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朝快要开始的讯号,各人连忙朝自己的位置站好,然后肃静下来。
不久,皇帝来了,她落座之后便是群臣朝拜。
李正芳跟着人群拜下又起立,总之别人做什么她便跟着做什么,几十年下来一直如此,也不用过脑子。又因真正重要的都在小朝会上说,大朝会也无非就是花团锦簇天下太平一类,所以李正芳就琢磨起待会要怎么跟魏王说她女儿的事了,也所以,朝上说的那几件事她一点没听进去,直到听见李凤宁的声音才回过神来。
“臣李凤宁有本启奏。”
李正芳一呆,几乎忘了自己在大朝会,扭头就朝身后看去。这一看,发现站她后边的同僚,至少触目所及都是一脸惊讶。
所以她这回是真有事上奏才来的?
李正芳讶异归讶异,虽不知道她想说什么,只是念及这是算是她人生头一回在群臣面前亮相,十分希望她能开个好头,便静下心来仔细听李凤宁说些什么。
“为承嗣计,请为皇女择良师授业读书。”
要为那位病恹恹的小殿下挑老师?
也是啊。
李正芳暗暗点头。
这倒是应该的。
虽然那位小殿下一直不强健,读书便一直断断续续,也不曾静下心来好好读过。她如今也将要十五了,不管今上想如何安置她,书总归要读的。
“可。”上头坐的皇帝果然应了声。
李正芳倒觉得皇帝不是为了她女儿,还是看着李凤宁的面子才应了那么声的。
“臣闻民间大族,皆于家中设族学,阖族姐妹从一师而学。臣亦曾于国子监求学,见同窗之间既能印证学习,又能增进情分结成益友。”
还有下文吗?
李正芳虽不知李凤宁还想说什么,听到这里也跟着点了点头。
这倒是真的。
不要说国子监里一同读书的了,便是科考里同榜的也比寻常多些情分。因着做学问而结成的朋友,倒比同乡的更多见些。
“臣启陛下,准许诸王府之女入宫,与皇女同读。”
满殿哗然。
前头站的那姐妹三个居然都回过头来了。诚郡王甚至开口,“凤宁你这说的什么话!”
李凤宁却依旧笑吟吟,只反问一句,“三姐觉得不好吗?”
好,当然好。
谁能说个“不好”出来?
李正芳一瞬间有点眼馋,只可惜想到自家实在没这个资格,只好偃旗息鼓。
皇帝看准谁学问好,一纸诏书下去人就能过来了,不奉诏的只怕根本没几个。最妙的还能只挑最擅长的来,譬如书、数、史、礼、乐,便是一人只教一样也使得。郡王府却不能这样。诚郡王给自己女儿找两位老师就能招人侧目,她要找来第三个,隔天弹章就能堆满皇帝的案头。
这是想干什么?
她把自己女儿当太女来教么?
也所以李凤宁这一句反问过去,居然噎着了她,干瞪了眼好一会没回出话来。
而就在这时,上头传来李贤的回答:“准!”
那声音里,实实在在透着一股欣喜,只怕长耳朵的都听出来了。
李正芳心里微叹一口气,瞟一眼李凤宁。
她的侧脸依旧平静,仿佛就是说了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一样。可经此一事,只怕任谁都不会小看这位新晋的五皇女。
李正芳又不由朝李端看了眼。
虽然只能看见背影,却仍然忍不住在心里暗暗问了句,把这样的女儿送人,你到底悔是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