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明意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他,道:“写小说?我为什么要写小说?”
这句话让宋司感到踏实。
他张开双手, 轻轻地回抱住楚明意, 同样拍了拍他的背,道:“谢谢。”
又过了几秒,楚明意才松开手臂,重新打量宋司的脸色。
宋司自觉地将门带上,道:“我感觉好多了, 十一点不是见张琦么?先去见见他吧。”
楚明意跟他并肩往楼下走, 言语中带上一点试探之意:“真不去医院?你刚才在屋里做什么了,出这么多冷汗。”
“没休息好,加上有点感冒,”宋司说, “让我在车上睡一会就好。”
楚明意见他情绪敏感, 没有往下逼问,顺他的意思将车开回诊所门口, 怕他觉得冷, 把车内的暖气打开,再用自己的外套罩在他身上,看看时间, 道:“十点整, 睡五十分钟我叫你。”
宋司闻到外套上的味道。
楚明意好歹也算是楚家的二少爷, 连香水也不用, 外套上只有洗衣液残留的淡淡薰衣草香, 混着从他身上的若有若无的气味,让宋司从暴风雨般的思绪中彻底平静下来。
楚明意给他放了一首轻柔的钢琴曲,发动汽车之前再一次伸手,试探他的体温。
温度已经恢复正常,没有再盗汗。
“睡吧。”他说。
宋司闭上眼睛。
车内陷入让人心安的宁静,宋司没有真的睡觉,只是闭着眼重新梳理刚才发生的一切。
这一回,他的思维清晰了许多。
小说基于现实,尤其是自传类小说。在那本《名字还没想好》的小说里,主要人物是特侦局的同伴,主线剧情是宁海制药,对于原人格来说,宁海案一定有更深的特殊意义。
现实之中,原人格是在独自审完刘岑宁后崩溃自杀的,自杀时小说已经完成,所以写小说的时间线应该宁海案破案之前。
特侦局三科工作强度非常大,写作形式又为手写,字数不少,可以推测在宁海案案发初期,原人格便开始着手创作,一边参与调查,一边凭借自己的推测,在小说里给宁海集团结了案,并且将本人当成最大的反派,让自己害死了所有最为重要的伙伴。
一般的自传小说都倾向于自我美化,哪怕作者热衷于内心剖析,也大都尊重事实,很少会有人将自身写成大坏蛋。
这是奇怪的地方之一。
原人格视同伴为最重要的人,理应会祝福他们、希望他们幸福,但小说里面,他详细地描述了每一个同伴的惨烈死法,详细到连读者都心有不忍。
而作者本人安排这样的剧情时,又是怀着怎样的目的和心态?这是奇怪的地方之二。
另外,还有一个让宋司无法理解的细节。
那就是楚家兄弟。
三科所有同事都在书里拥有姓名,楚家兄弟却从头到尾没有出过场。楚明潇暂且不提,毕竟原人格期盼自己“父母双全、家庭美满”,与楚明潇的“资助者”身份冲突,所以只作为“未婚夫”一笔带过也情有可原。
但楚明意完全是bug一般的存在。楚明意是三科的科长,剧情线里无法被绕过的存在,同时又与原人格相交甚深,同学同寝四年,同事五年,感情很不错。
为什么偏偏对楚明意只字不提?
宋司微微睁开眼,看向身边开车的人。
路况不是很好,楚明意怕影响他睡觉,开车开得很认真,慢慢加速,慢慢刹车,四平八稳,全神贯注,没有注意到宋司的打量。
因为个人感情方面的原因?
因为楚明意还有别的秘密?
宋司又想起楚明意说过的玩笑。
他刚从医院里醒来时,第一次见到楚科长,只觉得这个人陌生又熟悉,于是问他: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楚明意叫他大嫂,还说他们喝醉酒不小心睡过。
现在再想起这个玩笑,宋司被酸到牙一般绷紧了脸,思维被一句玩笑话带偏,又乱了。
他强行将思维拉回来。
有限的信息下,他也只能做出有限的推测。
原人格性格内向又敏感,多疑又自卑,待人真诚又不敢表露,内心里将同伴当最重要的人,同时一直与他们保持距离,不敢过分深交,原因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会伤害到他们。
这种恐惧有可能源于曾经的心灵创伤,也可能源于原人格知道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
他喜欢写小说,并且喜欢一个人悄悄的写,不与其他人分享,很可能是将写小说作为发泄的出口之一。当内心的情绪积累到无法排解的程度,他最终选择写自传小说,将自己最恐惧的事情写出来,以此进行自我疗伤。
这是宋司能想到的比较合理的解释。
“还没睡着?”
楚明意突然开口。
宋司一下子断了思绪:“你怎么知道?”
楚明意道:“呼吸。”
宋司转过头来,光明正大地看向他,也不装睡了,决定直截了当地问一问。
以楚明意的性格,如果他们以前真有过什么,哪怕隔着楚明潇这层窗户纸,他应该也会很有担当的主动承认。
宋司道:“领导,不用你给我摘星星,我只是有点小问题,无论如何想知道真相。”