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科幻>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第282章 我就喜欢你们没见过世面的模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2章 我就喜欢你们没见过世面的模样(1 / 2)

三十八万字,还得改配图,陈锋突然想上吊。


比起干这活,他宁肯被入侵者捆起来用涉粒子炸弹来个全身按摩。


学渣的本质并不在智商,在于内心是否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学渣之心。


当你面对困境,学渣之心可以教会你如何穷尽智慧找到放弃的理由。


陈锋对此经验丰富。


翻译它干嘛?


我可以趁机推广啊。


以此为借口,陈锋迅速放弃了亲自翻译的馊主意。


直接发!


你们不是能耐吗?


瞧不起咱吗?


你有能耐就别学,别看。


几个月前钟蕾用《浴火》掀起过一次英语母语人士学的热潮,但范围大多集中在狂热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人的范畴。


这次陈锋决定来点狠的。


消除文化差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逼迫别人学习博大精深的。


如果不学,又呆在中国的外国人,甭管他表面显得再友善,很可能等他结束工作一回国,反手就能写出一本《论中国妞的一百零八种勾搭技巧》。


这种人的善意是演技还是真诚,需要掂量掂量。


但一名英语母语者经历千难万险掌握了,并怀着刺探敌情的心境来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华夏之后,很容易沦陷在各种美食,各种诸如手机支付和网购的便利,各种五千年沉淀的文化氛围中,变成个假洋鬼子。


这是语言的力量。


汉语和拉丁语系作为截然不同的语言,其差异并不简单的只存在于发音和文字记载上。


掌握不同的语言,便等若掌握不同的思维方式。


语言对人性的影响与渗透,某种层面上比《世外之歌》更隐蔽,更坚固,更底层。


用不同的语言在脑子里想事情,组建逻辑,呈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截然不同。


不管其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只要他一旦开始学了,便注定已悄然在语言的渗透影响之下。


敌意自然会慢慢消除,进而变得互相认可,这是大概率发生的事件。


当然肯定会有顽固的敌对派,但这不是陈锋这位自封的文明领航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他只尝试牵引大方向,剩下的交给时间和文明本身。


陈锋反手把东西通过星峰娱乐的官方网站与自己的个人微博发了出去,上床睡觉。


他打算明早起床看看动静,实在不行的话再说。


当天夜里十二点,又一枚重磅炸弹悄无声息的落入互联网络。


这是本大部头学术专著。


《狂人猜想集20版》——陈锋。


翌日清晨。


难得舒舒服服的睡了个懒觉,陈锋精神抖擞的从床榻上跳下。


昨晚为了避免被某些搞不清状况的国内时差党敲电话过来,他屏蔽了所有陌生号码来电,没人给他汇报,所以他自己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但他并未急不可耐的摸出手机扫荡社交网络。


如果不出所料,《狂人猜想集20版》此时正处在国内发酵的阶段,应该已经有些热度,但不会太过惊悚,毕竟这才半天过去嘛。


吃过早饭,陈锋再定下回洛杉矶的机票,这才有心思打开手机,翻墙回国内微博上瞅瞅。


咦?


一看之下,他倒有些惊讶。


他的心理预期参照了上次10版的情况,但这次事情的发展比预想的快了不只一倍,现在国内社交平台里差不多都快裂开了。


稍微思量,陈锋想透了其中道理。


上次他刚发专著时,面对的第一批受众并非学界人士,而是星峰娱乐的歌迷,以及一些他个人的创作粉。


经过这部分人与学界少量重叠人士中转,10版的影响力才像水流浸透毛巾般缓缓深入学界范围内,经历了许多质疑与争论,最终因为证伪者接连碰壁,才突然厚积薄发的轰然炸开。


这次情况变了。


即使他从未领取过任何学界头衔,也从未参与过什么大型的学术讨论会,但经过这么多天的沉淀,《狂人猜想集》的价值依然在持续发酵。


他的江湖地位不一样了。


世人看见他的东西的第一反应,从惊诧与质疑悄无声息的变成了另些个念头。


“《狂人猜想集20版》?原来之前的是10版吗?这本里讲的是什么?”


“赶紧学,赶紧看。”


“别问,问就是你菜。”


“证伪?先把10版搞定,再来考虑这本。”


“咦,这本字数更多了,他又有什么大计划?”


