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分节阅读 36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分节阅读 368(1 / 1)

d这些事联系在一起想,更没有把他们的事和张斌的事联系在一起想过,这会儿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这帮阉党余孽,不知道害得他错怪了多少忠臣,他忍不住问道:“双全真的可以重用吗”徐光启郑重的点头道:“当然,张斌温文尔雅,怎么可能是曹魏之辈,他完全是被冤枉的,微臣跟他虽然不是很熟,也能看出来,他绝对是那种为国为民的忠臣。”这话就有点骗人了啊,他跟张斌还不熟那就没几个人跟张斌熟了,看起来从不撒谎的人骗起人来别人压根就不会防备。崇祯果然信了,他承认错误的勇气还是有的,他想了一阵,便点头承认道:“看样子,朕是错怪双全了,这个暂且不去说了,还是先说说西南和西北之事吧,子先,你可有良策。“徐光启见状,不由松了口气,皇上终于意识到自己想错了,虽然以他多疑的性子,对张斌的猜忌不可能尽去,但是,让张斌重掌大权应该是没多大问题了。他顺势拱手道:“皇上,微臣的特长是编书,要论西南和西北之事也只能纸上谈兵一番,张斌张大人才是解决西南和西北问题的良选啊,不论建奴还是贼寇,都曾败于其手,西南和西北局势已然糜烂不堪,也只有他才能力挽狂澜了。”崇祯闻言一愣,他想了一会儿,不由缓缓点头道:“你说的很对,现在,唯有双全才能力挽狂澜了。你先下去吧,来人,传张斌。”徐光启恭敬的退了下去,他走到门口的时候,忍不住和曹化淳激动的对望了一眼,两人就差击掌相庆了。张斌终于获得了重掌大权的机会,这次,他怕是要一飞冲天了。其实,杨嗣昌的死讯传回京城的时候,张斌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崇祯必定会找到他头上来,因为西北和西南那糜烂的局势,根本就没有人敢接手,唯有他才能力挽狂澜,他只是没有想到徐光启会不顾惹怒崇祯为他说项而已。这事真的相当危险,像这几天就有人为黄道周说项,劝崇祯重新启用黄道周,结果,崇祯不但没有重新启用黄道周,还把上奏说项的江西巡抚解学龙撤职查办,充军广西还好,徐光启说项成功,崇祯终于准备重新重用张斌了。张斌一路从内阁值房走过来,遇到了喜气洋洋的徐光启,又看到了暗自激动的曹化淳,他已然明白,崇祯怕是要再次启用自己了。不过,这次崇祯的态度却骇了他一跳,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崇祯竟然郑重的致歉道:“双全,以前朕误信谗言,对你颇有不公,希望你不要往心里去。“这家伙,有时候崇祯还真能放下架子,诚恳认错,但是,也只是有时候而已,你要当真,你就完了,张斌连忙拱手道:“皇上,微臣惶恐,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微臣从来都是感恩戴德,怎敢心生不忿。”崇祯满意的点头道:“嗯,你没往心里去就好,你放心,以后朕不会再信那些奸佞小人的鬼话了,你只管放手做,朕绝对支持你。“这话说的,好像你能突然改变性格一样,信你就来鬼了。张斌心中鄙夷,表面上却是装作感动道:“多谢皇上恩典。”崇祯认为,这样抚慰一番就差不多了,他紧接着便进入正题,满怀希冀道:“双全,西北和西南的局势糜烂至此,你可有良策”良策自然早就有了,就怕你没耐心啊。张斌装作为难道:“微臣没有杨大人那本事,三个月时间就能剿灭所有反贼。”这话也不知道是在嘲讽杨嗣昌呢,还是吹捧杨嗣昌,连崇祯听了都感觉脸上有点火辣辣的,杨嗣昌这个牛皮实在是吹的太大了,这会儿崇祯已然明白,三个月剿灭反贼,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在他心里,杨嗣昌依然是难得的知音,他忍不住为杨嗣昌辩解道:“文弱的确有点操之过急了,不过他的想法还是好的,他是真想尽快剿灭反贼,三个月时间的确不够,你说,要多久。”张斌假假意思估摸了一下,这才拱手道:“若要彻底解决五省反贼,微臣最少需要三年时间。”三年,对崇祯这个急性子来说的确有点长了,但是,这会儿别说彻底解决五省反贼了,想要稳住五省形势都难,至少他是没有什么办法的。他只能无奈的点头道:“三年就三年吧,只要能剿灭反贼就行,应该怎么做,你只管说。”