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分节阅读 2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分节阅读 28(1 / 1)

d财物被洗劫一空,连人都被海盗掳去不少。唯有温州府平阳县,县令张斌亲率乡勇抵御海盗,虽右臂被箭矢贯穿,却保住可老百姓的财物,整个平阳,可以说未遭受任何损失。仅此一点,张斌便远超同济,年底考评优等,貌似已不成问题。当然,这点功勋和澎湖的大胜比起来并不算什么,可别小看了荷兰派出的这点jūn_duì ,哪怕是一个数百万人的土著国家,恐怕都要在荷兰这点兵力下覆亡,但是,大明不但将其击败,还俘虏了他们的守将,这在世界殖民史上都是很罕见的。澎湖大胜之后,南居益将荷兰守将高文律等押解至京城,明熹宗并“祭告郊庙,御门受俘,刑高文律等於西市,传首各边,以昭示天下”。而平阳县令张斌的功绩,也不知是地方州府忘了上报还是党争过于剧烈没空搭理他这个小县令,吏部甚至连一句表彰都没有。张斌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荷兰既然已经败退,海盗自然不大可能再登岸劫掠,困在平阳县衙的五百多名“苦力”也可以回福建了。送别了二哥张冠,自己的伤势也好的差不多了,他又开始关注土豆和红薯售卖的问题。毕竟土豆和红薯的产量摆在那里,一亩产量就相当于十二石左右,就这还只是一季的产量,一般农户家里,只要不是太过于缺乏粮食,这么多土豆和红薯他们是吃不完的,必须卖掉一部分,变成现钱,才更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而正好此时,乡绅汤显找来了一个在整个温州都排的上号的大商户,结伴来到县衙,来找张斌商量土豆售卖的事情,张斌自然是欣然接待了这两人。话说这会儿商人不是地位低下,甚至比匠户的地位还低,汤显这样有名的乡绅怎么会与一个商人结伴而行呢其实,在明朝,商人地位并不是一直很低下,大明立朝之初,由于太祖朱元璋是贫苦农民出身,对商人存在偏见,所以,商人地位很低,他甚至明文规定,商人连绸缎衣服都不能穿,足见他对商人的歧视。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商人越来越富有,他们便想方设法开始谋求社会地位。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通过科举取得功名,像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就出于商贾之家,还有很多商人则通过联姻的方式,攀附权贵,促使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其实,这会儿,大商人的社会地位差不多已经赶上乡绅了,或者说,很多商人,其实就是变异的乡绅,只是他们手中掌握的不是土地,而是各种商品。像这次与汤显结伴前来拜访的大商人高赞其本人就有秀才功名,而且生意做的很大,在整个温州府几乎都有他的产业。他来找张斌,竟然是求教土豆的做法,因为他听了汤显描述土豆炖鸡肉的美味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他名下就有数座酒楼,如果能将土豆做成特色菜,其利润那可不是一点点张斌对于他的想法是相当赞赏的,毕竟酒楼是公众消费场所,如果土豆能成为酒楼中的常见菜品,对于土豆的推广是十分有利的。前世他虽然不是厨师,但菜还是会做的,毕竟他是苦逼出身,要不会做饭菜,那饿肚子的时候就多了。他欣然提笔,将自己会的土豆做法一一罗列了出来。例如,土豆炖鸡肉、土豆炖牛肉、醋溜土豆丝、红烧土豆、炸土豆条,炸土豆片等等等等。他这纯粹是为了推销土豆,让治下的百姓能多一点收入,却不曾想,后面还在大明掀起了一股吃土豆的热潮第五十五章 乐开了花金秋十月,温州府城,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来往的过客络绎不绝,高赞在人群略微搜寻了一下,便找到一个买烤红薯的摊位。他慢慢走过去,微笑着问道:“烤红薯多少钱一个啊”那摊贩熟练的道:“大的六文,小的三文。”高赞掏出三文钱,丢到烤炉旁的钱盒子里,爽快的道:“给我来个小的。”那摊贩立马拿起一个红薯,朗声道:“好嘞,这个刚烤出来,还有点烫,您老拿好啊。”高赞点了点头,接过红薯,拿在手里颠了颠,大概三四两的样子,份量倒是很足,他又剥开红薯皮,细细品尝了一下,味道也还算正宗。