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电影合作公司从几个电影厂中筹集到许多秦代的盔甲、刀枪、弓箭、二战时间的军装、道具枪,甚至还有卡车、火炮飞机和坦克,后面这些是八一厂配合,从部队系统借到了,香江剧组可是搞不到的。
这个年代可没有那么多的群演,大陆方面直接联系了部队来配合演出,还特别调动了一支骑兵部队过来帮忙,他们自带着大量的军马。
剧组中有一位大陆方面安排的副导演,是从八一厂借调出来的,他带着一个小组,专门负责大场面的调度。
香江这边的剧组成员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些可都是他们在摄影棚里接触不到的。程小东和刘镇伟学到得更多,香江那小地方,哪有条件敢让导演这么玩呀。
芬姐他们打听过,多家媒体借着《古今大战秦俑情》即将上映,以及程小东接受采访时说的话,炒作起电影特效这个话题,并不是要针对友联,而只是恰逢其会。
这背后其实是香江影坛和湾湾影坛争夺话语权的暗斗。
近年来,湾湾的金马奖越来越本土化,香江许多口碑票房俱佳的电影,却在评选中莫名其妙地败给了湾湾的小众电影。
湾湾自产的电影以文艺片和剧情片为主,他们看不起香江的电影,总认为香江的电影商业化过重,净是些动作片、枪战片,缺乏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没有内涵。
尤其是进入到八十年代,香江电影在亚洲范围内大卖。大量湾湾的资金都涌入到香江影坛进行投资,挣快钱。
这导致湾湾制作自己的电影时反而缺乏投资,电影市场日渐萎缩,倒逼着湾湾那些优秀的电影人到香江淘金,使得湾湾影坛的情况更加恶化。
1982年,香江自办了金像奖,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湾湾金马奖的影响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也使得湾湾电影界的主流对香江电影更加抵触,在金马奖的评选中,这种苗头越来越明显,让香江的影视公司怨声载道。
就拿1986年友联出品的影片《英雄本色》来说,狄龙凭借此片,获得了第23届湾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同获提名的发哥落败。最佳影片则是湾湾制作的电影《恐怖分子》。
转过年来,随后举办的第六届香江金像奖10,把最佳男主角给了发哥,最佳影片也颁给了《英雄本色》。
两年多过去了,《英雄本色》依然如日中天,在影迷中的口碑极佳。而那部获得金马奖最佳电影的《恐怖分子》,还有几个人有印象呢?
双方打对台的态势已经很明显了,虽然没有人会把这个事实对外挑明,但业内人士却是人人皆知。
尤其是去年,一部名不见经传的湾湾电影《稻草人》,居然在香江的《倩女幽魂》、《a计划续集》和《胭脂扣》等优秀影片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届金马奖的最佳电影,这让香江影坛非常不满。
因此,这场“电影特效”的大辩论,就是香江影坛酝酿已久一次反击。
湾湾电影多是小制作,以剧情取胜,这和香江电影业中的快节奏、工业化,以娱乐大众为主的思路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