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分节阅读 27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分节阅读 275(1 / 1)

d求爷爷告奶奶去福州城里的各大酒楼回购,整的大半个福州城都鸡飞狗跳了将近一个时辰,张捷终于吃到了勉强满意的饭菜。这一通折腾还只是开胃菜,第二天一早,张捷便带着史范来到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开始查税,或者说开始他们的贪腐计划了。可惜,毕懋康他们早有准备,不管是农赋、商税还是辽饷,所有朝廷规定的税赋他们都收齐了,而且都派人上缴户部了,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帐上就剩下各级官员的俸禄了,他想贪都没得贪这会儿都十二月份了,都快过年了,税赋全部上缴了倒也不奇怪,但是,正因为要过年了,张捷才更要贪啊,好不容易捞到个肥的流油的差事,这第一个年还不得过的极尽奢侈啊。朝廷规定的税赋都上缴了没关系啊,阉党从来就不按朝廷规定的税赋收税,张捷直接挥笔疾书,各种阉党巧立的名目跃然纸上,什么车船损耗税,什么人员往来差旅税,什么文案税,什么地方治安税等等,不多不少,直接将朝廷规定的二十税一,变成了十税三,也就是收百分之三十的税这税有这么收的吗有。他这百分之三十还算是少的了,天启朝,魏忠贤派往各地的太监税使征收的税率都在三成以上,多的甚至到了五成这税能这么收吗当然不能。这样收税,老百姓就没了活路,很容易激起民变他们这样收税没人管吗有。但是,谁管谁倒霉,甚至,谁管谁死比如天启朝有名的苏州民变,就是吴中税使织造太监李实横征暴敛引起的,但是,最后却被阉党污蔑为东林党带头抗税,组织民众造反其实,民变本身跟抗税这事还真没什么关系,不过,这个民变的导火索的确是太监税使李实。这个民变的起因归根结底就是太监税使李实横征暴敛,所谓织造太监其实就是收织户税的,所谓吴中就是苏州一带,那时候苏州一带的织造业是整个大明最为发达的,日出布达到三万匹以上,而那个时候的物价大概是一两银子三匹布,也就是说苏州一带,一天光是出布产值就有一万两左右,一年就是三百多万两,魏公公听到这个消息,立马派出太监李实来好好收收这里的“税”那个时候规定的商稅是二十税一,也就是说苏州一带的织户一年的税赋大概是十八万两左右,李实一跑苏州便巧立名目将税赋提到了十税三,也就是说他一年收的税是一百万两左右,这多出的八十多万两自然不是交给朝廷的,而是交给魏公公的。就这,李实还觉得不够,因为他自己在中间捞不到多少钱啊于是,他玩了个阴招,规定每台织机用一天就要交三文钱的使用税。三文钱相当于多少呢根据那个时候的物价折算,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代的三四百块钱,而一千文才相当于一两,也就是说,三文钱只相当于现在一块钱。一天交一块钱,看似不多啊,但是,那个时候的织机可不是现在的全自动剑杆织机又或者喷气织机,而是纯手动的木制织机,一匹布一个熟练织户最少要织十二天这样换算一下,日出布三万匹最少需要三十多万台织机,也就是说,这李实一天就能把三十多万揣腰包他是赚爽了,织户却惨了,一匹布减去材料费和人工费毛利本来就只有三成左右,他巧立名目将税赋提高到三成,织户本来就没什么赚头了,李实再这么一收织机使用税,很多织户立马就关门倒闭了,没办法啊,织多少亏多少,谁亏的起啊。他这么一搞,原本富裕的苏州一带顿时穷的叮当响,很多织户雇佣的织工因为没了活计,饥寒交迫,活活饿死的都大有人在这下老百姓肯定不干了,一状告到了苏松巡抚周起元那里。这个周起元以清廉据称,是块硬骨头,同时也是东林党人,他收到老百姓的状纸,勃然大怒,立马上了本去蠹七事疏,弹劾李实在苏州一带横征暴敛。这时候友人提醒他,“不虑祸不测耶”,意思就是说,周大人,你小心点,这李实是九千岁魏公公派来的,不要去招惹。周起元却直接回了一句,“祸福之来,天也;君子不计,所计者是非耳”,他意思,祸福是天命,君子不在乎这个,君子只在乎是非对错他呈上去的奏折自然到不了天启手里,直接就被魏忠贤截留了,魏忠贤这个气啊,洒家收点税,关你屁事啊,找死是吧,于是乎,周起元很快便被削籍为民。