他不由点头赞赏道:“恩,就是这个味道,老乡,你是平阳的吧”那摊贩讪笑一声,尴尬的道:“不瞒您老,我就是这温州府城人,只是在平阳那边订了这套行头,又找那边的亲戚学了几天手艺,这才烤出来像点模样。”高赞边吃边赞赏道:“岂止是像点模样,就跟平阳那边是一样的味道,这一天生意应该不赖吧”那摊贩略带自得道:“还算过的去,一天卖百来个还是不成问题的。”高赞飞快的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一斤红薯五文钱,小的三四两,加上炭火成本大概两文钱,一个红薯就能赚一文钱,大的也就七八两的样子,还能赚的更多一点。就按一文一个算,一天的利润就是一百文,十天就是一两银子,一个月下来就是三两银子,这生意,大有赚头啊正好这时,又有个老妇人带着两个孙子来买烤红薯,高赞客客气气的道了个别,施施然的走了。转过两条街,手中的烤红薯已经吃了一大半,午时也快到了,他将剩下的红薯连带剥下来的皮放到路边一个乞丐碗里,随即便负手走向前面的一家酒楼。距离酒楼大门还有十余步远,门口迎客的店小二便跑上来献媚道:“哎呀,大掌柜,您老来了。”高赞点了点头,微笑道:“恩,不用管我,你忙去吧,我自己进去看看。”那店小二闻言,连忙点头哈腰的退回门口,开始招揽其他客人,高赞又略带欣赏的朝他点了点头,这才大步走进酒楼一层大堂。此时才刚到饭点,一层大堂却已经坐了个半满,高赞大致扫了一眼他们桌上的菜色,每桌上差不多都有一份土豆,醋溜土豆丝、红烧土豆等都有,最多的还是土豆炖鸡肉,有的桌上甚至一桌子三四个菜全是土豆一份醋溜土豆丝,用料大约半斤,成本大约五文,售价十五文,利润大约十文左右。一份红烧土豆,用料大约一斤斤,成本大约八文,售价二十文,利润大约十二文左右。一份土豆炖鸡肉,土豆大约半斤,鸡肉大约二两多,成本大约三十文,售价六十文,利润大约三十文左右。一楼大堂坐满的话是二十多桌,午时到未时大约能开一百来桌,每桌光是土豆的利润大概就是二十文左右,一天下来也就是四两,加上其他菜色附带的收入,再加上二楼和三楼,一天土豆给带来的收益就不下十两,一个月就是三百两,而成本,一万斤土豆才五十两而已这生意赚的,高赞脸上不由乐开了花。而此时,平阳的老百姓同样乐开了花,县令大人连售卖的事情都给大家安排好了,每家每户只要把种出来的土豆和红薯交上去,就有银子发下来。一般人家都是交上去大约一千斤,收入银子四两五分左右,也有的除了留下来一两百斤种子,其他全部交上去卖了,能得七八两银子这农户有了钱,匠户也乐开了花,他们平时舍不得制的衣服,制了,平时舍不得添的农具,添了,将近万户,就算每户只花五分银子,那也是五千两银子。而平阳的匠户,总共才不到五十家,平均下来,每户就是一百两,除去成本,毛利都差不多有五十两这农户和匠户都有钱了,负责收税的官吏也乐开了花,平时连正常的税赋都拖拖拉拉死活收不齐,这下连辽饷都一把收上来了,换以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明朝的税赋其实并不高,按二十税一的标准,一亩地一年下来税赋还不到二十斤,十亩地的税赋还不到一两银子,但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再加上人口迅速增加,一般农户饭都吃不饱,哪里来的银子交税,所以,很多地方都存在欠税的情况。加征辽饷之后就更不得了了,辽饷是每亩加征九厘,十亩就是九分,差不多一两了,税赋等于增加了一倍,农户更加无法负担,每年都是拖拖拉拉,东拼西凑,还不一定交的上,遇上收税收得狠的官吏,不交就是一顿板子,逼的人不得卖房卖地,这样就更加剧了土地兼并的速度,大明百姓可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纵观整个大明,到了天启四年,能像平阳这样,根本不用催逼,一次把田赋和辽饷和田赋全部收齐的,根本就不存在当然,这还只是刚开始,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随着土豆和红薯择优选种,密集播种,产量还会不断增加,再加上水稻两季连种的推广,平阳百姓收入再增加一倍也只是时间问题。按道理,这个时候县令张斌心里也该乐开了花,可惜,他的任期就要到了,不管是土豆和红薯种苗的优化和水稻两季连种的推广他都管不到了,留给他的,只有遗憾和惆怅。如果可以的话,他真想再在平阳待三年,先把土豆和红薯的产量提升到三千斤以上,把水稻两季连种的事情推广开来再说。但是,时不我待,为了拯救大明,他不能再在平阳待下去了,按正常的历史走向,大明还有二十年就要亡国了如果这个时候他还不想办法往上爬,再过几年,哪怕他再了解历史发展轨迹,再能吹,都来不及了。