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官司打到元熙帝面前,元熙帝也头疼,这才耽搁了顾淮之的任命。顾玄心里倒是暗爽,淮儿优秀吧?我孙子!还是我一手教出来的!两位尚书再怎么抢人,顾淮之已经进京,任命就不能再耽搁。元熙帝特地召顾淮之进宫,仔细问了他青州的情况。顾淮之没兴趣夸大自己,叙述重点全放在青州官员如何上下一心为民服务,百姓们又如何积极配合。殿内站着的太监宫女都听得感动了,哎哟这是什么感天动地的官民情,青州那地方,山好水好人更好啊!元熙帝听了便笑,右手虚指顾淮之,摇头笑道:“你啊,六年不见也开始耍滑头。那青州要真是你说的那么好,之前历任刺史也不至于毫无建树。听说你回京时,百姓给你送了万民伞,怎么不带来给朕看看?”提到这个,顾淮之就有点心虚,忍不住道:“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百姓的万民伞,臣受之有愧。”在其位谋其政。顾淮之身为青州刺史,本就该治理好青州百姓,不料竟然会收到这样一份大礼,心中既惊又喜,这样的一份凝聚了整个青州百姓最赤诚情感的厚礼,顾淮之不想把它用来当做给自己加砝码的工具。元熙帝最喜欢顾淮之这样实干的性子,亲题了一块匾送给顾府,上书“风光霁月”四个字,羡煞一众官员。顾淮之的任命也随之下来,户部左侍郎,正三品,满京为之侧目?虽说许多人已经有心理准备,但顾淮之的任命下来后,不少人当即便倒抽一口冷气,这可是正三品啊,现在正三品上坐着的,哪个不是过了天命之年?顾淮之这个年纪便跻身高位,便是同为世家子,也有不少人心中泛酸。寒门子弟就更不用提了,本来双方就互相看不过眼,顾淮之作为世家子年轻一代的代表,更是拉足了寒门官员的仇恨。更气人的是,酸归酸,他们还没办法挑刺儿。顾淮之的功绩摆在那儿呢,人家花六年时间就把一个原本破败的青州打造成了有名的经济强州,连带着周围的州都跟着起飞喝汤,谁要不服,先达到顾淮之这一高度再哔哔。这任命下来后,顾淮之还有点小郁闷。户部左侍郎的位置当然好,实权部门的二把手,大权在握,多威风。唯一不好的就是,顶头上司是冯克己,顾淮之当年怼了他好几回来着。现在又到他手底下,就算冯克己不是个小心眼的人,两人见面也略有点尴尬,毕竟当年冯克己单方面挑衅却被顾淮之快狠准地抽了回去,在顾淮之这里碰了好几回钉子,还差点崩了牙,直接被顾淮之一个晚辈指着鼻子说他不如寒门代表徐季陵。顾淮之想想都替冯克己尴尬。冯克己还真不尴尬,觉得尴尬他就不会这么火急火燎地抢人了。元熙帝登基以来国库开销太大,轻徭薄赋税收变少,还有镇压流民叛军,jūn_duì 就是个吞金兽,还有各种官员的赏赐花销,冯克己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让国库不那么寒酸。现在顾淮之冒了头,冯克己很满意:很好,你小子是个人才,赶紧来户部发光发热吧!第108章 出风头户部作为大齐的钱袋子,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是实权部门,油又水足,能成功在里头站稳脚跟的,要么就是后台很硬,要么就是自身实力十分强大。总而言之,没一个省油的灯。顾淮之这个新上任的户部侍郎,背景雄厚,自身实力也非常能打,户部都是一帮人精,明白这位新上任的左侍郎并不是随意拿捏的软柿子,对顾淮之倒很是客气。就是吧,有点客气得过头了。也难怪各主事们心里有想法,前任左侍郎因贪墨被抄了家,这位置空出来后,户部多少资历深厚的主事盯着呢,暗中谋划了不知道多久,互相下绊子的事儿也没少干。结果啪叽一下,直接来了个空降,大伙儿白忙活了,主事们心里能不气么。尤其是卢主事,资历比前任侍郎还深,被那位压了一头,心中已经十分不满,好不容易熬到前任侍郎滚蛋,本以为他的机会来了,却又来了个更年轻的顾淮之。看着顾淮之年轻英俊的面庞,再想想自己鬓边的白发,卢主事那颗心哟,就跟泡在酸水里似的,嘴里都是苦味儿。