张斌连忙解释道:“这第一步就是要稳住五省的形势,杨大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计就甚好,只是这会儿网是收了贼寇却没在网中,微臣以为,还是应用杨大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计,再次将网张开,先将贼寇兜进网里,这样,贼寇就不会到处乱窜,肆意扩张了。“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计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耗费太过巨大了,而崇祯又穷的叮当响,只能疯狂加征税赋来支持他的计划,这样一来,反而让更多的老百姓被逼的走投无路,加入起义军,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崇祯可想不到这么多,张斌竟然认为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计甚好,这话他却是爱听,他不由欣慰的点头道:“嗯,文弱此计的确甚好,你认为该如何将网张开呢”好个屁啊,张斌其实有更好的计划,他只是假借杨嗣昌之名说出来而已。这崇祯,果然兴奋莫名,张斌不失时机的铺垫道:“微臣以为,五省形势之所以糜烂至此,无外乎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股贼寇所致,所以,重点便是将李自成和张献忠网住。现河南总兵秦拱明统兵三万驻守河南府,李自成部出潼关的可能性已然不大,但他们还能走榆林至山西,走秦岭至关中,这两地不能不防,宜将山西总兵左良玉和其手下的六万山西军调回太原驻守,将降将刘国能和其手下的三万人马调到关中驻守。这样李自成部就被限制在关中了,不过如若让他占了西安,那就麻烦了,宜将陕西总兵贺人龙和他手下的三万陕西兵调回西安据守,至此西北局势便算是稳住了。至于张献忠,郧阳有湖广总兵秦翼明和其手下的三万湖广兵驻守,他往西和往北进军的可能性已然不是很大,只要再将降将李万庆和其手下的三万人马调到长沙府驻守,其向南、向东扩张之路基本也被堵了,这样他就会被限制在襄阳府和武昌府一线,西南的形势也算是稳住了。“这与当初杨嗣昌描述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计几乎如出一辙,崇祯不由连连点头道:“嗯嗯,这样的确能稳住西北和西南的局势,那接下来怎么办呢”张斌继续解释道:“接下来微臣觉得应该先南后北,先剿灭反贼张献忠部再剿灭反贼李自成部,因为反贼张献忠部几乎全部集结在襄阳和武昌两城,不用到处去围剿,所需兵力不多。而反贼李自成部则散的整个关中到处都是,要想围剿干净,所需的兵力就多了。”这个貌似有道理,但是,襄阳可是天下有数的雄城,武昌也非一般县城可比,熊文灿和杨嗣昌两人都到过襄阳城,而且都望而生畏,不敢发动攻击,张斌为什么如此淡定,还说所需兵力不多呢崇祯不由好奇道:“你有把握攻下天下有数的重镇襄阳”张斌信心满满的点头道:“微臣有把握。”这具体攻城之事崇祯可谓一窍不通,他也不好意思打破砂锅问到底,只要张斌又把握就行,紧接着,他又好奇的问道:“你说攻克襄阳和武昌两城所需兵力不多,十来万总是需要的吧,但是,你都将所有兵力散布到各省了,又哪里来的兵力去进攻襄阳和武昌呢”这才是关键,张斌这计划,简直比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计还要宏大,现有的兵力貌似还远远不够,难道他还要加征税赋疯狂扩军吗事实证明,加征税赋只是饮鸩止渴,只会死的更快,难道他也会犯和杨嗣昌一样的错误吗第十七章 纳捐助饷崇祯也是那种胆大妄为之人,他知道加征税赋会使老百姓日子更难过,但是,他认为该加的时候还是要加,如果张斌敢提,他真敢加张斌当然不会干这种饮鸩止渴的蠢事,他的计划是需要更多的人马,但是,这些人的粮饷马并不需要朝廷负责,更不需要崇祯加征税赋。他正想趁此机会把东番九卫的战兵光明正大的拉出来呢,这个时候东番九卫战兵数量连十万都不止了,拉十万人出来自然没有任何问题。不过,这十万人马不能突然出现,更不能让崇祯知道是他私自招募的,如果让崇祯知道他暗地里招募了这么多jūn_duì ,不跟他翻脸才怪。明朝并不是不准招募士兵,但是必须经过皇帝允许,在兵部报备之后才能招募,这种士兵称为私募兵。私募兵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明朝前期和中期很少具备这种特定环境,所以,那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私募兵的记载。