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一百六十八章 巡视(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八章 巡视(四)(1 / 2)

张煌言陪着郑经顺着已经压实的路基一路来到昌化县,昌化如今已经成了一座钢铁之城,就连昌化县县衙都是围绕着钢铁厂服务,只为方便钢铁厂的运营。


整个钢铁厂包括石碌采矿的矿工,已经拥有一万多名工人,包括这些工人的家属,使得昌化的人口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 达到了十多万人,成了仅次于琼山的与崖州的琼州府第三大人口大县。


工业的发展让这个原本鸟不拉屎的偏僻之地,成了琼州府的膏腴之地,连带着昌化县的地价都翻着倍地增长。


人口的增长给昌化县带来的既有好处,也有难处,好处是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大量商铺入驻, 这给了昌化县充足的税收,让昌化县获得了不小的溢出效益。


坏处是人口多了之后,昌化县的治安压力变大,昌化县衙与提刑司不止一次提出扩大提刑司的规模,都被张煌言驳回。


张煌言的理由也很充分,工厂的人员治安问题就找工厂,反正工厂也不归地方管辖,凭什么让地方上增加压力。


郑经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工厂与地方上的矛盾,这些事一般不出大的问题,地方与工厂都会形成默契,能不上报就不上报。


对于这种地方与工厂的矛盾本质上还是国家与地方的矛盾,毕竟工厂所代表的是国家利益,而县衙代表的是地方利益。


不过人口的增加确实给地方上带来很大的治安压力,这是实实在在的压力,工厂不能一点都不承担。


郑经将工厂厂长与昌化知县叫到一起,做出一个决定,从今年开始, 钢铁厂每出售十斤铁就拿出一文钱用做昌化县的治安经费。


钢铁厂现在每年的产值每年至少都在万万斤以上, 十斤一文钱那一年至少就是一万两,这笔钱用做治安经费,用于扩大昌化县的提刑司规模。


一万两银币对于一个县的治安来说已经是一笔巨额的收入,对于如今郑氏领地普通工作者用收入二两银币来说,这笔钱能够养几百人的治安人员。


昌化县上下没有想到延平王一来就把困扰他多时的问题解决了,这幸福简直来得太突然,有了这笔经费,提刑司至少能够增加上百衙役。


而这一万两银币对于钢铁厂来说就是九牛一毛,钢铁厂厂长没有任何的讨价还价便答应下来。


在厂长的陪同下,郑经逐一视察了钢铁厂如今的运转情况,昌化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大部分都用于农具的生产,包括锄镰耒耜,以及铁犁、铁铲。


这些铁质农具不但在郑氏领地畅销,包括安南、占城、暹罗等南洋各个以种植为主的国家都是郑氏农具的大客户。


就连吴军也采购了大量的农具向满清的地盘贩卖,郑氏生产的农具质优价廉,深受各地客户的喜欢。


厂长耐心地介绍着厂区内的各个车间,每一个高炉都对应着一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只生产单一的产品。


还有一部分高炉专门生产用于出售的铁锭,这些铁锭最大的买家就是吴军,吴军买回铁锭之后,就会快速的将铁锭转化为武器。


尤其是郑军不卖给吴军武器,吴军上下的火炮都要自己通过工匠进行铸造, 好在吴军在与南明征战的过程中,俘获了不少南明的工匠,这些工匠成了吴军手里的工匠营。


即使每年昌化钢铁厂的产能达到了万万斤,可是依然是供不应求,一万万斤听起来不少,实际上后世一个最落后产能的三高钢铁厂的产能都是昌化钢铁厂的好几十倍。


这点产能对于发展工业来说就是杯水车薪,钢铁行业还是需要进行大力的发展,郑经在视察完钢铁厂之后,给钢铁厂的要求就是继续扩大产能,这钢铁有多少都不嫌多。


等到一旦反攻大陆,大陆对于铁质农具的需求那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使再扩大十倍的产能也无法满足整个华夏的需要。


当然进入大陆之后,郑军肯定要建设新的钢铁厂,单靠一个昌化钢铁厂想要满足整个华夏的需要那是痴人说梦。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