正巧,冯克己还把卢管事分给顾淮之管,那就更扎卢管事的心了。理智上明白跟顾淮之对上没好处,但这人吧,一旦憋屈得久了,就容易昏头。卢主事也没想着把顾淮之弄下来,就是单纯地看顾淮之不痛快,每天摸鱼,还想撺掇着其他同僚跟他一起孤立顾淮之。这点小动作自然瞒不过顾淮之的眼,每次顾淮之有事叫卢主事,这人必然有事不在,几次下来,顾淮之也知道自己这是碰上刺儿头了。别说,顾淮之心里还觉得挺新鲜,这辈子他一直顺风顺水,出身好地位高,真没人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跟他唱反调。不过卢主事三番两次膈应人,顾淮之不处理一下,别人还以为顾淮之这个新上任的左侍郎是个软柿子,人人都能捏一下。于是,下一次卢主事又不在的时候,顾淮之二话不说给他放了假,特别真诚地在卢主事面前当好人,“卢主事既然事务繁忙处理不过来,便回家去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养足了精神后再来当值岂不更好?”说完,顾淮之也没给卢主事开口的机会,当机立断提拔了一个新主事上来,说是暂代卢主事的位置,等卢主事忙完家中事务后再把事务交给卢主事。卢主事就是犯了轴,钻了牛角尖,被顾淮之这么一压,他清醒了。然而现在才清醒过来,晚了。顾淮之最烦摸鱼打酱油的人,一天到晚正事儿不干光想着给人添堵,要是上辈子他公司员工这么干,顾淮之早就让他滚回家吃自己。现在卢主事有官职在身,顾淮之不能让他吃自己,但能让他滚回家别拖自己后腿。另外,要是休息得太久了,御史可不是吃干饭的,怎么也得参他一本,到时候,卢主事这官职保不保得住还难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送上门的立威机会,顾淮之没道理放过。收拾完卢主事后,其他人明显老实多了,任谁都不敢再小瞧这位年轻得过分的侍郎大人。顾淮之可算得了个清净,继续熟悉自己的职务。首先一条,就是看账本。虽然因为冯克己单方面敌视世家的缘故,顾淮之和冯克己闹过几次不愉快。但双方都不是小心眼的人,掐架归掐架,该干的事儿还是得干得漂漂亮亮。户部的账务尤为繁琐,除却各州拨款免税以及收上来的税款外,还有官员们的俸禄薪炭并各部办事需要的款项。比如工部尚书最近又要修河堤,詹事府那边又交来了宫中封赏用度的条子,数目都不小,看着就让人心惊肉跳。顾淮之翻了翻往年的账目,心下也要赞一声冯克己办事严谨。这些账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账本都比以前厚上不少。不过,账目清楚归清楚,但还是太过琐碎冗杂,无甚条理。顾淮之想着自己以后每天都要跟这样乱七八糟的数据打交道就觉得头疼,上辈子谁要是把账本做成这样,那会计证怕是花钱买的。顾淮之已然习惯了看各种报表,项目清晰,收入支出一目了然,还十分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这会儿立即提笔画了几张表格,想了想,又让人雕了几份模板,就等着表格印出后改进一下记账模式。拿到表格后,顾淮之本想直接让人以后就按表格填写,却又停了一瞬,转头去找了冯克己。嗐,在青州当一把手当久了,习惯了乾坤独断,顾淮之都忘记现在干的是二把手,顶头还有个上司来着。他想大刀阔斧地搞事情,总不好越过冯克己去。左右冯克己虽对他有意见,但心还是正的,自有一番傲骨,不至于干出什么故意给他下绊子的事。不出顾淮之所料,冯克己见了顾淮之带来的表格后,略一思索就明白了这表格的用途,连连称妙,拍案笑道:“这东西不错,以后可以用来记账。”顾淮之点头,详细介绍了一番表格,“大人,此物名为表格,日后采买拨款等事,均可用表格记录。买了哪些东西,拨了多少银子,都明明白白填上,后面还有负责人签字。哪一笔账出了问题便直接找签字的人负责,免得有推诿之事。”踢皮球可是老传统了,责任到个人,想踢都踢不了。