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洪婶道,“一般吃很多的,都是刚来的孩子,他们饿怕了,就拼命往自己的肚子里塞吃的,不过等过些日子就好了。”郑维新等人都愣了,也是到了这时候,他们才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孩子是孤儿。洪婶说完,又吃起来,而这个时候,那些孩子已经去井边打水,开始洗自己的碗筷了。他们洗完,年纪小的去午睡,年纪大的就聚在一起读书。他们读的是一年级的课本,一边读,一边自己认上面的字,还用木棍在地上写,一个个认真极了。郑维新等人看到这情况,心情都莫名地变好了。他们相信,豆豆如果是真实存在的,一定能过上好日子。郑维新等人家里都是很有钱的,他们走之前,都捐了一些钱。不过捐的更多的,还是那些被记者带来的妇人。那些记者,都是以前来过孤儿院,想要采访孤儿院的,当时朱婉婉让他们不要将孤儿院的情况报道出去,他们都同意了,但一直记得这个地方。如今《流浪记》完结,有人跟他们打听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孤儿院,他们就把人带来了。他们带来的,大多都是上海的贵妇人。这些人基本都识字,平常能做的事情又不多,闲着没事就喜欢看看小说。楼玉宇的小说,她们大多从《留学》开始看,到如今已经追着看了一年,都是楼玉宇的书迷,也都在看了《流浪记》之后想为那些孤儿做点什么。得知楼玉宇写的孤儿院真实存在,现在又看到孤儿院这么好,她们都很高兴。“孤儿院的负责人是谁?我们能见见吗?”看过孩子们吃饭读书之后,她们中就有人问道。朱婉婉就在这边,当然是能见的,记者很快就把她们带到了朱婉婉面前。朱婉婉这一年变化很大,不仅气质变好了,因为用心保养的缘故,皮肤也变好了。她生孩子早,本就还没到三十五,现在用心一打扮,就算说她只有三十岁也是可以的。她又天天看书,整日跟一些读书人相处,气质也好了很多,再加上还有孤儿院院长这么个身份……这些贵妇人,没有哪个会看低她。而她自己,也努力展现着自己最好的一面。双方相谈甚欢,这些贵夫人还跟郑维新他们一样,给孤儿院捐了钱。朱婉婉将她们捐献的数目一一记下,还把以前的账目拿来给她们看,表示孤儿院的账目,都是公开的,她们随时可以过来查账。近几年,用各种名目让人捐款的事情挺多的,很多人捐了钱之后,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捐的钱到底去了哪里。现在朱婉婉这么实诚,她们对朱婉婉,对这个孤儿院的印象就更好了。同时,还有人注意到办公室里有个书架,上面摆了很多书,其中就有楼玉宇的:“朱院长也看楼玉宇先生的书?”放以前,朱婉婉这个时候是不好意思说穆琼是她儿子的,只会应了。但现在……想到傅蕴安的父母应该都很厉害,自己应当多跟厉害的人相处,发展自己的人脉……朱婉婉笑道:“楼玉宇是我的儿子。”“楼玉宇先生竟然是你的儿子?”“朱院长你这么年轻,竟然有那么大的孩子了?”“朱院长,能让我们见见楼玉宇先生吗?”“明天就要开始刊登楼玉宇先生的新书了,朱院长能跟我们说说新书是什么吗?”……这些人在得知朱婉婉是楼玉宇的母亲之后,全都围在朱婉婉身边打听起来。朱婉婉笑着跟她们说起来。一天下来,朱婉婉认识了不少人,同时,上海的上层圈子里,也有很多人知道了朱婉婉。朱婉婉凭借着这件事,阴差阳错之下,倒是进入了某个她原本很难进去的圈子。同时,这个孤儿院的存在,也被上海的上层人士所知晓。上海这边的有钱人很多,愿意捐款的人也很多,在《流浪记》完结,孤儿院的存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之后,朱婉婉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捐款,那捐款的数目,甚至已经可以让孤儿院开销好几年了!这些人眼睛眨也不眨,就能捐出几十几百元,这一切也增长了朱婉婉的见识,见识过这些,她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见到几十个银元,就一惊一乍了。那些贵妇人都很尊重她,这份尊重,还让她越来越自信。可以说,事业的成功,让朱婉婉的变化更大了。当然,那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现在的话……在《流浪记》完结后,大众报登出了穆琼的新书《丝乡》。《丝乡》的男主角名叫朱绸,出生于丝绸世家,他们家雇了很多人,他们收蚕茧、缫丝、织出丝绸……只要是跟丝绸沾边的,什么都做。朱绸自幼锦衣玉食,长大后,先去了在当时不被人认可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又一狠心,花五十元钱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来到日本。他在日本,注意到日本的丝绸产业,竟然已经发展地比他的国家更好,大惊失色。最后花了很多功夫,学来了国外的技术,又从国外买了很多机器回家。他希望自己家中,能生产出比日本人生产的丝绸更好的丝绸来。他让蚕农饲养他带回来的蚕种,购买手拉提花织机开办稠厂,买来国外的染料,甚至和政府方面商量,办了培训班教导别人怎么养蚕。