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第9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节(2 / 2)

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大越虽然有骑兵,但规模一直不大。只有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才能将骑兵的战力发挥到最大。可是如果卖给大越足够多的牲口,让他们把骑兵练出来,胡人的优势就没有了。


羯部许多贵族都听进去了,拒绝做这门生意,杜鸿言也是因为这个,才在权贵之间打开了名气。


然而现在看来,羯部不肯卖,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牲口贸易。


也是,草原那么大,羯部也不过是占了其中一片地方而已。


实际上,在杜鸿言逃走之前,已经有些人对此不满了。少一样商品,就少许多的收益,反正越人又不会养马,再好的马到了他们手里,也会养废了,根本不足为虑。何况就算真的练出了骑兵,羯部又不跟他们打仗,怕什么?


这也是让杜鸿言灰心的原因之一。


连羯部自己人都不想打仗了,他就算再怎么鼓动,也不会有用。而且就算打了,目前的羯部也很难胜过大越。


然而接下来的所见所闻,让杜鸿言发现,这个牲口贸易市场,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除了牲口之外,草原人送来的货物也是五花八门,药材,矿石,皮毛,肉干,奶酪……而他们要在市场上交换的,主要是盐、茶、布匹和一些日用品。比如针,这种小东西草原人根本无法掌握制作工艺,是跟大越互市之后,才用上的。


但最受欢迎的商品,其实是糖。


有像是细雪一样的霜糖,也有像是宝石一样的晶糖,以及一块一块红褐色的蔗糖,不管大人小孩,看到了都走不动路,非得买一点尝尝味道。


而这也是让杜鸿言最吃惊的地方。在他的印象里,盐、糖这种东西,即便是在烨京城,也是贵重之物,售价并不便宜。与胡人交易,自然应该更贵。


但事实上,这里的物价比他印象中的低了很多。这些小部落的人,咬咬牙都能买一点。


这里甚至还可以买到报纸书籍!


杜鸿言在羯部的时候看见过从大越带回来的书报,但当时他以为,这些东西一定是费尽心思才买到的。结果现在一看,人家就摆在街边的小摊上,可以随意翻看挑选。


这些所见所闻,让杜鸿言觉得荒谬,也让杜鸿言觉得陌生。


大越好像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的那个大越了。


想卖的卖完了,想买的也买到了,部落里的人便准备打道回府了。但是巴哈尔fù_nǚ 却没有走,他们将换到的货物托族人带回去,自己则打算去一趟烨京。


杜鸿言留到现在,也是为了蹭他们的车。他身上虽然还有两样贵重的饰品,可是看到这个陌生的大越,杜鸿言也不敢贸然拿出来了,索性还是搭别人的顺风车。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很多程序在杜鸿言看来都很陌生,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多半会被负责查验的士兵注意到。倒是巴哈尔fù_nǚ 十分熟练,显然已经来过不止一次了。


过了嘉连关,就真正进入了大越地界。


但这里也是陌生的。


杜鸿言记得,自己上次来的时候,这里什么都没有,都是大片大片的荒地,走出去很远都看不到一点人烟。可是现在,荒地都被开垦了出来,种上了一种他不认识的作物。


还是巴哈尔fù_nǚ 聊天,他才知道,原来那种的就是棉花。


西北的布料能够降价那么多,到人人都买得起的地步,都是托了这东西的福。在当地种棉花,收上来之后又在当地的工厂里加工成棉线,再织成衣服,又就地卖给来交易的胡人,节省了许多成本,售价自然就降了。


杜鸿言看着这陌生的一切,听着巴哈尔fù_nǚ 高声说话的声音,几乎克制不住地感受到了一种惶恐。


一种自己似乎已经被这个新的时代抛弃,彻底落后了的惶恐。


外面的变化已经这么大了,连草原部落的胡人都如数家珍,他却一点儿不知道。


亏他还一心指望在羯部发达了之后,让大越这边的人对自己刮目相看,现在想想,根本就是个笑话。


……


其实杜鸿言看到的这些,依旧只是表面而已。或者说,这些都只是普通人能够看得到的变化,但真正关键的内容,却依然被瞒得死死的。


比如西北已经建立起了第一家兵工厂,接收草原那边送过来的各种矿产,进行武器的制造和研发。


比如目前朝廷已经在对jūn_duì 进行改制。


现在大越已经没有多少仗打,继续维持战时的jūn_duì 规模就有些过于臃肿了,不如裁减一番,也能把这部分的钱省下来,用在其他的地方。


好在这个时代,jūn_duì 本来就有屯垦的传统,让他们放下武器去种地,并没有受到多少阻碍。


比起上战场打仗,还是种地更舒服。何况现在种地,能够获得的待遇并不比以前上战场搏命的时候差。


当然,驻防的部队还是要保留的,只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震慑住周边的小国,为国内提供和平发展的环境。


但贺星回也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读书识字,提高文化修养。


除了在部队里举办识字班之外,她还建议开设一所专门的军官学校,招纳那些表现出众的士兵和将领去进修,为国家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


这个提议得到了师无命的大力赞同。为什么师家能够成为大宣长城,世代传承不断?就是因为他们从小接受专门的教导,在自己领军的过程中,也有写战斗记录和总结的习惯。


战场是很残酷的,死亡总是突如其来,人才也有可能会断代,可是这些书籍资料却不会消失,依然是一笔留给后人的财富。


为此师无命甚至特意回了京城一趟,将这些师家传承数代的资料都捐给了即将成立的军校。


敲定这件事之后,他便带着一批印刷设备回了西北,开始主持军校的诸多事宜——选址、修建、制定招生流程和教学规划。


师无命走了,但是开办军校这件事,对贺星回而言,倒是一个不错的引子,可以引出另一件事了。


“自从兰泽书院创办之后,这几年来,全国各地都涌出了无数的书院。这于教化固然是好事,但书院质量良莠不齐,学生却没有甄别的能力,若只是被耽误了学业还罢了,只怕被引导着误入歧途。”贺星回对重臣们道,“朕以为,此事还需朝廷规范引导。”


“陛下言之有理。”礼部尚书陈昌立刻出列道,“如今科举之事由礼部主理,此事也当着落在礼部。臣回头就让他们拟一份章程上来。”


他这般积极,众人都见怪不怪。


这几年来,贺星回弄出了太多的新东西。既然是新东西,那到底交给哪个部门来管,就不一定了,为了扩大自家的职权范围,六部尚书都已经习惯了这样“争权”。反正先把事情揽过来再说,至于具体的章程,可以慢慢来嘛。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