是的,这次打从一开始,陈锋就不需要面对什么质疑。


同样的事情,换一个阶段,他做起来难度直线下降。


这就是名气的好处,权威的价值。


由于中美时差,陈锋这边是睡了一觉,国内那边则是无数学者在中午时拿到专著的电子版,或就着电脑看,或打印下来提笔一边看一边划线做笔记。


现在这边天亮了,那边的人们却忙乎了一整个下午,才入夜。


赖恩做得更过分,他再次召集了另外十一名菲尔兹奖得主,对陈锋在20版中关于六大难题的终极解答进行艰难晦涩但目标明确的推进验算。


赖恩可不管什么时区不时区的问题。


对数学家而言,只要灵感来了,每天每秒都是巅峰时刻。


头发?生物钟?不存在的,哪有在数学的海洋里冲浪好玩。


赖恩的动机很明确,另外十一人倒也不是真无聊着白打工。


自从上个月消化了猜想集10版中关于六大数学难题中的知识后,这十一人收益颇丰,手头各自卡在瓶颈的研究进度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他们食髓知味,久久不能自拔。


虽然众人在有生之年几乎再无可能超过陈锋的成就,挺让人丧气。


但在数学领域内,第一个验证伟大的成果同样是伟大成就。


譬如赖恩,说好要远离数学领域,全力投入应用物理,结果就跟着陈锋蹭口汤喝,现在不知不觉间也以未满三十的年龄成了当今全球数学界内公认的第二人。


哪怕赖恩现在就转行打篮球,他也能在千年数学史中留下自己响亮的名字,非要排名的话,进个前二十不夸张。


赖恩所做的事情,其实不只是帮陈锋验算结果,再让另外十一位大牛临时加入,无心中成为学术项目领头人而已。


这些被他拉下水的大牛绝大部分都不懂,当然以这些人的影响力,要找个专业翻译不难,不过在等待翻译到位的过程中,他们知道20版里不只数学领域的内容,顺手又将其推给了各自在物理学领域内的好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菲尔兹奖得主的物理学家好友,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


这群物理学家拿到专著,依然要面对语言障碍。


继续等翻译,并勉强试着用谷歌翻译扫荡目录,又惊喜的发现里面竟然还有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内容。


于是生物学家与医学家也被拖下水,就连林顿研究院里的伊伦博士也没能幸免于难。


小小的举动经过一个又一个人际交往圈持续发酵,恰如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迅速膨胀,直到裂开。


国内的学术界提前几个小时就被震懵了,陈锋的微博下面一水各个大学学院官方账号留言,又或是一些平素从不登陆微博的老学究各种私信。


可给这些老先生的孙儿孙女辈为难得够呛。


教七老八十的爷爷奶奶辈用微博,挺难的。


陈锋也接到了无数个通过各种关系敲来的私人通话。


不过他现在早已改了规矩,一个号码专门用来与自己人联系,另一个号码勉强对外,写在名片上。


但目前他是屏蔽了所有陌生号码,所以通通打不通。


不过这些人找他也不难,给星峰娱乐或者欧禾集团董事长欧国华打,一样意思。


但那边帮陈锋把这些事情都给暂且挡了。


谢邀,人在美国,下飞机有一阵子了。


这边,当翻译到位后,英语学术圈一层一层炸开。


数学领域内,随着菲奖得主们每往前多走一步,就公布一次验算结果,炸得比较快。


物理和生物领域内,由于涉及到的研究更难落实到纸面上,现在也几乎不具备实验论证的条件,倒依然有些似是而非,需要时间消化与沉淀。


但总之,依然是老样子,他的理论现在既不能证实,又无法被证伪,恰如当年提出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以及提出量子物理基础概念的普朗克。


比起百年前的前辈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推广自己的学术成果,如今的陈锋成名其实更快。


时代不一样了,信息化的程度也不一样了。


只要他想,并且有真东西,一个重大的成果往往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便能传遍全世界。


尤其他在20版中还特别标注了,不设置知识产权限制,任何杂志、任何学术平台都可以无条件转发,也不限制引申论文的编著,并且不收取任何授权费用。


诸如s、新英格兰医学、柳叶刀等等顶级刊物的平台,想也不想先转了论文,同时自行组织人力快速翻译,争取早点把英文译文版的权威地位抢到自己手里,免得被某些不入流的小杂志虎口夺食。


这又是陈锋掀起的另一种概念的良性学术竞争,在竞争的帮助下,他影响力瞬间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具体的体现,便是他正老神在在的翘着二郎腿坐波士顿机场的贵宾候机厅里,摸出手机撑着下巴看电影,外面却突然闹闹哄哄的来了一大片林顿研究院以及同在波士顿的其他研究院和大学的掌权者与学界巨擘。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