,无外乎两者,百姓好,政绩好,就可以了。”


来恒道:“韩侍郎言之有理,但是想要做到这两点却着实不易啊,尤其是岭南那还未开化之地。”


“如果已经开化了,那我就不会说那一声恭喜。”韩艺道:“正是因为还未开化,才能展现出二位的实力,正所谓,奇货可居也。”


戴至德道:“非戴某自谦,以戴某的能力,只怕难以在岭南地区有所作为。”


韩艺道:“戴学士之所以这么说,道理很简单,我大唐看重农业生产,岭南之地人口稀少,到处都是丛山峻岭,道路险阻,纵使戴学士有通天之才,也难以改变现状。”


戴至德点点头。


韩艺道:“但是二位非常幸运,广州临海,船运便利,吕宋岛暂且放着不说,至少可以从海路去往扬州、蓬莱等地。而柳州的话,三江四合,抱城如壶,水路尤其发达,可通巴蜀,江南、以及广州。这两个地方,简直就是商人的天堂啊因此二位根本不用操心什么,我会鼓励商人去往那里做买卖,商人一去,利益就在,利益产生之后,人口自然会向二地流动,人口上来之后,商业就会越发达,这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来、戴二人对视一眼。


戴至德便道:“我们二人皆是读书人出身,未曾做过买卖,还望韩侍郎不吝赐教。”


如果这么简单的话,那韩艺还要找他们作甚,他们肯定是要出力的。


韩艺道:“二位要做的事也很简单,以商为主,配合商人,给予商人绝对的支持。”


韩艺说简单,但其实这并不简单,封建社会自然是官府为主,岂有以商为主的道理,而且商人与官员的地位相差十万八千里。


二人都显得有些犹豫。


韩艺又继续说道:“广、柳二州,皆乃蛮夷之地,犯人才去的地方,若还是一板一眼的搞,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拿出一些政绩来,既然是蛮荒之地,那有何许在意什么圣人之言,当以蛮荒之道来振兴二州。只要政绩好,百姓好,那何须在乎个人小节了。”


二人一听,挺有道理,如今广州是犯人流配的地方,要啥没啥,在那里做官,连个人都看不到,有什么意思,先将人弄来了,有点人气了,这官才当着有意思啊


戴至德道:“但是具体该怎么做呢还是一味的让商人做主”


“当然不是给予商人支持,并不代表纵容商人,二位还是责任重大,应当引领商人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不是任由其乱来。”韩艺从袖中拿出四封信封来,一人两封,给他们递去,道:“这就是振兴二州的核心政策,二位可以打开来看看。”


二位接过来,来恒先打开一封,惊诧道:“宅地法案”


韩艺点点头道:“这宅地法案应用在中原地区,自然不行的。但是二位何不想想,人家商人在中原待着好好的,为何要去那等蛮荒之地,自然是去追求更大的利益,而岭南地区,除了蛮荒之地,官府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们的,所谓的宅地法案,就是以极低的价钱出售土地给百姓,其中也分永业田和口分田,只是永业田限制严格,每人只可购买三百亩永业田,但是口分田可以对商贾放宽一些,但不管是那种田,都必须耕种五年才能正式作数,这样就能够避免投机者肆意占土地。而且这五年免去任何税收,但是凭借这一笔售卖土地的钱,足够支撑五年的收入了,反正二州也没有什么收入。”


来恒道:“可是朝廷会答应这么做”


韩艺笑道:“这是空口无凭,在未取得任何成果之前,朝廷凭什么答应,但是当你取得了成果,朝廷又为何不答应呢”


他是有把握说服李治答应的,可问题是,一旦成为中央政策,公告天下,只怕会有很多人去,这样就不受他控制了,他还是希望让元家先在那里立足,迅速积累资本,完成南进计划的最终目的。


来恒惊诧道:“要等到取得成果,这可不是一时半会的工夫,万一”


韩艺摇摇头道:“成果会立刻显现出来的,因为你卖地肯定就要有人来买,这狭乡人口转移到宽乡,这不就是朝廷希望见到的吗”


来恒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戴至德又道:“租借法案”


韩艺道:“朝廷不可能拨钱给你们修建码头、道路以及一些公共场所,商人又是无利不起早,那么以二十年为期限,将一些好地方或租或借给商人,让他们去修建码头。”


第1168章 怕什么就来什么


在贞观年间,朝廷屡屡颁发政策,希望狭乡的百姓迁往宽乡,其实大唐幅员辽阔,人口又少,可是却还面临着土地缺乏的窘境,就是因为这人口都堆积在狭乡,宽乡却是荒野连绵千里,这就是因为华夏民族的传统就是不喜欢迁徙,而且政策也有问题,朝廷鼓励百姓迁徙,但问题是,你除了土地之外,其余得都不给百姓,这古代又没有高铁,迁徙至少得一年,一年不耕种吃啥


而且百姓又都是井底之蛙,他哪知那边是个什么情况,因此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想的地步,关中地区人口还是非常密集。


但是由商人组织迁徙就不同,商人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百姓只需要出力就可以了,完全不用担心生活问题。


商人也不是善人,花这么大的代价,将百姓迁徙的蛮荒之地,朝廷总得给予他们优厚的政策,这个宅地法案和租借法案便是完全配合韩艺的南进计划,南进计划最需要的就是土地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