因为导致大明灭亡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不光是土地兼并,不光是自然灾害,不光是贪腐,也不光是党争,而是所有因素综合到一起的结果,这些事情,任何一样都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如果他不及早掌握大权,纵使本事通天也是枉然。第五十六章 年节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一般认为过年是源自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自殷商时期至清朝,过年有过很多称谓像元辰、岁朝、元日、元旦等指的都是过年,而明朝过年的时候就叫元旦。那么明朝的时候,官员过年放不放假呢放肯定是放的,不过这个假期却几经曲折,明朝立朝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人,他制定的休假制度非常的苛刻,一年就三天假,就是春节、冬至和皇帝的生辰。这个休假制度实在有点过分,可行性太差,后来的皇帝都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假期。到明朝中后期,休假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一般官员,一个月固定休假三天,冬至休假三天,元旦休假五天,元宵休假十天。这个元旦也就是过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总共放假五天时间,如果再加上十二月底固定的那天休假,就是六天。六天时间,一般的地方官员是没法回家的,因为明朝的地方官员实行的是异地任职的制度,在大明律中就有明确规定:流官注拟,并须回避本贯。这意思就是说,地方官员按资历叙官,并且不能在本人籍贯所在地任职。异地任职就注定了绝大部分地方官员是无法回家过年的,因为明朝这会儿还没有汽车、火车,更没有飞机,跨个省一般都需要十天半个月时间,六天,可能回家的路还没走一半,这假期就过去了。不过,张斌这个却是个特例,因为他家虽然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离他任职的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温州府却只有一百多里远,回去一趟也就几个时辰的事情,所以,他前两年都回家过年了,今年自然也不能例外。其实,到了年底,他在平阳的三年任期就算是结束了,不过,一般地方官员在任期结束那一年都是过完年再进京述职,这样,元宵节那十天时间等于是在赶路,牺牲自己的休假时间赶路去京城述职,也是勤勉任仕的一种表现,表现的人多了,慢慢也就变成了一种惯例。。也就是说,一般的地方官员任期结束后,都是在第二年的正月初六那一天离开任职的地方,赶赴京城述职,所以,张斌倒没有急着跟平阳的官吏、乡绅和老百姓告别,他只是带着陈盈盈三兄妹回了大金所。陈盈盈可以说是他今年给父母带回去的第二个儿媳妇了,要换做是前世,再开通的父母怕也不会准自己的儿子这么乱来,但是,这一世他的父母却是十分高兴,因为这会儿三妻四妾实在是太正常了。陈盈盈这个也算是日久生情,就如同前世的自由恋爱一般,在一起,相处的久了,彼此都已经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如果硬要分开,那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所以,虽然他一再警醒自己不要沉迷女色,陈盈盈这一个,他还是舍不得扔在平阳。腊月三十,除夕,正是一家人团结的日子,张斌早早就带着一众亲随和陈盈盈三兄妹登上了大金所派来的战船,来的仍然是他二哥张冠,同样还是十一艘大小战船组成的船队,只是这次为首的大福船上却要热闹的多。甲板上,谢正刚夫妇和小云、张冠等人正如同小孩般的陪陈秀秀玩耍,吴士琦、陈志等人在一旁含笑关注着,唯有陈盈盈满脸紧张的站在那里,如同牵线木偶一般。这个时候,她心里可谓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毕竟这是他第一次见张斌的父母,而且还是以未来儿媳的身份,张斌的父母会怎么对她呢,会不会接受她这个儿媳呢,以后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无数的想法在她脑海中盘旋,绞得她心里一团乱麻。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