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一百九十章 微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章 微服(1 / 2)

,穿越之海权时代


郑经当然清楚杨来嘉的压力,不过做为侍卫亲军,不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更何况是侍卫亲军还有一个听风卫的暗线任务。


这种特殊部队最考验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安保工作能够极大锻炼的侍卫亲军的快反能力。


明面上郑经一行人只有五人,除了洪磊与杨来嘉之外,还有两人扮作跟班护卫相随,给人印象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出行。


进入涧里镇,镇上已经看不出任何战争的痕迹,小镇是典型的十字形布局,南北、东西两条大街在镇子中心交汇。


十字街上酒楼、商铺,客栈一应俱全,街上也是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对于郑经一行外乡人也不会投来异样的眼光,似乎小镇上的外乡人并不稀奇。


这与华夏大陆传统的乡土社会有着明显的区别,大陆的乡村是以宗族为纽带,建立起的宗族社会,任何外乡人到乡村都会受到关注。


整个郑氏的领地,除了琼州府还有一些村寨还是宗族社会,大多数地方已经被工业化进程打破了宗族社会。


尤其是承天府、吕宋府这样的移民社会,更是彻底的打破了宗族,一个村子里百户人家,有个七八十个姓都很正常。


村子的日常管理,都是由上官指派的村正与村民自己推举出的村老共同管理,这样的乡村管理使得郑氏的政令能够直达乡村。


每一道事关乡村的政令都要在各个村庄进行宣读,然后张贴在村子中心的议事亭中的明白墙上。


尽管大部分百姓都不识字,可是他们能够准确地说出藩府关于百姓的每一道政令,尤其是事关自己的赋役政策,更是非常清楚。


看着人来人往的人流,郑经知道有时候看表面是无法看到一个地方百姓的真实生活水平,只有亲自到百姓家中查访,或者到百姓的田间地头看一看,才能知道百姓的真正生活水准。


比涧里镇繁华的多的街道郑经见得多了,这些繁华只代表了涧里的商业繁华,在街上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会儿,觉得没有任何价值的郑经一头扎进了一条小巷子。


巷子口立着一个牌楼,牌楼上写着三个大字‘涧一村’,郑经有些失笑,这涧里的百姓起名也够省事的,想必有涧一村就有涧二村。


进村之后,郑经开始观察村子里的建筑,南洋不缺木材,村子里的房子普遍都是木制结构的房子。


由于南洋比较潮湿,百姓通常都是用大木做支架,建成二层的住宅,底下一层用于圈养家畜,楼上的木屋才是百姓的住宅。


这种类型的住宅,华夏南方也随处可见,不过华夏的树木价格比较贵,贫苦百姓可用不起大木,多是用竹子建起的竹楼。


在吕宋官府鼓励百姓砍伐树木,这些树木只有被砍伐掉,百姓才有更多的土地用于农耕,而且减少森林的面积也能有效压缩土人的生存空间。


这些土人一旦钻入密林之中,郑军就只能望林生叹。别看在平原上郑军打土人跟虐菜差不多,可是进入丛林,郑军就成了菜。


一方面丛林危险重重,另一方面在丛林中土人在暗处,郑军在明处,想要对付土人,就要付出更大的伤亡。


更别说丛林中蚊虫、蚂蟥,各种危险无处不在,因此郑经下过一道严令,任何军民不得深入丛林,这条铁律被所有的军民遵守。


当然百姓沿着丛林边缘进行砍伐并不受限制,不过这种砍伐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郑经四面看着村子里几乎是差不多长相的村居,想要凭着房子判断家庭生活的好坏不太容易,不过想要了解一个村子的治理如何,只要到议事亭看一看就能一目了然。


这些移民村落的建设都是一个模式,十字大街,一排排的民居横竖成行。十字街中间就是议事亭,郑经一行人很快便找到了议事亭。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