但是,到了明朝后期,由于屯卫逃逸严重,各都司卫所剩下的屯卫本就不多,再加上屯卫体系糜烂,就算剩下的这些屯卫大多也成了都司卫所军官手下的农奴,甚至有的还成了兵痞、地痞、流氓,所以,很多将领都不愿意用屯卫,宁可用私募兵。私募兵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戚家军和川军白杆兵,这两支劲旅里面基本没什么屯卫,都是戚继光和秦良玉等人在地方上招募的平民,其赫赫战功也足以证明,这个时候的屯卫甚至还不如训练有素的平民。张斌就是想趁机将东番九卫的战兵变成名正言顺的私募兵,虽然东番九卫都是在编卫所,这些战兵也是从屯卫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他还是不想这些战兵以屯卫的形式出现,因为一个卫所满编也就五千多户屯卫,他无法解释这十万大军是怎么来的。现在,崇祯竟然主动提及这个兵力问题,那再好不过了。张斌连忙顺势道:“皇上,微臣有个想法,那就是在福广招募一批新兵,福广这些年并未遭灾,老百姓日子过的也不错,兵员素质比起西北五省来要好上不少,招个十万青壮应该没有问题。”果然又要招兵,招就招吧,崇祯咬牙道:“也行,不过,这样一来,这剿饷和练饷都要增加,你说增加多少合适”没想到,张斌却是摇头道:“皇上,这些私募兵的粮饷并不需要朝廷负担,微臣在福广的时候结识了一些大商户,当初剿灭海盗的时候粮饷就是找他们募集的,现在国家有难,微臣想他们应该不会坐实的。微臣撇下这张脸不要,去求他们,相信勉强能把这十万大军三年的粮饷凑出来。”不需要朝廷负担粮饷崇祯闻言不由一愣,不过,很快他便反应过来了,的确,张斌在福广追剿海盗的时候从来就没有问他要过粮饷,他的粮饷都是找人募集的。能不掏钱白得十万大军自然最好,但有一点办法,崇祯也不想加征税赋,他不由欣慰道:“很好,双全,你去跟他们说,这次他们捐献的钱都按纳捐计算,他们捐多少银子,朕就给他们封多大的官”张斌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朝廷的确有纳捐的制度,也就是说平民百姓可以捐钱买官,不过这钱可不是一点点,一般捐献的白银要超过万两才能买的到官,而且买来的官也是散官,基本上没有任何职权,只是挂个官职而已。这感情好,如果捐钱能买到官,他兴许真能募捐到十万大军三年的粮饷,这个时候,想当官的大商户多着呢,只是他们不敢胡乱捐钱而已。纳捐可以买到官,这个谁都知道,但是,财不露白也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你如果傻不拉几的乱捐钱,被贪官污吏盯上了,那可就完蛋了。天启朝的黄山吴养春案就是典范,他们吴家前后捐献了五十万两白银,买了八个官,可惜,却被魏忠贤给盯上了,结果家产全被魏忠贤夺去不说,还安上个东林幕后金主的罪名,差点被魏忠贤灭了族所以,明末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怪现象,贪官污吏有钱,却不肯拿出来给朝廷应急,很多大商户有钱,却不敢捐献给朝廷,他们不是不愿意,而是怕被这些贪官污吏盯上,最后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不过,张斌相信,如果有自己担保,这些人肯定会踊跃买官,因为他是内阁次辅,不说权倾朝野,保护几个富商还是没问题的,而且他在商户中的信誉相当好,从来都是说一不二,说出来的话,没人会怀疑。或许,该给他们争取高一点的职位,毕竟,这些人虽然没有实权好歹也是官员,也可以参加早朝,也可以参与奏对,如果他们职位够高,兴许能给自己带来不小的助力。想到这里,他假假意思激动道:“皇上英明,如果能这样,那些大商户肯定会踊跃捐款,微臣斗胆,请皇上定下个具体的标准,如果职位够高,微臣相信,十万大军三年的粮饷募集起来肯定没有问题。”崇祯当然不知道张斌打的什么鬼主意,有人肯捐钱,那感情好,官职什么的,他有的是,他也从来不吝啬官职,只要你敢要,他就敢给他稍微沉吟了一下便点头道:“这样吧,纳捐白银一万两,赠太仆寺监副;纳捐白银五万两,赠中书舍人;纳捐白银十万两,赠太仆寺寺臣。“崇祯想着,能捐个一万两已经不错了,能捐个五万两已经相当不错了,能捐个十万两那就了不得了。张斌却是知道,你如果敢给更大的官,甚至捐一百万两的都有,这不是开玩笑的,像他都可以拿出上百万两给他舅舅买个官,反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