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之处”郑伯隅一愣,皱眉道:“此话怎讲”
韩艺一声长叹,道:“这事还得从道、佛二教说起,这二教如今正在迅速崛起,尤其佛教,佛教已经有超过咱们儒教的势头,可佛教不过是外来教,一旦佛教战胜了儒教,那我们汉人将会失去自己传统,这信而好古就更加无从谈起了。我们前面说到的格物致知,只能作为反击的手段,但是很难对于佛教的根本产生冲击,而且长此下去,佛教肯定会一家独大的。”
此言一出,郑伯隅等人不免又冷静了下来,相互望了望。
王叔本就道:“你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韩艺道:“各位长辈,你们可有想过为什么佛教的势力能够在咱们中土扩张的如此之快吗”
崔偲道:“你说是为何”
韩艺道:“很简单,就是人人都可以信佛,其实这倒也没有什么,关键就在于不是人人都是加入儒教,身为儒生必须要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农夫可以是自从佛门中人,但是他没有资格称自己是儒教中人。所谓士农工商,士虽为首,但不过是最小的群体,农工商的群体比士大的多,佛教吸纳的也就是这些人。
这些人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们的群体非常庞大,尤其是农民,这是朝廷最为看重的群体,一旦天下农民都信佛了,到那时,可不是儒家说的算,而是佛教了,到时朝廷纵使不愿,也不得不以佛教治国,因为佛教的话比儒家的话更容易让百姓接受。这对于儒家而言,可是致命的打击啊”
唐朝是开放的,李世民虽然说是以道教为主,但其实是三教并行,采取的是开放式的制度,因此在朝堂儒教、道教、佛教的争夺达到了白热乎,尤其是武则天时期,佛教到达了极盛时期,一度还出现儒教与道教联手对抗佛教的情况。
这也是当初崔卢郑王答应支持韩艺的主要原因。
如今韩艺进一步分析,现实似乎也变得更加残酷起来。
郑伯隅道:“但是这跟你的那一番言论有何关系”
韩艺自信道:“如果我的这一番言论得到了儒教上下一致的支持,并且得以实现,那么儒家将会屹立不倒,无可撼动。”
第765章 科学思想的萌芽
屹立不倒
不可撼动
这又是典型的韩艺式言论。
此言一出,甭管郑伯隅他们此时对于韩艺有多大的意见,也会感兴趣的,至少会认真听完。
“愿闻其详”
王叔本满面好奇道。
这么快就上钩了,真是太没有挑战了。韩艺神情渐渐严肃起来,道:“我对于学术上的理解,颇为不足,但我是一个买卖人,同时也是一个官员,因此我对于宣传造势,权益争夺方面还是有些见解的。
就拿佛教来说,佛教崛起方式其实非常简单,佛教就是依靠前世来世吸引众多没有文化的百姓加入,从而壮大自己的势力。
这势必就会引起朝廷的重视,朝廷一旦重视了,那么天下人更加会重视佛教,大臣自然也会重视,利用佛教的一些理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那么佛教的理论就更加会被大家认同,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如今朝堂上虽然没有穿袈裟的,但是这样发展下去,很难不保证今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郑伯隅点点头道:“言之有理,佛门信徒多半都是一些愚昧无知之人。”
“前辈说的极是。”韩艺一笑,又接着说道:“但这恰恰是咱们儒家最薄弱的一环,儒家的强盛,在于得到君主的认同,但是缺乏直接面向百姓,虽然儒家有教化,也非常成功,但是没有直接给予百姓实际的利益,反而是在束缚百姓的生活,产生的利益一切都是通过君主,但是多半百姓都不明白儒教思想在其中的功劳,他们只会歌颂君主的仁政,而非是儒家,太宗圣上遵从的道教,但是兀自受天下百姓爱戴。
从此也可以证明,儒家过于依靠君主,缺乏百姓的支持,这若在汉朝倒也无所谓,但是现在有了佛教,佛教不断在吸纳这些百姓。正如我方才所言,一旦百姓都信佛,那么君主还会儒家思想治国吗即便是用,也会冠以佛教之名,因为这样百姓会更加认同。一旦君主不再认同儒家思想,那么儒家将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我想各位应该没有忘记秦朝的焚书坑儒吧。”
几人一听,不由得小抽一口冷气。
焚书坑儒在儒教可是忘不了的伤痛,也正是因为焚书坑儒导致孔孟的正统儒家思想丧失大半,现在儒家思想其实有别于先秦时候的儒家思想。
这都是因为秦王朝尊崇法家,也是靠法家才崛起的,儒家思想在秦朝根本就不受宠,但是儒教思想可以说系在君主身上,佛教就刚好相反,佛教跟朝廷的政策没有半点关系,是完全面向百姓的,可是,如果佛教有了庞大的百姓群体支持,朝廷不想也得认同佛教。
这惨案在前,郑伯隅等人难免不是细思极恐,越想越是害怕。
卢秋子困惑道:“就算你说的非常对,但是你这一番言论就可以改变这一切”
“不错”
韩艺回答的非常肯定。
“那你倒是说说看。”
卢秋子好奇道。
韩艺道:“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儒家要改变以往的策略,开始面向百姓,增强在百姓心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百姓尊崇儒家思想,但是百姓不识字,光凭现有的思想难以给百姓产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这就必须添加新的思想进去。有两种办法,其一,就是跟佛教学习,增加前世来世的观点,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孔圣人已经明确表示未知生,焉知死。那么只能走第二条路,就是完全与佛教相反得路,我们就谈今生,不谈前世,也不谈来世,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其实对于百姓而言,今生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我们必须就要找一个切入点,将儒家思想转向百姓,也就是格物致知的精神。究竟如何运用格物致知的精神去帮助百姓,给百姓带去最为实际的利益,正如我那一番言论,发挥儒生们的天赋,去帮助农夫种出更多的粮食,去兴修水利,去发明创造,直接给百姓带去更为富足的生活。如果百姓碗里每一粒饭都充满了儒家的智慧,他们心中能不惦记着儒家吗想那神农受是人敬仰,就是因为他舍己救人,尝百草,治百病,这是最实在的帮助。一旦儒家的思想可以渗透到百姓生活中的一切细节,那么儒家的影响力谁还能够撼动”
几人点着头,但眉头却又都皱成了川字,显得非常矛盾。
郑伯隅道:“话虽如此,但这并非我儒家的思想。”
韩艺道:“孟子不也在孔子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思想吗还有那董仲舒,皆是审时度势,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加以改变,迎合当下的制度和国情。现在儒教面对佛、道二教的夹击,必须改变,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改变儒家的核心思想,这当然是不可行的。
我的构想是,在保留面向君主的核心思想,再增加面对百姓的格物致知思想,这样的话,儒家思想就能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涵个个层面。一切理论出于儒家,农夫、工匠根据儒家的理论,再利用自己的经验去种更多的粮食,去发明更为先进的工具,如此儒家思想才能利于不败之地。也只有当百姓都拥护儒家思想,朝廷才会更加的重视儒家思想。
而且这也不是坏事,儒家不是一种重视轻徭薄赋,重视农耕吗那儒家去帮助百姓想办法种出更多的粮食,这也符合儒家的核心思想,区别就在于没有经过君主”
如此一说,郑伯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