苏松老百姓那叫一个伤心啊,没想到,周起元为他们做主却落了这么个下场,周起元卷起铺盖滚蛋那一天,数万苏州老百姓一路相送,啼哭之声传遍了整个苏州这时候,没一个官员敢来送行,除了周顺昌。这周顺昌是苏州吴县人,也是东林党,他原来是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因为看不惯阉党的所作所为,早就被装病返乡,不干了,这会儿听闻周起元应弹劾太监李实横征暴敛而被削籍为民,顿时义愤填膺,他不但去送了,还破口大骂,不但骂了李实,还骂了九千岁魏公公一般人骂太监自然会提到人家下半身的生理缺陷,这些话传到魏公公耳朵里,魏公公自然也是勃然大怒,他立马下旨,让自己的干儿子应天巡抚毛一鹭去收拾周顺昌。毛一鹭虽然无耻的跪舔魏忠贤,给人当了干儿子,但好歹是个读书人,他还是讲点规矩的,让他无缘无故去收拾一个因病返乡的官员他还真下不去手,于是,他干脆找到李实,让李实上书弹劾周顺昌。这等小事对李实来说自然不算什么,他不但上书弹劾了周顺昌,还连带他的老仇人周起元一起弹劾了,罪名就是他自己做的好事,严重贪腐这家伙,真他吗不要脸。魏忠贤比这家伙更不要脸,他一收到李实的弹劾奏折,立马矫召,下令逮捕周顺昌和周起元等一干贪官污吏毛一鹭得了魏忠贤的圣旨,立马毫不犹豫的带着东厂番子跑苏州逮人来了。这下,苏州老百姓炸锅了,为了给他们做主,一个巡抚已经被罢免了,现在连辞官归乡的大好人周顺昌都要抓,还有没有天理了至开读日,也就是抓人那天,数万老百姓,执着香火跪在地上为周顺昌乞命,说白了就是挡道,不让人去抓周顺昌;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等也上前劝阻巡抚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请他们放过周顺昌。东厂番子可不管这些,大骂“东厂逮人,鼠辈敢尔”等话,还把枷锁镣铐丢老百姓面前威胁老百姓,谁在阻拦就逮谁这下老百姓操了,大呼“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意思就是,我们以为是皇上的旨意,搞半天是魏公公让东厂来抓人你们矫召还有理了,老百姓在几个人的号召下,冲上去暴揍东厂番子,结果,下手太重,一个番子被揍死了这时候毛一鹭吓的屁都不敢放一个,还是苏州知府寇慎和吴中知县陈文瑞闻讯前来劝阻,老百姓才散了。这就是有名的苏州民变,按理来说,民变本身跟抗税其实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苏州老百姓看不惯魏忠贤残害忠良,自发组织起来,阻挡东厂番子抓人,他们的目的是想救周顺昌,并不是想抗什么税。再说了,不管是东林党还是苏州老百姓,都没有反对交朝廷征收的税赋,只是对魏忠贤和李实为中饱私囊,额外征收的税赋意见很大。但,阉党却不是这么说的,魏忠贤直接让人上书,说什么东林党带头组织抗税,策划吴中民变,攻击收税官员等等,反正就是污蔑这是一场有组织的抗税活动,是造反,要派大军去镇压。原本已经散去的老百姓听说要遭兵祸了,自然吓得不行,如果当反贼来镇压,那还得了。于是,带头打人的织户杨念如,织工马杰、沈杨,轿夫周文元,商贩颜佩韦跑去巡抚毛一鹭那里自首,把脑袋送上去给人砍了,这事才慢慢平息第十二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张捷认为,三成税赋收上来应该是很简单的事,因为很多阉党都试过,收三成税赋还不至于让老百姓活不下去,只要活的下去,老百姓就不会闹事,稍微催逼一下,税就能交个差不多。对于胆敢不交的,他们也有办法,那就是将朝廷的税赋和他们中饱私囊的税赋一起算,如果老百姓没交齐三成税赋,就不算交了税,就当抗税论处,看他们谁敢抗税他原本还以为,毕懋康和陈子壮等“张斌党羽”会跟他据理力争一番,因为这些清正廉洁的官员就有这毛病,他不但自己不贪,还看不得别人贪,别人一贪他们就会炸毛,发了疯一样的反对。他之所以这么猴急也是想逼这些人炸毛,你们炸毛啊,炸毛我就给你们安个顶撞上官,带头抗税的罪名没想到,毕懋康他们压根就没有炸毛,反而表现的相当积极,很快,他们便拿着印好的告示来交由他们签字盖章了。告示的内容就是张捷写的,大意就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要加征什么什么税,列的很清楚,几乎一字不差,只是他们觉着就这么发下去显得不是很正规,所以他们想让张捷把大名签上,再把大印盖上。