对他家乡的人来说,他是一个改革者。当然了,以上这些都是背景,故事其实是从他不顾别人的反对进行改革一年后开始写的。又到了一年一度收蚕茧的日子,朱绸穿着方便干活的棉布短打站在码头上,检查送来的蚕茧。本地的土茧用他从日本买来的手拉提花织机来织绸缎容易断,因此他之前特地买了好的蚕种,免费分给附近的蚕农,结果那些蚕农怕养了他的蚕血本无归,怕自己不会养,竟是扔了他给的蚕种,照旧养他们以前养的蚕。朱绸被这情况气到了,他觉得这些蚕农不可理喻,决定不收这些蚕农送来的蚕茧,与此同时,他的家中,因为他坚持要开工厂的缘故,反对声也此起彼伏。他的亲人,觉得他是在胡乱折腾,认为他这样折腾下去,会把朱家的百年基业毁了。卖不掉茧子的愤怒的蚕农、朱家反对朱绸的人,还有朱绸这边的人,三方人马在码头上争斗起来,最后也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扁担,竟然正好打在朱绸的头上,把朱绸打下了水……场面非常混乱,等众人回过神来下水去找,竟然找不到朱绸了。大众报上第一次刊登的三千字,到这里戛然而止。但就是这么一个开头,却已经让众人好奇起后来的情节来了。后面的情节,现在就只有穆琼知道。接下来,朱绸会被一个养蚕为生的少女从水里救起,然后……他失忆了。失忆梗在现代都被写烂了,但在这个时候,着实新鲜的很,尤其是……这个救了朱绸的少女,最讨厌的人就是朱家的大少爷朱绸。不过她并不认识朱绸,失忆的朱绸也不知道自己就是朱绸。朱绸在少女的照顾下养好伤,知道了很多朱家大少爷做过的恶事,比如强抢民女,逼着别人低价卖茧子之类。他跟这个女孩子同仇敌忾,天天骂朱绸,同时开始了自己在底层的生活。他以前专门在日本跟日本的蚕农学过养蚕,虽然失忆了,但依旧知道不少关于养蚕的知识。他落水之时正在收蚕茧,穿的又不好,因而将他救起的少女小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专门帮人养蚕的人。当然了,小桑会这么觉得,主要也是因为,朱家并没有大张旗鼓地找朱绸,甚至都没往外说朱绸失踪的事情。小桑见他可怜,就收他做了家里的长工。此时春蚕已经结茧,但紧跟着就是夏秋蚕,朱绸跟着小桑开始养蚕,在夏秋蚕开始生病的时候,帮着小桑避免了他们家的蚕生病,慢慢的,还跟小桑发展出感情来。同时,他也一直讨厌着那个不收他们的茧子的朱家大少爷。小桑的父亲已经去世,家里全靠她操持,她为人很是泼辣,带着自己的母亲,死死守着父亲留下的家业,不许自己的叔伯染指。她也喜欢上了朱绸,就想招赘了朱绸,生个孩子。这样她家以后,也就后继有人了。然而,小桑的叔叔早就视小桑父亲留下的田地为囊中之物,只等着小桑嫁出去,就要来抢夺,要是小桑不出嫁,则打算把孙子过继一个给小桑……现在小桑要招赘,这一切弄乱了他的计划,他气愤之下,跟小桑针锋相对起来,大闹了小桑的婚宴。双方推搡起来,然后朱绸为了保护小桑,又撞了脑袋……朱绸想起了曾经的事情。他也意识到,他当初做的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被人曲解了,或者干脆被人破坏了。比如他让人分给蚕农们的蚕种,其实很多蚕农根本就没有收到。不仅如此,还有人在四处散播跟他有关的谣言,将他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朱家有人在针对他,想要从他手上谋夺朱家家产。朱绸带着小桑回到朱家。之后,朱家众人为了利益相互争斗,小桑和朱家众人的格格不入,丝绸生意遇到的种种麻烦,国内工业的落后,人们对新事物的排斥……所有的一切组成了这本书。故事里的主角是一个一心改革的人。他遇到了很多问题,但他一直不曾放弃,他爱自己的国家,也爱丝绸。故事的脉络,大致就是这样的。当然了,现在还只写了一个开头而已,很多东西都没有展开。穆琼觉得,几十年一百年后,他这书兴许会被拍成很长的电视剧,引来无数观众。毕竟狗血有之,事业有之,爱国有之,还有豪门、失忆、麻雀变凤凰等一系列热门元素,肯定很受观众喜爱。穆琼这么想着,又写起来。相比于议论文杂文散文之类,他还是更喜欢写这种……穆琼正在努力写新书,《丝乡》在大众报上连载了一万多字的时候,一心想来上海的穆永学,终于上了南下的火车,而他上火车的时候,还带着他的妻子吕绮彤,和一双小儿女。第159章 穆永学到来穆永学南下, 并不想带着孩子,但北京天冷, 他的小儿子又体弱, 被冻得受不住,医生说最好去暖和点的地方待着。他虽然觉得带着孩子麻烦,但还是疼孩子的, 就把小儿子穆昌才带上了,女儿穆昌月想去,也同样带上了。左右这两个孩子还小,就算少上几天学,也是可以的。当然了, 次子穆昌明是不带的,让他留在北京读书, 由舅舅照管。穆永学一家从北京坐火车, 先到了天津。这一路,就花了六个小时,一开始还对远行充满兴趣的穆昌月和穆昌才,这个时候已经没精打采的了。偏偏, 刚到天津,他们下火车吃点东西稍作休息之后,就又要上火车了,这次还要一直坐两天两夜。两个孩子上了火车之后就怏怏的, 闹起情绪来。他们家在北京,是雇了好几个佣人的, 平常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都是佣人在照顾,吕绮彤只负责吩咐佣人让他们做这个做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