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唐赟> 第三百三十一章 权衡利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一章 权衡利弊(2 / 2)

如若不然长孙无忌胆子再大也不敢假传圣旨,李宽倒是没在意自己为什么不必上朝这事,总之他今天不算旷工就有工资,有工资比什么都好说。接着,长孙无忌又与他一一介绍吏部官员,也就是同僚。


“这两位是吏部侍郎!”李宽躬身施礼,“下官拜见二位侍郎大人!”


“臣拜见殿下!”


吏部侍郎有两人,一人名为李敬玄,另一人则是李安期,李宽得知两人与他同姓,猜测两人身份不简单。事实上,只有李安期才是出身名门,他的父亲乃是前隋礼部尚书李百药,祖父是前隋内史大臣李德林,他们均是博陵李氏,而博陵则是崔氏世家大族之地,可见彼此间相识。


至于李敬玄则是因为得到中书舍人马周赏识而进入崇贤馆,后得到李世民赏识迁入吏部担任侍郎之职,亦是晋王李治的侍读。


与李宽同级的另一位吏部郎中名为王德真,出身名门望族,乃是岳州刺史王武宣之子;员外郎两人,分别是张文瓘、张大安,两人均是出身清河张氏家族,清河以崔氏闻名,可以说两人也都是世家大族子弟。


长孙无忌一一介绍众人后,又与李宽谈论吏部,吏部下设四司,即:吏部,别称天官、文部,掌管天下文官选授、武将勋封、考课之政令,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人数是吏部四司一半;司封,掌封命、朝会、赐予等级;司勋,掌官吏勋级;考功,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整个吏部大小官员总计在两百二十人。


吏部尚书执掌吏部文部,执掌吏部大印,余下三司则由两名吏部侍郎统管,吏部郎中、员外郎分管三司。现在的情况是李宽空降至吏部郎中之职,也就是说除了吏部本部外其它三司都要熟悉。偏偏这个情况就是李宽每日不必上朝,有事可单独禀奏于皇上,这可把长孙无忌难住了,要是让李宽熟悉其它三司的情况这个比较简单,问题是李宽具体工作事项则无法确定。


李宽未来之前,吏部郎中只有王德真一人,故长孙无忌将三司重新改制,命吏部侍郎一人掌管司封、一人掌管司勋,吏部郎中王德真与吏部员外郎张大安、张文瓘掌管考课。


“尚书大人,下官在何处办公?”李宽突然一问倒是难住了长孙无忌,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身为吏部尚书总不能带着这个问题询问当今皇上,问问他怎么安排,那他这个吏部尚书也就白做了。


长孙无忌沉思片刻,反问一句:“殿下想去哪个司?”


“这个下官不敢做主,还请尚书大人言明!”


李宽想了半天也不知哪个司好点,除了吏部文部外,其它三司都可选择,要是有人与他说过吏部哪个司好点,那他肯定去好的司,没人说只能请长孙无忌自行安排,反正对他而言哪个司都是一样的。


“考课如何?”


长孙无忌第一次任命下属如此为难,不确定的看着李宽等他回答,要不是担心李宽惹出麻烦事来,长孙无忌绝对会在司职、司勋中任选其一,因为多出一人正好可以重新调整各司官员。


偏偏李宽桀骜不驯,就连皇上拿他没辙,长孙无忌可没有那个自信能拿得住李宽。再说李宽是从大理寺迁入吏部,任职时间尚短,太多的东西李宽不知道,与其放在司职、司勋上让他有了实权,倒不如将他放进已经轻车熟路的考课之中。


毕竟有张大安、张文瓘两人在,哪怕是王德真被调离,也不会出什么大事。再说不熟悉的情况下,李宽绝对不敢肆意妄为,长孙无忌也是权衡利弊以后才如此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大理寺事情在吏部发生。


李宽也没多想便答应下来,长孙无忌见他答应给王德真一个眼神,让他稍安勿躁,又吩咐张大安领着李宽出去了。李宽躬身告退,跟在张大安的身后去了自己的办公地方。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