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740章 老将出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0章 老将出马(1 / 1)

“大人,我们真的是投降,忠心可见啊!”“是啊!大人,我等真心降辽!”让耶律陈家奴意外的是,来的还是熟人陈仪。这家伙在宁化军,就没少和辽国做生意。可是生意是生意,但投降可不一样。耶律陈家奴居高临下,骑在战马上俯视道:“你说投降,你的家人呢?”“在太原。”说这话的时候,陈仪的脑袋低了下来。或许是对于家人的愧疚,或许是因为家人的原因,无法得到辽人的信任。但是此举确实让人怀疑。甭管是宋人,还是辽人。真要舍去一切,孤身一人投靠对方,都不可能获得足够的信任。这也是陈家奴怀疑的原因。他是南院大王,刚刚上任,虽说是宗室,但面临宋辽大战的局面,稍有差次,就会被放大了和前任耶律吾比较。比才干、比能力,他怎么比得过辽国民臣耶律吾也?所以,即便面对陈仪的投靠,也是非常谨慎。深怕一个闪失,成为自己身上的污点。“大王,咱们可以将计就计。”属下偷偷给耶律陈家奴进言,这话听着挺符合耶律陈家奴的心意。陈仪投靠辽国,甭管是计策,还是没法在大宋活下去了,都是一个可以很好宣扬的方向。宋君无道,辽君开明,仅仅这个理由,就足够让耶律洪基高兴了。想到这里,耶律陈家奴起身下马,虚情假意的搀扶起来趴在地上的陈仪,问:“贤弟来投,我耶律陈家奴必以兄弟待之,快快请起!”“贤弟,你这次带了多少兵来?”宋军的人数并不多,这一点耶律陈家奴早就心知肚明。可陈仪却犯难了,他迟疑了一下,随后尴尬道:“启禀大王,我带了五千兵马,路上走散了一些!或许有三千人。”整军的过程并不长,耶律陈家奴很快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数字,不到两千人。这个数字并不能让他满意,他更希望是一万人马。只有这样,他才会在耶律洪基面前露个大脸。什么走散?是不想跟着陈仪投靠大辽而已。并非所有的宋军将领都可以像陈仪这么豁得出去。抛妻弃子的结果,就是女儿小妾被发落到教司坊,家里的男人多半要被充军发配。这样一来,整个家族就毁了。当陈仪决心投降辽人的时候,手下的五千兵马就哗变了。陈仪也无力去追杀弹压哪些和自己不是一条心,或者还眷恋家人的军中校尉。人各有志,在大义面前,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志向。陈仪也没办法去指责这些人的不识抬举。毕竟即便这些手下不愿意投靠辽人,也只有回去面对李逵一条道可走。别想着占山为王这等好事,只要这些哗变的校尉没有去繁峙,他们甭管是死是活,都会因为陈仪的叛变,而算在大宋的叛徒一类人之中。至于李逵有多狠毒,陈仪早就领教过了。陈仪不安的跟随者耶律陈家奴去了涿州。辽国皇帝听说宋军将领陈仪投靠之后,立刻在析津府大宴群臣,庆贺大辽的首胜。当然这个胜利对于辽国来说,也来的莫名其妙。逃跑回去的宁化军校尉,带着人马逃跑到了平型岭之后,李逵接纳了这些人,人数在两千多人。对于李逵来说,宁化军的将校都不可信。因为这些人几乎人人和辽国有过商贸往来。虽说是生意而已,但谁知道他们被辽人掌握了多少把柄?万一在关键时候,他们叛变了,而李逵又带兵出征了,岂不是要被人抄了后路?身为河东路宣抚使的李逵,不仅仅要考虑宁化军的问题,还得考虑其他地区的防御。很快,宁化军主将叛变的消息传遍了北线。这其中最愤慨的莫过于和陈仪有联姻关系的将领,这些人一个个怒不可遏的将陈家的女子赶回娘家,并第一时间上表皇帝,要手刃叛徒陈仪。但要说最为担忧的并不是这些将领,毕竟北线七个军,除了宁化军之外,其他几个军的主将都不可能动。唯独从西夏投靠大宋的仁多保忠有点方。他能叛变西夏,就能够叛变大宋。如果连大宋的皇帝都不信任他了,那么他只能投靠辽国了。可再换一家,他就会被重用吗?别想了,投靠辽国要是可行,仁多保忠早就干了。可辽国是草原部落为主的帝国,仁多保忠如今带着族人在河间府繁衍生息。这地方水草丰美,加上又是边疆,人口稀少,非常适合草原部落的生存,而且冬天不冷,几乎不需要转场。