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1 / 2)

顾家的中秋节, 结尾不是很好,但好在能吃饱穿好, 一家人和和睦睦,已经是很大的改变了。


另一边的关南虎家里才是乱七八糟的, 他们原本打算至少要到两斤肉,结果只拿回来两块饼, 他儿子关桥两口就没了, 还生气他们要不到钱。


关南虎哄着儿子,儿子闹着脾气, 父子俩倒是一副孝子贤孙的模样,只不过是老子孝顺儿子而已。


等哄好了儿子,关南虎和他媳妇商量起来,俩人都觉得挺可惜的, 看来要二两银子有点多了,顾北知不给,那下次就减点吧。


他爹,不行咱就只要一两吧,那顾北知光是衙门给发的都比一两多,他不能再不给了吧?


王二狗说他又抠门又小气,我还不信,都是秀才老爷了,还差这点钱?今天你看看,可不就是个抠门鬼,还秀才,我呸!下次咱们再去,必须得要一两银子。


对对对,咱都好几个月没吃过肉了,一两银子都是少要的。关母想起肉的味道,馋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他娘,咱们得好好商量商量,下次咋要这个钱,都怪村长那个多管闲事的,不然今儿怎么也能要到二斤肉。关父这嘴里也没滋味,想肉吃了。


就是,咱家的事他瞎管啥!关母馋的直吧嗒嘴。


两人商量了半天,似乎也没商量出什么好的办法。


顾北知可不知道关南虎夫妻俩还要上门找事,他都让步了,但显然人心不是这么容易满足的。


第二天一大早,顾北知和关杨在村口碰了面,他们约好了一起去镇上,关杨要回先生家里上课,顾北知得去上工。


哥夫,昨天大伯和大娘去你家了?关杨昨天晚上听见他娘和他爹说这事,关二婶气的跟个葫芦一样,想去关南虎家理论,被他爹拦下了。


关二叔多了解他的哥哥和嫂子,这事儿肯定还没完呢,现在去理论有什么用,得想办法打消了哥嫂的念头才行,夫妻两个关起门来商量了很久,还把家里攒的银子拿出来数了半天。


你也听说了?顾北知只知道村里传播消息很快,但没想到晚上发生的事也能这么快传播开。


关杨点头,哥夫,我那大伯...总之你多多包涵吧,我哥真的不容易,你千万别因为大伯他们一家生气,要是可以选,我哥也不愿意这样的,唉...


小辈不能说长辈的不是,关杨就是有一肚子的难受,也只能忍着不提,只能让哥夫多理解理解,但要是顾北知生气,他也没有办法。


关杨今年二十一岁了,早就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但他总想着考中了秀才再说。


关二叔和关二婶心里有着打算,虽然一直攒着钱,但也没有提过给关杨说媳妇的事。


阿杨不用担心,我和你哥好着呢,他爹娘的事儿我会看着处理的。顾北知摸了摸关杨的头。


古代就是这点特别好,熊孩子很少,关杨这么大的孩子已经十分懂事,甚至能撑起一个家了。


顾北知像是看到孝顺懂事的小辈一样,拍拍关杨,主动转移了话题,《孟子》背的怎么样了?上次给你讲的都明白了吗?


背到问策篇了,我重新写了一篇感悟,等中午给哥夫看看。一提起学问,关杨的注意力立马集中起来。


很好,那我先考考你背诵,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顾北知起了个头。


孟子曰:怨慕也。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关杨流利的背出后面的段落。


很好,那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有何解?顾北知又问了一个释义。


关杨把自己的理解讲了一遍,看得出来他有自己好好的去体会,但因为年纪和阅历的关系,这种体会还是太流于表面,不够深刻。


顾北知知道阅历这东西,除了他自己去经历之外,别人是帮不上忙的,但是他可以换一个角度给他先灌输一些东西。


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看得书多了自然就明白的多了。


阿杨,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富商,打算去最南边的夷族所在的区域做卖鞋的生意。于是他找来两个伙计去做市场调查,看这个地区大约能消化多少鞋子,又喜欢什么样的鞋子。


两个伙计便去了这个地方考察,过了一个月,两个人回来了,富商问,卖鞋这生意可以做吗?


第一个伙计垂头丧气的说,哎,不行啊,这地方的人都不穿鞋,鞋子肯定都卖不出去!


第二个伙计信心满满的说,这生意肯定火爆,咱们得多备点货,每种鞋都要有,一定能赚很多钱。


富商头疼了,两个伙计的说辞完全不一样,这可怎么办呢?


阿杨,你说富商应该听谁的?顾北知讲了一个很普通的创业故事,打算从简单到高深给他一点点开拓思路。


关杨仔细思考了一下,我觉得都可以,如果是听第一个伙计的,富商可以换一种生意做,这样可以避免货物卖不出去的风险,但可能要继续耽误时间。


如果听第二个伙计的,虽然承担着货物卖不出的风险,但如果能卖出去,整个夷族都来买他的鞋,也能赚不少钱。


乍一听关杨的考虑很周全,将两种选择的后果都考虑到了,但其实他是没选出来,只能说一些理论来糊弄一下。


顾北知哪里能让他糊弄过去,只能选一个呢,你觉得应该选什么?


我...我选第一个,夷人不爱穿鞋,肯定不会买鞋子,要卖出去肯定要费很多功夫,也不见得能成功。关杨纠结了一会儿,还是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选了。


你这种想法不能说不对,但也证明了你不适合做一个商人,你看,我这个故事里的几个条件。


第一,富商要做卖鞋的生意,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第二,夷人以前是不穿鞋的,他们不知道鞋子的好处,所以整个夷族都可能成为富商的客户。


第三,鞋子的成本很低,利润却很可观,若是成了几乎是好几倍的收入,做不成的话再拉回来销售,也是可以的,损失的只是路上的运输费用。


商人重利,利润足够高,为何要放弃机会?


顾北知看着柳家街的路口快到了,和关杨说了一声,约定好中午碰面,两人便分开了。


刚刚讲的故事其实是顾北知随便讲的,并没有刻意的挑选,就是想到哪儿讲到儿的随意一说。


关杨却放在心里思索了很久,甚至私下抽时间去杂货铺、布庄询问布料的价格,伙计的工钱,鞋子的价格。


最后算了算总账,发现哥夫说的没错,他们获鹿镇虽然不大,但偶尔会有走商经过,南边来的货物价格都贵了很多,反过来北边运到南边的货物价格也翻了倍。


这么算下来,做成这笔生意能赚的钱很多,远大于失败之后赔的钱,这笔生意肯定要做的。


正是他这种讲究数据的性格,他对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事情都渐渐有了清晰的认知。


比如他只知道村里卖出的粮食多少钱,粮店卖出的粮食多少钱,但他从来没算过这其中的差价。


又比如他知道布庄里一匹棉布的价钱,也知道一身成衣的价钱,却不知道做一套衣服需要多少米布。


顾北知不知道关杨因为他随口讲的一个故事去做了调查,来到店里的时候,柳老爷带着儿子坐在一旁喝茶。


老顾,你可来了,这柳老爷一大早就过来等你。小丁哥腿脚快,凑上来先给顾北知讲了一下柳老爷什么时候来的。


顾北知表示知道了,然后走到柳老爷面前,柳老爷,早。这位是您家大公子吧,果然钟灵毓秀。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