冯克己大声叫好,看着顾淮之淡定的神情,很是感慨,“外放六年,你又精进了不少。当年我还觉得我家那小子能跟你比上一比,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不等顾淮之谦虚一番,冯克己又乐道,“不过,也不止那小子一个比不得你,年轻一代中,你一枝独秀,旁人再出色,也比不过你半分。”皓月当空,谁还会关注微末的萤火之光呢?表格确实十分便捷,往常看着就叫人眼晕的账目在一张张表格的归整下都让人神清气爽。初步在户部试行后,便得了户部上下一阵叫好。见状,冯克己又立即拍板,决定将这表格推行到其他几部,户部和每个部门都有往来,毕竟不管是哪个部门,都要花钱的。要花钱,就得跟户部打交道递条子。现在户部有了更高效便捷的表格,再看其他部门递过来的条子,就是一种煎熬了。于是,冯克己觉得,还是得跟其他部的尚书谈一谈。但这一谈,都涉及六部了。这样的大事儿,私底下决定不合适,只能让元熙帝来定夺。元熙帝倒是没想到,顾淮之刚去户部就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虽然没如冯克己的意可劲儿给国库弄银子,但有了这个表格,便能减轻众人的工作量,是惠及所有官员的好事儿。尤其是责任到个人的方式,最得元熙帝欢心。每每遇到难事儿,底下人各种踢皮球甩锅,现在好了,都责任到个人了,看谁还敢继续甩锅!除此之外,元熙帝也十分喜欢表格的简洁明了。天知道他这个皇帝每天要看多少奏折,就有那么一帮糟心玩意儿写的破奏折又臭又长,通篇废话拍马屁不说,还十分冗长,重要的事情都散在各处的马屁中,元熙帝想偷懒跳过几处都不行。要不是现在得刷名声,元熙帝真想把那几个讨嫌的东西绑过来打一顿板子。这会儿看到了表格,元熙帝福至心灵,以后奏折也能这么干啊,划好重点区域,要紧的事儿写在那一块,其它的拍马溜须之语随便他们往哪儿写,反正朕可以不看!几位尚书也觉得这表格不错,他们年纪大了,精力不比以往,这表格看着就清爽,省心,十分不错!元熙帝同意,几位尚书也没意见,推行表格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虽然这东西很好懂,但保险起见,顾淮之还是让人去各部做了个专业培训,讲解了一番表格的用途以及填写方式。有人欢喜有人愁,表格填写起来确实十分简洁,但因为责任到了个人,底下检校等人的任务却变多了,责任也更重,心中难免有些计较。但元熙帝对表格再三称赞,他们心中就算不乐意也得憋着。后来发现用了表格后,上司想把锅往他们头上甩也甩不成了,这帮人又转忧为喜,乐呵呵地接受了这种方式。最憋屈的是卢主事,他还等着顾淮之跌个跟头呢,结果人家转头搞了个大新闻,还在元熙帝面前露了脸,又得了百官的认同,卢主事本就是个气量小的,愣是把自己给憋病了,倒是又让人好好嘲笑了一番。顾淮之六年未回京,早先的名声已经有人逐渐忘了。哪怕这几年青州在京城很火,顾淮之的名字时不时也出现在京城,但其他人总觉得传言有夸大其词的地方,并不觉得顾淮之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结果顾淮之一回京城,就改变了所有官员的记录方式,还接连得了元熙帝的夸奖,这就十分让人眼红了。心眼小的直接酸成柠檬,心眼大的不当回事,反而夸上一句不愧是当年冠盖京城的顾家玉郎,有这样的本事才对得住他那张完美无瑕的脸。至于与顾淮之交好的,那自然是毫不客气地过来敲竹杠,让顾淮之好好请上一顿。徐晖去了大理寺,因为断得一手好案,这几年升迁也快,现如今已经是大理寺左寺丞,在京中名声极好。郑文襄则去了刑部,陆平章冯适等人各有发展,顾淮之回京之时已经一一见过。现在顾淮之出了回风头,这帮家伙也坐不住了,打着为顾淮之庆祝的名号来顾淮之这儿骗酒来了。第109章 使臣多年未见好友,顾淮之心中亦是喜悦,酒水自然备得足足的,徐晰见了立即叫好,毫不见外地要顾淮之再送他几坛酒让他带回家去慢慢品。