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出啥事儿了?”
“可能是。我那天跟宋大娘打了个电话,是她儿子接的。说大姐住院了,要过段时间才能来。”
“哎哟咋住院了?是不是天气换季冻着了?”
“看宋大娘是有点儿瘦,不过咱们都是四五十的人啦,身子骨确实得注意了。”
“哈哈,你这话说的,咱们这儿小孟小陈他们这些可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啊,别把人家说老了!”
下班的这一波客流逐渐结束,下一轮高峰要等到九十点去了,夜市里只剩下零星几人,闲下来的摊贩们也开始唠起了家常。
大家都是日日在这里做生意谋生的,长此以往彼此间也都熟悉了,对左右‘邻居’都有些‘同事’情谊在。平常挤得满满当当的夜市里突然多了一处空位,大家伙看着总觉得有些不得劲儿。
那处空位原本也由一个小食摊占着。只不过和周围做本地小吃和炒饭简餐的不同,那儿卖的是一种洋人小食,愿意买来吃的大多都是年轻人。
在汇集于这处夜市之前,好些摊主都没听过“章鱼小丸子”是什么。他们有的来自农村,有的一直埋头做小本生意,很少去看外面的世界。还是和宋大娘做了生意邻居,听她聊了许多家里的事,他们才知道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半点不洋气的中年女人会选这么个新奇东西来卖的原因。
“我啊,之前也没听过这玩意儿,还是我儿子有一次得了奖学金带我出去旅游的时候才吃到的。”宋大娘那时候坐在摊位旁,一边用竹签翻动着铁盘里滋滋作响的小面球儿,一面在昏黄的灯泡下露出微笑,“他平时可舍不得花钱了,那次还是我让他买的,一是想奖励他,二是也想看看这小面球有什么本事卖这么贵。结果我们娘俩花10块钱买了4个,他两口就吃完了。”
“我这么大年纪了,哪里馋这东西,还不是看儿子喜欢。本来还想再给他买一盒,他却死活不要了。”宋大娘一提起儿子就是满脸的自豪,“我儿子在我耳边说,不吃了,就看一会儿这东西怎么做的,回来咱们可以自己做,肯定比卖的便宜!”
这之后才有了宋大娘出摊,在夜市里经营起章鱼小丸子来。
宋大娘卖的价格比外面便宜了许多,10块钱能有8颗,放的料也又足又多。只不过他们这些在街边摆摊所面对的客群,明显和旅游景点那些有差距,因此宋大娘的摊位算是他们这边生意最差的一个了。
但这好像也没有打消宋大娘出摊的热情,几乎每天她都是最早来,最晚收工的。
“能赚点是点儿呗,”宋大娘想得很开,“卖不完的还能带回去给我儿子当夜宵,不亏!”
她总是乐呵呵的,还对周围的邻居们说,“我儿子打算放假再帮我琢磨琢磨弄点新把式呢,到时候你们也帮忙尝尝口味!”
大家都知道宋大娘的儿子是她最骄傲的存在,纷纷友好的答应下来。只不过这还没到放寒假,宋大娘先连带摊位缺席了夜市的热闹。
宋大娘的儿子……似乎是在念高中?
暂时没生意的孟亦辉一边靠在摊旁歇息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听着周围的对话,他思绪沿着周围摊主们讨论的话题就想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上。
偶尔夜里收摊晚了,一个穿着校服的瘦高少年会出现在这里,帮着宋大娘收拾摊位一起推着餐车回家。彼时孟亦辉自己的摊上也有一堆东西要收拾,所以只是会打个照面,并没有和少年说过话。
他只记得少年是个挺安静的人。明明年纪不大,做事情却挺沉着的,倒和宋大娘的性子不太像。
叫什么来着?听说好像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考试常常得第一。
说起来他读书时候倒是也常常得第一,不过不是正着数,是倒着数的。
那时候年纪小,根本不知道念书对人生有多重要。如今他倒是后悔了,可他这么大岁数的人了,也没啥后悔药可吃。
好在现在这么搞点小本生意也挺不错,赚不了大钱,养活自己还是够的——当然,这是家里得不出啥意外,不能出现啥突然要用大钱的情况。
要真突然让他掏一笔大钱……那也是要伤筋动骨的。
这么发散着思绪,孟亦辉耳边突然听到车轱辘在沥青路面上轧过的咕噜声。
这咕噜声由远及近,伴随着路上石子的颠簸和锅碗工具碰撞的清脆声响,从黑夜与凉雾的道路上朝他们这处光亮行来。
这声音很熟。
是他每天推着餐车出工收工时都能听见的声响。
而随着他目光朝着声音来处望去,一个清瘦的少年身影正一步步推着笨重的铁皮餐车朝他而来。
--------------------
来啦~
冬天的夜晚,当然要吃热乎乎香喷喷的肉夹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