这样的生存环境,别说西夏了,就算是辽国也没有。加上仁多部落的人口并不多,即便投靠了辽国之后,也非常有可能被其他大部落吞并。这等于说仁多部落没有任何选择,留在大宋是最好的结果。可他这么想没用,关键是别人信不信的问题。一旦大宋的皇帝认为仁多部落不可信,河间府这等好地方肯定没指望了。要是继续迁徙,恐怕仁多部落要被赶去青塘,甚至吐蕃边境了。那些地方,怎么和河间府媲美?心急火燎的仁多保忠当即找来了长子仁多彦,嘱咐道:“你带着信立刻去宁化军找李大人,告诉李大人,我仁多部落全仰仗李大人照拂。一旦李大人需要,我全族上下必将拼尽全力,也在所不惜。”仁多彦和李逵接触的过程并不好,他被李逵在延安府俘虏过。按照李逵俘虏敌酋的习惯,先打一顿。加上李逵还不讲理,这让仁多彦面对李逵产生了很大的抗拒心理。可面对父亲的嘱托,他也不敢任性,不解道:“父亲这是要投效李逵?”“不投效不行了!”仁多保忠幽怨道:“我仁多部落经不起折腾了,离开大宋,天下没了我仁多部落的安身之地。”仁多彦只好俯首道:“儿子立刻前去。”“切记要快,老夫估计朝廷很快会派遣老将前去宁化军整顿,你要是去晚了,会引起人注意。其实李逵这么一弄,表面上看北线岌岌可危,可实际上,北线最强的jūn_duì 都在李逵手中,他自己不乱,飞廉军、禁卫军将是奠定战场胜败的关键。其他诸军只要固守住了河间和真定这些大城,就没有任何问题。”仁多保忠曾经是西夏朝堂上的重臣,也是才智之辈,这些考量还是不缺的。仁多彦带着亲卫百人,立刻从河间出发,且不提他。北宋都城开封府。垂拱殿上,一片禁声。皇帝的脸色非常难看,他没想到西夏的战争还没有好消息传来,北线和辽国的交战,还没有大规模交战,就发生了前线大将投递叛变的丑闻。面对这等棘手的事,皇帝也没辙了。别说皇帝,就算是章惇也是一筹莫展。派遣援军去河东路,这是不现实的,大宋的jūn_duì 能有战斗力,且能动的也就是京营十万人马。可是这支jūn_duì ,是大宋说也不能动用的jūn_duì ,这是拱卫京城的最后底牌,除非辽国打到了黄河边上,不然京营的兵马不能动一兵一卒。“报!北线军情!”能够直接被接引入皇城,显然是大宋最为紧要的军情。章惇眉头越来越深,沉声道:“传!”“臣花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免礼平身。”花荣将贴身存放的紧急军情递给了宦官,查验火漆之后,小黄门递给了郝随。郝随拆开军情折,检查没有机关和毒之后,递给了皇帝。皇帝赵煦原本惨白惨白的脸色,更白了。抬头问花荣:“宁化军到底怎么了?为何李卿所说辽国有可能发动国战?”“启禀陛下,李大人初到河东路,就发现宁化军和辽国南京道贸易繁忙,私下多有媾合,不放心宁化军众军将。这才不得已用了计将宁化军中最为可疑的将校令其攻打涿州,没想到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将校溃逃回本部,主帅陈仪带着将校士卒近三千人投靠了辽国。”赵煦闻听,加上李逵的奏折,觉得大有蹊跷,随即问道:“花荣,你说的和李卿奏折上的到底有何联系?”花荣愣住了,他哪里有资格看奏折?他不过是个送奏折的工具人啊!没办法,花荣俯下头无奈道:“陛下,臣不敢。”赵煦这才发现问错了人,只好将奏折递给郝随后道:“给章相和李卿传阅。”章惇和李清臣非常好奇,到底李逵给皇帝的奏折里写了什么,让皇帝如此失措。可是当他们看了李逵的奏折之后,顿时哑口无言起来。耶律洪基可能亲征,北线将领之中有任何可能被辽国胁迫的人都要剔除。这都要打仗了,你却要来一手临阵换帅,这不是儿戏吗?而李逵试探陈仪的办法也很简单,让他去攻城。奏章传到了曾布的手里,他看后,不作评价,反而看着李清臣的背影出神。边军,尤其是河东路和河北两路的边军,都不被朝堂可信。置将法之后,很多将领在jūn_duì 之中的任期都很短,却有些将领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见动弹。这话要是问了出来,就像是往茅坑里人石头,会引起公愤。但要说一点问题都没有,怎么可能?