听得一旁的徐晖简直想把他的头按进地里,有这么个不着调的亲哥,徐晖那张本就十分严肃的脸,更严肃了。偏偏徐晰还就爱逗徐晖,见状立即乐了,一副哥俩好的架势把徐晖按在椅子上,嘴上也没个把门的,张嘴便是玩笑话,“难得大家有空相聚,做什么这般严肃?这酒你要是不想要,回头别来找我讨。”说完,徐晰又看向顾淮之,卖弟弟卖得十分干脆,“别看他面上正经,实则抢酒抢得比谁都厉害。早先时候我从你这儿讨的酒,一半都进了他的肚子!”这位坑弟弟也是坑出经验了,吐槽完后立即往顾淮之身后一躲,避开徐晖的死亡凝视。顾淮之难得见徐晖情绪起伏这么大,颇觉有趣。其他人早就笑开了,多年未见的隔阂一扫而空。除了徐晰外,其他几人都有官职在身,众人言谈间难免提到朝中之事。提到此事就顺便夸一句顾淮之,郑文襄最会学以致用,觉得表格十分好用后,让家中管事也学了记录方法,眼下郑府记账方式大变样,还真轻省了不少。徐晰闻言,拍着桌子高声叫好,心中还颇为遗憾,“妙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回头就让管事也这么干!”说来说去,将最近京中的大事儿都讨论了个遍,最后落到了不久后的外邦来朝之事。大齐统一天下后,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颇有几分盛世之景。往年战乱,胡王还会趁机过来抢掠一番。而现在元熙帝手下兵精马壮,胡王根本讨不了好,哪怕心里再憋屈,也在大齐的精兵铁骑之下认怂了。元熙帝可不是前朝那些软脚皇帝,碰上胡人就腿软,听了胡人犯境就想着赔款议和。这几年百姓恢复了元气,税收也慢慢上来了,国库自然跟着丰盈了不少。元熙帝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胡人这时候还跳出来捋虎须,那不就是上赶着找打么?元熙帝亲自点了十五万精锐,命福王统兵,将胡人一通爆锤,锤扁了胡王不说,还把他的部落一分为六,现在胡人都乱成了一锅粥。胡人那边老实了,西域那边的小国也就动了心思。当年西域与汉人相互通商,商路很是繁华。一直到近两百年,汉人战乱不断,胡人趁机搞事情,多次在商道上行劫匪之事。一来二去,两边的通商就这么断了。现在胡人元气大伤,被福王赶出老家重新找聚居地,消息灵通的西域诸国顿时欢欣鼓舞,他们那边还流传着中原富庶繁华的故事,对中原的丝绸瓷器与茶糖等东西十分向往。这些东西可都金贵着呢,在他们这儿只有王族才能用得起。想到那些精美绝伦的器具,西域诸国内心愈发瘙痒,在听到胡人被大齐干翻了,这些小国的王族还开了个会商议了一番,最后拍板决定,派使臣去大齐看看,最好能谈一谈继续通商的事情。现在大齐很给力,其他人不敢搞事情,恢复通商后,他们也能过上更舒适的生活。于是,元熙帝就接到了各国的上表,说是有意派使臣前来京城瞻仰一番大齐的繁华。这等长脸的事儿,大齐必须答应啊。在顾淮之回京之前,鸿胪寺就已经在准备接待使臣等一系列事宜。算算时间,使臣也该进京了。顾淮之进户部后专心搞改革,没仔细去琢磨其他部门的事儿。现在听到西域诸国使臣进京的消息,顾淮之心中不由一动,脑中就想到了四个大字:丝绸之路。通商的好处自是不用多说,钱要流动起来才能刺激经济,看看现在的青州就知道,刺激经济发展能对百姓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当年的商路地图还在,不用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通这条商道。这回使臣进京,走的也是这条商道。若是能继续和西域通商……顾淮之只要一想到其中的利润,就有点坐不住了。商业是顾淮之的老本行,个中的弯弯绕绕心里门儿清,可以说只有他坑别人的份,别人想坑他,没门。加上顾淮之现在又管着朝廷的钱袋子,怎么着也得为国库多拉点银子进来。一则是促进双方合作共赢,二则,顾淮之这个户部侍郎也要刷点功绩不是。另外,顾淮之心里还有自己的算计,现在的造船技术,根本造不出能横跨大西洋跑去美洲的船。