签字盖章倒也没什么,本来这收税就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而是大张旗鼓进行的,有什么好隐瞒的,就算皇上知道了他们也不怕,他们有的是办法糊弄皇上,只是福广总督的大印这会儿还在张斌手里,他只能拉着史范一起签上大名,然后盖上福建巡抚的大印。签字盖章,签字盖章,张捷和史范忙活了半天,搞的头晕眼胀,加征税赋的告示总算是发下去了,接下来就等着收获了,张捷撂下一句,年前将福州城的税赋收上来,便匆匆的赶回了都司衙门。他也知道,福建这么大的地方,不到一个月时间要将所有加征的税赋全收上来是不现实的,福州城原来的税赋差不多有将近五万两,加征到三成之后就是三十多万两,倒也够他们挥霍一下,过个好年了,至于其他地方的税赋,可以过完年再说。他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吃住问题,老住在都司衙门也不是个事,太不方便了,他带着家人来可是享受荣华富贵的,现在这条件,比京城还差,算什么享受,简直就是受罪。怎么换上一座豪华的府邸呢,自己掏钱去买吗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虽说他们这一路过来从各省驿站已经讹了几千两的所谓车马费,但是,贪到口袋里的,就算是他们自己的了,想让他们掏出来那是不可能的,这总督府和巡抚衙门原本就是“应该有”的,他们为什么要自己掏钱去买,留着这些钱多买几个小妾,多找点乐子不好吗张捷拉着史范商议了一阵,最后决定,暗地里去查张斌的党羽,他们除了来福广刮地三尺,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搜罗张斌及其党羽的“罪证”,只要能找出“张斌党羽”的豪华府邸,那就是妥妥的铁证。张斌不是一来福建就将所有阉党的府邸抄了个底朝天吗,他们也可以抄啊,反正,凭借现在官员那点可怜的俸禄根本不可能供的起豪华府邸,只要有,那绝对是贪来的,抄了绝对没错。这样既能为以前的阉党同僚报仇,又能解决吃住问题,还能炮制张斌及其党羽的罪证,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他们来之前,温体仁为了方便他们行事,给他们两人都“调派”了十来个爪牙,这些人就如同张斌那些亲卫一般,都是跟随了温体仁多年的亲信,办起事来那也是相当得力的,当天下午,张捷和史范便将他们派了出去,让他们在福州城打听,福州城到底有没有总督府,张斌那些党羽的府邸又在哪里,具体什么规模。张斌的党羽到底有没有钱呢这个毋庸置疑,只要真正被张斌拉入伙的,那都能算的上是有钱的主,这几年东盛堂的收益越来越多,他们的分红自然也水涨船高,就算是最少的,也分得了几万两。但是,这些人都不是贪图享乐之辈,他们有钱了之后,并不会去追求什么奢华的生活,因为他们有更高的追求。比如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他们的钱大多花在建书院和建学堂上了,原来毕懋康在山东任职的时候就集资修建了整个济南最大的历山书院,而这会儿,在他们两兄弟的资助下,徽州府城的斗山书院已经发展成整个南直隶最大的书院,甚至连金陵城里书院都没有比斗山书院大的又比如徐光启,他的钱大多都花在研究上了,当初编写农政全书的时候,他就花光所有积蓄建了个农庄,专门试种各种农作物,用以保证农政全书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这会儿,他正在编撰崇祯历书,历书的编撰涉及到天文学,为了观测周天星辰的运行,他正在研制天文望远镜,原本,这项研制耗费的经费他无力全部承担,所以崇祯历书的编制,直到他死的时候还没完成,崇祯历书总共一百三十七卷,历史上他只完成了七十五卷。但是,有了东盛堂的资金支持,有了蕲州李氏的益寿丹,他不但完成了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将崇祯历书编撰完成了,还容光焕发,一点都没有即将衰老死亡的迹象总之,张斌拉拢的人的确都有钱,但是,他们都没有把钱花在个人享乐上,所以,张捷和史范注定失望了,毕懋康、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