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一千两百二十三章 海的这边,神仙齐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两百二十三章 海的这边,神仙齐聚(1 / 2)

“喝——哈——!”


大营之中,传来整齐的操练声。


这一个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士兵,换到几年前,他们恐怕自己都不认得自己。


因为那时的浙兵,是出了名的差。


卫所兵由于毫无训练,战无号令,战力极低;丽水兵来自山区,身体强壮,敢冲锋向前,却勇而无谋,不听指挥;台州兵见风使舵,欺软怕硬,遇弱则强,遇强则无;绍兴兵过于精明算计,只噶人头,常常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


准确的说,大明朝南南北北的士兵,在畸形的制度和上下贪污的风气中,都莫过于这几种情况。


但现在,浙兵变了。


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离不开两位将领的操练。


“手要稳,力要足!”


“时时记住,以静制动,别冒冒失失地刺出去,你刺出去了,戳不中贼人,贼人反过来给你一下,就分生死!”


“看好了!”


教导者手持长棍,高大魁梧,威风凛凛,正是以战功升任浙江总兵的俞大猷。


他不仅教授将士发力技巧,更着了《剑经》一书,名为“剑”,实际上讲的是棍、枪及长兵器的用法,将奇正相生的变化诀窍阐述得淋漓尽致,“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


俞大猷训练的是战斗技巧,另一边操练的,则是行军布阵。


只见一众众士兵扎堆行进,每十一人为一组,队长居中,两侧排开狼先兵、长枪兵、长矛兵、朴刀兵、鸟铳兵,手持着不同的武器,组成五道相互掩护的战线,攻守兼备。


看着令旗挥舞的,则是一位年轻将领,沉静刚毅,有几分儒雅,又不失勇武之气。


此人正是今年还未满三十岁的戚继光。


戚继光的父亲官至都指挥,令他自幼就有了学文习武的条件,十七岁时父亲去世,袭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后来更是率山东六郡子弟守备蓟门。


而就在俺答汗突破长城,来到北京城下耀武扬威之前,二十多岁的戚继光,就上书朝廷《备俺答策》,结果毫无疑问,石沉大海,连个浪花都没有翻起来。


不过历史上胡宗宪会看重戚继光,有一说就是因为看到了《备俺答策》,觉得此人文武谋略皆上品,来日不可限量,才加以重用。


俞大猷百忙之间,也关注着戚继光这边的战阵变化,露出赞许。


实际上,鸳鸯阵不是戚继光的开创,而是另一位大才唐顺之发明的,车阵是俞大猷所教,卢镗也将不少用兵心得倾囊相授,但将这些所学经验发扬光大,集大成者,正是戚继光。


一阵操练后,士兵休息,两人也凑到一起。


论年龄,俞大猷年近半百,戚继光风华正茂,差了一辈,平日里都是执晚辈之礼。


俞大猷为人豪爽,对于这种私下里也毕恭毕敬的态度有些不满:“元敬,若论治军严肃,信赏必罚,我尚不及你,何必如此生疏?”


戚继光却是真心尊重:“总爷治军重节制,深谋远虑,功收万全,末将远远不及……”


俞大猷无奈,不过也强调道:“教兵之方,确以节制为先,技艺次之,忠孝大节化导之,方能亲上知义,勇战不休……”


戚继光仔细聆听,等待这位讲完,再以自身的理解请教。


正当这对龙虎互相促进之际,亲卫策马奔入场中,上前禀告:“胡中丞请俞总爷、戚将军,前去议事!”


两人面色一正,立刻动身。


他们都是武职世荫家庭,俞世职百户,戚世职千户,从小得到良好的教育,也熟知官场规则,但俞大猷性情耿直,不屑于迎奉巴结,因此常常被弹劾,免官都不止一回,戚继光则相对圆滑变通。


不过若非官场环境所迫,没有人愿意卑躬屈膝,如今两位大将有了胡宗宪的赏识,奇才得展,对于那位敢位临前线,更有高明战略的上官,亦是心服口服。


等到了堂内,这里已经聚集了十数人。


最早抗倭立下功勋,后来被牵连入狱,又重新起复的名将卢镗;


台州知府谭纶,此人本是南京兵部郎中,以知兵闻名,来到浙江后,也是早早招募乡勇,练兵御倭;


还有名满东南的才子幕僚徐渭、忠心耿直的门生马宁远,皆是才能出众的亲信。


而昔日的七品巡按,如今身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浙江巡抚,名副其实的一省之长,胡宗宪一身便服,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但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度已然养成。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