丝绸之路那边,当年汉朝的丝绸瓷具可是通过这条路去了罗马。要是顾淮之没记错,罗马就是后世的意大利,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也是意大利人来着。不管以后如何,能不能与罗马保持往来,就说眼下,西域那边也有不少顾淮之眼馋的好东西,比如夏天必吃的西瓜呀,可以酿葡萄酒的大葡萄啊,说到这里,顾淮之忍不住又发散思维了,现在葡萄酒好像还没人酿来着,要是自己酿了出来,单凭那卖相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捧着银子排队等着买,挣得多还不浪费粮食,多好!作为户部侍郎,顾淮之真是为国库操碎了心。西域诸国的使臣们还不知道大齐官员中有一个自己人,他们一路进了大齐境内,到了凉州府城后,便见识了一样名为驰道的东西,坐上去后马跑得飞快,赶路时间瞬间减了一半。他们心中暗自称奇,便磕磕绊绊向人打听驰道的事儿。结果不用多说,自然是听了一耳朵的大齐官员对顾淮之的彩虹屁,顺便还向他们科普了一下顾淮之在青州的丰功伟绩。使臣们一听,觉得这位顾大人真是个做生意的奇才。西域诸国疆土小,不少国家就是靠通商当中间商赚差价,没大齐那么多讲究,不少官员都是商人出身。因着国王有心同大齐通商,这回派来的使臣都是精于商道的能干人,一听顾淮之的操作就知道这位是商业奇才,觉得自己等人到了京城后,或许可以找这位顾大人谈谈通商的事儿。听说这位顾大人现在正在户部,就是管钱的,想来也是能说得上话的。两百多年没通商,西域使臣们对汉人王.朝并不是非常了解。等他们到了京城,见了巍峨的京城,鳞次栉比的街道和络绎不绝的行人,心下更为京城的繁华所震撼,觉得自己带来的礼物可能有点配不上汉人皇帝。鸿胪寺对这帮西域使臣还挺客气,提前准备好了通晓西域语言的官员在其中作为翻译,一方有意展现天家气度,一方特地过来拍马屁,双方一拍即合,配合得十分精妙。鸿胪寺一提到元熙帝,使臣就特别上道开始夸个不停,“皇帝陛下英明神武,赶走了作乱的胡人,我等小国心驰神往,特来向陛下道谢臣服。”得,啥都没说呢,人家就主动表示要臣服了。鸿胪寺官员心里挺不得劲儿,觉得还没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过官员们心里也是高兴的,这回来了十多个国家的使臣,完全就是大齐威震寰宇,引得四方来贺。他们再和礼部商量商量,把场面弄大一点,史官那边也好吹一波“万国来朝”不是?这可是大大在元熙帝面前露脸的事儿,危险系数极低。使臣们在鸿胪寺官员的眼中已经自动变成了行走的功绩,就等着陛下的赏赐了。却不知道西域那边国家众多,有的国家领地就那么一座城,还不如大齐的一个府城大,所以国王一抓一大把,臣服不臣服的也无所谓,只要能带来利益就行。换句话说就是,谁有钱谁是爹。鸿胪寺官员正听使臣的彩虹屁听得高兴呢,心里还夸使臣们上道,结果就听使臣吹完元熙帝的彩虹屁后,话锋一转问他们,“我们一路走来,听闻户部有个顾大人,治理百姓十分厉害,也很会做生意,不知道我们有不有机会见见他?”鸿胪寺官员差点没稳住脸上的笑容,咋滴,是我们鸿胪寺没招待好你们还是怎么回事,干嘛一张嘴就问户部的人呢?问就问吧,瞧瞧你们说的,这是人话吗?人家顾大人堂堂世家子弟,被你们说很会做生意,你们这是夸他还是骂他呢?鸿胪寺官员觉得自己遇到了一群憨货,想到要是这帮憨憨在元熙帝面前也这么不会说话……那画面太美,鸿胪寺官员想想就是一头冷汗,赶紧给这帮土鳖普及了一下大齐的常识。使臣们还奇怪呢,原来夸一个人会做生意还是侮辱人的话?但是那位顾大人,是真的很会做生意啊。这年头儿,说实话都不行了?被使臣们惦记着的顾淮之冷不丁打了个喷嚏,暗自琢磨,使臣们应该已经在鸿胪寺安置下来了吧,自己要不要找个理由去见见他们套套话呢?第110章 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