章惇作为宰相,率先开口,但他不是对皇帝建议,而是询问花荣:“李逵还没有其他的打算吗?”“这个,有倒是有,可是末将离开了河东路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赶来京城。军中之事,如今的也不是太清楚。不过李大人曾经说过,想要让辽国改变攻打我大宋的决心,需要一场大战,而且要速胜。”花荣也不过是将李逵的嘱咐说辞给说了出来。面圣的机会虽难得,可说错话的结果很严重。而李逵能信任,还有点见识的属下之中,也就是花荣了。其他人,要么就不是办事的料,要么就不可信。章惇问:“打哪里?”“涿州,李大人告诉末将,如果陛下问原由就说涿州是聊过南京道的门户,如果能打下涿州,战火就不会烧入大宋境内,双方将在燕山一带厮杀,这是对大宋最为有利的局面。”花荣谨慎道。章惇思量了之后,也有了底。随后考量起来,谁适合派遣到河东路北线,成为李逵的副手。李清臣问:“就飞廉军和禁卫军,能打下涿州吗?”指望其他几个军是没希望的,也只有飞廉军和禁卫军才能给朝堂上的君臣带来惊喜。但这话花荣怎么敢保证?只好装不知:“枢相,末将不知。”“你且退下。”赵煦也看出来了,指望花荣能给他解惑是没希望了。等到花荣退下之后,皇帝赵煦忐忑的等待章惇的反应。当初章惇力排众议让章楶担任收复河套的主帅,其实朝堂上还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原因是李逵似乎比章楶更合适。会不会李逵不满,而故意甩锅?还是真的如李逵猜测的那样,情况已经非常不妙了。而赵煦想的只有一个问题,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御驾亲征了,他是否也要跟着一起去?要是心里不怕,赵煦当然想要硬气一把,可是万一被俘虏了呢?大宋皇帝自从太宗之后,都认为在军略方面自己是给废物。御驾亲征是绝对不可能的,后来的皇帝再强能强过太宗皇帝?可太宗皇帝还不是被辽人打了一脑袋包,灰溜溜地逃了回来。然后这辈子都不再提起北伐的事。一个边军主帅,还是军一级的主帅,其实对大宋来说并不太重要。没了,就没了。可章惇却不放心李逵起来,这家伙以前打仗都是有人在后面拉着缰绳,即便这样,也差点成了脱缰的野马,跑到不知道哪里去。得选个老将,最好还是和李逵有过往来,熟悉的老将军。“陛下,臣以为李逵身边应该要有个行事稳重的老将辅佐,才可保后顾无忧。”章惇道。皇帝赵煦觉得章惇有点想多了,李逵身边不是有辅佐的人吗?不解道:“高俅不好吗?”章惇脸色微变,心说:“高俅就是踢球好,打仗的功劳都是躺赢,这等货色,稳肯定是稳了,但太稳了,恐怕是个废物啊!”“高俅虽说从军有几年了,可是陛下有所不知,高俅没有经历过大战洗礼,缺乏困境中的应对,而且御下安抚之才不显。飞廉军是精锐,他只要不犯错,自然不会出问题。但宁化军如今肯定士气低落,非得一员稳重老将主持不可。”皇帝赵煦被章惇说的哑口无言,也就是他将高俅当块宝。朝堂上的大佬都不把高俅当回事。章惇想来想去这事得问李清臣:“李枢密,你可有人选?”让李清臣指挥千军万马,恐怕真有点难为他了,但要是推荐个合格的老将,这不难,他这个枢密使把大宋的将领名字都背了下来,没办法,脑子好使,就是这么霸道,他能随时随地能够推荐出合适的人才。“原鄜延路主将米赟如何?李逵在延安府做官的时候,米赟也在鄜延路。”“他们关系好吗?”章惇好奇道。李清臣笑道:“不用担心。李逵经常向米赟的族孙米芾写信,讨要书作。在鄜延路的时候,李逵对米赟颇为敬重。”至于米家的身份,就更不用怀疑了。米芾的母亲是神宗皇帝的奶妈,而米家是太祖时期的功勋名臣。大宋抗辽之战,都有米家人的身影。米家是大宋最为信任的功勋之一。朝堂上谁也想不到,将门功勋世家的老米家,会出个米芾这样的书法名家。“米赟乃功勋老将,自然可用。但章相的意思是让米赟取代高俅为副将吗?”李清臣不无担忧道:让米赟当副将,是否妥当。章惇想了想,这才缓缓道:“米赟的职责不是攻城掠地,而是在李逵上头的时候,拉住他,别让他犯浑。”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